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逃離天龍國的無奈與必然,讓台北優雅的老去!

台北市公布最新的人口數據,去年北市社會增加率再次出現負成長,而且是連續五年減少,台北市雖然號稱「首善之區」,但「台北居大不易」的困窘在此仍一覽無遺。未來是否能反轉人口遷出趨勢,看來是難有指望了。

根據北市府的統計,2020年北市遷出人口為16萬2002人,為六都第2,僅比新北的16萬3028人佳;若計入遷入人口,新北市遷入超過17萬人,人口呈現正成長,北市遷入僅11萬7562人,遷出與遷入差距加大到4萬4440人,社會增加率呈現嚴重負成長,為六都最慘。當然,這不是首次,因為從2016年以來北市已連續5年成為人口負成長最嚴重縣市。

這是一個既讓人感到意外、卻又是意料中「合理」的結果。說意外是身為首都、天龍國,台北市擁有的資源最多、公共設施最完善,捷運路線最長不談,許多人以為台北市地小人稠、水泥叢林,但其實平均每人擁有的公園綠地面積,台北市在六都中居中段的第4名,許多大型企業的總部都設在台北市,因此就業崗位與稅收都在台北市,可想而知,市府的財政自足率當然也最高。

此外,北市醫療院所密度高、大專院校多,全國僅有或極稀有的公設與建物:如中央圖書館、故宮等多所博物館、音樂廳、劇院、101….,也是密度最高、同時也是數量最多。當音樂廳有天團演出時,東部愛樂者必須舟車勞頓數小時、甚至在旅館住一宿才能欣賞,但北市民眾能在開演前半小時出門搭捷運,從容赴會欣賞。

這些聯合起來就是首善之區最吸引人的地方,因此北市連續多年人口淨移出,是讓人意外。

但台北市同時也是一個時常讓人覺得「身心俱疲」的居住地。「比天高」的房價當然是讓許多人覺得在以消受的負荷,即使是扣除房屋之外的生活費,台北市也總是遠比其它地方「高貴」,官方訂定的最低生活費,台北市永遠遙遙領先「獨占鰲頭」。

更挑剔的人,則更是認為台北市「從天氣到氣候」,都是糟糕到無以復加,那些從氣候溫和、天晴為常態的中南部到台北市的人,幾乎總是要對台北的天氣咒詛一番。

這些都是台北市吸引人與拒斥甚至讓人厭惡之之處,反映在具體的個人決策、從而影響最後遷入或遷出數據上,就是住在台北的必要性與是否能負擔其成本之間的拉鋸。一般最具體與「鋼性需求」就是:就學與就業的需求。許多首次離鄉背井到台北市(如北漂)者,都是這2因素而被帶進北市;至於是否遷入北市,影響的關鍵在居住成本。

從這個觀點來看,北市人口遷出人數這幾年超過遷入,有可能同時與就業增加減緩、房價不下都有關。以2016年而言,雖然房市開始進入空頭市場,但當時景氣仍疲弱(當年首季經濟仍衰退,之後才開始逐漸復甦);之後幾年經濟維持2-3%左右的低度成長,平均實質薪資亦未見明顯增加,到去年起房價又逐漸回升到近乎高點時。這些或許一定程度上可解釋遷出人口中,中壯年人口遷出增加的原因。

展望未來,對北市而言恐怕不是太樂觀;一來房價上升回到高點,薪資持續牛步,因此台北市最讓有意遷入者怯步的房價因素,惡化的機率遠高於改善,市府再努力蓋各種社會住宅,能夠改善與湊足的數量還是有限。二來經濟成長雖然比去年好,但如果表現最佳、投資最多的部門,大部份都在製造業、科技產業,而且地點在北市之外的各科學園區,台北市能夠得到的效益既間接又不高。因此,人口淨遷出持續的現象要反轉的機會已不大。

其實,去年市府一份人口推估報告就已預估,未來人口會持續減少,以中推估而言,10年、20年、30年後之總人口數 分別為242.4萬人、224.2萬人及203.1萬人。這份報告,也符合去年開始全台人口進入衰退的趨勢。

不過,這應該是正常的都市生命週期現象,許多都市在經歷快速與大幅的擴張、人口膨脹之後,就會碰上都市生活品質惡化,交通、空氣、垃圾、擁擠等各種問題都發生,同時房價也上漲、生活成本高昂;然後才是趨勢的反轉,企業、人口開始外移、都市逐漸沒落。台北市不必過於介意人口增減問題,但控制並提升都市品質,尋找都市定位的轉型,則是該努力為之的目標,即使不能「我將再起」,至少可讓台北市「優雅的老去」。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台北怎麼了?1年4.2萬人搬離 人口總數創23年新低
相關報導》 台灣首度迎來人口負成長年 首都台北市人口未來恐摔出260萬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