風評:習大登基得先跨越兩座經濟大山

4月最後一周,北京接連召在4天內召開4場攸關經濟情勢的重要會議,官方各種刺激經濟的宣示與方案也陸續出爐。歸納四月底以來中國官方、相關人士發言可以發現,中國正臨兩大經濟壓力:一是第一季經濟成長低於預期,如何全力「保增長」;二是疫情高峰與畢業季同時到臨,造成失業潮來勢洶洶。

上述這四項重要經濟會議包括:4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11次會議,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4月29日舉行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政治局同時舉行的第38次集体學習。這四場會議除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由總理李克強主持,其他三場都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親自主持。

4月26日中央財經委會議聚焦如何加強基礎建設,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則是就業穩定和保持物流暢通以利經濟平穩運行。29日政治局會議重點放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戰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同時舉行的集體學習會主題則是「依法規範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劉元春講課。

不再使勁掐住網路平台,但手仍未放開

劉元春(取自微信公眾號:rdcy2013)
劉元春(取自微信公眾號:rdcy2013)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元春在政治局學習會主講「依法規範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 (取自微信公眾號:rdcy2013)

這幾個會議決定了未來半年多中國經濟政策大方向,也將牽動全球經濟,更影響著今秋二十大的過程是否平順。從會議結論可大致歸納出中國經濟具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中共提出的經濟解方:

一、為提振景氣,經濟管制手段趨緩和。去年習近平以反壟斷之名,雷厲風行地藉行政手段整治網路平台、補教業、房地產業。如今為了救經濟,對網路平台的管制手段已轉向和緩,但國家仍維持著隨時可以介入的空間。

4月29日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台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台支持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這段文字中,「完成平台經濟專項整改」被解讀成整頓已近尾聲;隔天香港股市中國網路科技相關各股應聲上漲。顯然在疫情造成經濟低迷的龐大壓力下,官方不能再使勁掐住科技產業、網路平臺的脖子,得「提升資本治理效能」。政府的手雖然放鬆了,但並沒有完全放開。會議上習近平把對資本規範的重點放在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以及資本領域反腐敗。

中國經濟,阿里巴巴。(美聯社)
中國經濟,阿里巴巴。(美聯社)

北京對網路平台的管制手段已較和緩,但國家仍維持著隨時可以介入的空間。(美聯社)

會中劉元春演講內容並未公佈,但他在同一時期接受訪問談到監管問題時說,現在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已不能再用過去新古典主義和凱恩斯學派的二分法來解釋,「在監管領域裡面,市場、社會組織與政府這三者之間的這種邊界不是簡單地漂移,而是在重疊中間相互融合。……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政府在新技術下,相應的各種功能的實施模式和工具,的確發生了一些革命性的變化。」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模糊,也留給政府很大的介入餘地。

失業大作戰,千萬學子畢業恐遇疫情高峰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11日閉幕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回答媒體提問。(美聯社)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11日閉幕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回答媒體提問。(美聯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常會討論中國山雨欲來的失業問題。(美聯社)

二、「失業」已成為動搖中國經濟穩定的最大變因。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兩大主題一物流問題,另一個是則是就業問題。

上海疫情封城導致物流中斷搞到天怒人怨、波及全球供應鏈。早在4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已要求解決上海管制導致的物流卡關,27日會議上李克強再次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物流暢通。隨著上海疫情趨平,經濟重鎮長三角的物流堵塞問題會緩解;不過當天另一個討論重點──失業──卻是山雨欲來。

疫情導致工廠停工、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已讓就業市場低迷,而今年中國大學畢生又首度破千萬人,估計將逾1070萬。六月畢業季即將到臨,若疫情也同時攀高,那將是就業市場的災難。

恒大危機,中國房地產。(美聯社)
恒大危機,中國房地產。(美聯社)

恒大危機後中國房地產業低迷,對中國固定資產形成與投資的回升造成很大壓力。(美聯社)

3月李克強在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5.5%,不過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只有4.8%;4月上海封城後,荷蘭ING銀行已下修中國經濟成長率到4.6%。劉元春在4月底接受《財新》訪問時指出:「就業問題成了當前經濟的核心問題。」他分析,經濟成長若下滑1 到2個百分點,新增就業機會將減少300~400萬,「需求減少三、四百萬,供給卻增加好幾百萬,這是目前感受到一個很嚴峻的核心問題。」

怎麼處理這個「嚴峻的核心問題」?劉元春的主要解方就是「保增長」。用什麼手段保增長?這就是習近平在4月26日的中央財經委員會談話的重點。

習大急了,提前端出「基建」回春大補帖

三、大規模基建將出台、房地產業規範鬆綁。原本海外產學界就預估,為了今年第4季二十大召開、習近平順利連任,中國會在年中大手筆推出財政手段以刺激景氣、營造經濟榮景。4月初《澎博》估計今年中國基建規模將逾14.8兆人民幣(這是2008金融危機,中國破天荒4兆人民幣救市規模的3.5倍)。而習近平在4月底中央財經委會議拋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比預期年中出手還早,這代表著經濟情況不容樂觀,急需要「基建」這帖回春大補帖。

在習近平下令全面推動基建後,各部會也動起來了。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5月2日受訪表示,今年度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近9.8兆,比上年增加1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則比去年成長8.9%;此外,今年新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3.65兆,「發行節奏緊,撥付使用快」。

中國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金額已創新高,而人民銀行也要求各銀行要滿足地方政府「合理融資需求」、放鬆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管控。為對抗「經濟下行壓力」大力推動基建,也將讓已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財政進一步惡化。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9日宣布,應美方邀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於13至15日訪問華盛頓,與美方「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AP)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9日宣布,應美方邀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於13至15日訪問華盛頓,與美方「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AP)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張對房地產業管制鬆綁。(AP)

今年第一季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年成長9.3%,而1到2月則較去年成長12.2%,這代表著3月回落幅度很大。據劉元春分析,這主要是房地產市場低迷造成的,房地產投資佔整體固定資產投資比率高達七成,「地產市場的穩定很重要,倘若持續低迷,可能對投資的回升造成很大壓力。」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碧桂園、萬科、保利發展等中國前三大房地產企業,今年1至4月總銷售額合計4226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42%。

四月底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曾報導,中國副總理劉鶴主張放寬對房地產業者資金運用的限制。去年恒大危機導致中國房地產業大整頓,之後地方政府要求業者收到的預付款要先用在既有建案的完成,不能挪用到新開發案;但劉鶴認為要放寬業者資金運用的限制,一方面刺激景氣,另一方面避免房地產業持續不振而波及銀行。

不只求平穩,還夢想超趕美國

其實中國各地方政府已陸續放寬房地產業監管。據《第一財經》報導,到4月初全中國已有超過60個城市發布了房地產寬鬆政策,包括購屋補貼、優惠、降低頭期款或放寬購屋資格限制等(例如,取消過去防止囤屋炒作對法人購屋的限制)。雖然傳出另兩位副總理韓正與胡春華對房地產業資金運用態度較保守,但以劉鶴在財經決策的影響力,中國房地產監管政策應會進一步鬆綁。

當全球主要國家都戒慎恐懼地因應通膨老虎,紛紛升息縮表;中國卻沒有通膨壓力,反而以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積極「保增長」、「保就業」。中南海陸續出台的政策能否成功達成政策目標也牽動著短期的全球景氣,更重要的是,對習近平而言,從現在到今秋二十大、明春兩會,經濟一定得平穩運行,才能順利在執政之路繼續邁進──當然,最好還能像《華爾街日報》所報導的,完成習大雄心勃勃的超趕大夢:今年中國GDP超越美國。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林宏民專欄:習近平連任後,人民幣會不會一路貶到7.5?
相關報導》 林宏民專欄 :上海封城如何重擊中國經濟,投資者怎麼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