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2022大選透露出2024總統博弈的重要訊息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敗北,一般認為國民黨的「下架民進黨」宣傳策略奏效,選民「討厭民進黨」情緒被激發導致民進黨敗選。到底民進黨敗的多慘?國民黨又贏了多少?這場選舉除了再次印證台灣選民的善變,又反應出哪些台灣政治結構變化與趨勢?將如何影響一年的總統大選?

民進黨在這次縣市長選舉得票數比兩年多前蔡英文連任總統的817萬票銳減343萬票,甚至2018年民進黨慘敗的縣市長選舉還比今年多了15萬票。縣市長選舉總得票率41.6%,更是2008年總統大選以來13次全國性選舉的第三低。

20221128-SMG0035-新新聞-A2022九合一_A_近年重大選舉藍綠得票率走勢圖
20221128-SMG0035-新新聞-A2022九合一_A_近年重大選舉藍綠得票率走勢圖

民進黨這次縣市長選舉總得票率41.6%,是2008年總統大選以來13次全國性選舉的第三低。

與其說民進黨敗選是「抗中保台」策略失效,不如說「抗中牌」沒有成為這次選舉的主要議題。因為今年以來各項民調顯示,台灣社會氛圍並不利於操作「抗中牌」,民進黨操盤者當然也清楚這點,也未主打抗中牌。

從總統到縣市長,選民跨黨分裂投票

今年投票率59.86%創史上新低,經驗上低投票率有利於現任者,但各縣市情況不盡然相同。例如台南市長選舉投票率58.7%遠低於上一屆的64%,但現任的黃偉哲卻差一點落選。得票率低不全然代表選民對執政黨灰心而不想出來投票,目前也還沒有進一步調查數據可說明出來投票與未現身民眾的屬性。

20221120-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20日舉行「疼惜台北,為愛而走」大遊行。(陳時中競選總部提供)
20221120-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20日舉行「疼惜台北,為愛而走」大遊行。(陳時中競選總部提供)

陳時中「疼惜台北,為愛而走」造勢遊行中很少見到年輕人的身影。(陳時中競選總部提供)

至今還沒有對這次年輕選民投票行為的調研出爐,但從學生「返鄉列車」生意冷清可以窺見年輕選民的冷陌。此外,選前一周陳時中造勢遊行規模雖大,但參與人群中很難看到年輕人的身影。2020年輕選民幫蔡英文「扶上馬」,創造出空前高票讓她當選總統;一年多後的總統大選,哪個候選人可以重燃年輕選民的熱情,將會左右選情。

國民黨今年得票數570萬票,比2018年九合一大選少了40萬票。所以很難說國民黨重新獲得選民支持。從2020年總統選舉到這次縣市長選舉,可看出選民跨黨分裂投票──兩年前投蔡英文的選民,可能今年是投國民黨縣市首長候選人;這可能不是對黨的認同轉向,更多是對候選人的好惡。

中研院政治所的研究台灣選舉政的美籍學者鮑彤(Nathan F. Batto),以新北市選舉為例指出,侯友宜在市長選舉中贏對手林佳龍25%,但新北市市議會選舉中,國民黨得票只比民進黨多了7%。尤其在綠營大票倉三重、蘆州,侯友宜贏了對手約三萬票,而民進黨市議員候選人整體加起來贏全部泛藍候選人三萬票。由此可以知道侯友宜吸納了幾乎全部藍營選票,加上大部分中間選民以及部分綠營選票。

顯然侯友宜並不是隻好「母雞」,並沒有帶領新北的藍營市議員候選人衝出好成績。相對的,台中市的盧秀燕自己高票當選,得票率59.35%高於四年前的56.57%,而市議員部分國民黨和上一屆一樣守住32席。國民黨不同地方不同候選人的情況差異很大。

珊珊差強人意,萬安遠遜於馬郝

20221126-國民黨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於競選總部前發表當選感言。(蔡親傑攝)
20221126-國民黨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於競選總部前發表當選感言。(蔡親傑攝)

蔣萬安得票率只有43%,遠低於馬英九、郝龍斌當選台北市長的得票率,只和敗選的連勝文、丁守中差不多。(蔡親傑攝)

除了澎湖和金門這兩個外島現任縣長翻船,現任者多獲連任。不過做滿兩任要卸任者都無法順利交棒給「接班人」,包括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和基隆市皆然,而屏東現任縣長潘孟安強力支持的周春米也差一點落選。台北市長柯文哲指定的接班人黃珊珊落選,是藍綠歸隊夾殺白營的結果。不過台北市今年投票率未降反略升一個百分點,這讓黃珊珊有空間爭取到中間或淺藍淺綠的選民,因此還獲得25%的選票,得票率高於上一屆民進黨姚文智的17%。上一屆白藍對決,姚文智被徹底邊緣化,兩次選舉結果的差異和候選人個人特質有關。

黃珊珊表現差強人意,相較之下,藍綠兩黨候選人表現並不突出。陳時中敗選不讓人意外,從選戰初始他的團隊就沒抓到引領選戰的主軸,候選人形象模糊,只是被逼著每天回應疫苗問題。當選的蔣萬安,得票率只有43%,遠低於馬英九兩次競選台北市長的51%和64% ,也不如郝龍斌的54%和56%;只和敗選的連勝文、丁守中(都約41%)差不多。蔣萬安演說善於堆砌漂亮辭藻,但內容遠較黃珊珊空洞,他未來四年執政的挑戰仍多。

鄭運鵬、鄭文燦。(取自鄭文燦臉書)
鄭運鵬、鄭文燦。(取自鄭文燦臉書)

鄭文燦( 左)政績受肯定,但還是很難把選民的支持移轉給鄭運鵬(右)。(取自鄭文燦臉書)

而桃園和新竹兩直轄民進黨的敗選和林智堅個人因素有關,所謂「一人毀兩市」,桃、竹、基、屏過去八年執政成績都是受肯定的(除了林智堅最後棒球場風波「落漆」),但對現任者的支持很難移轉給接班人。民進黨執政八年的縣市依然沒有辦法建立較穩固的接班團隊(包括之前的宜蘭),這說明了民進黨地方紮根還不夠深。不過民進黨基層實力還是有緩步推進:全國縣市議員,民進黨取得277席,比4年前多了39席;相對的,國民黨拿下367席,比4年前減少27席。

綠營無法繼續執政的縣市中,桃園的例子最值得分析。鄭文燦執政八年有效地打點地方勢力,他採取傳統的利益分配模式,並未打破既有政治結構。鄭文燦執政八年治下,國民黨地方勢力伏伏貼貼,但到了他要交棒時,地方勢力還是回歸藍營旗下。這樣情況類似四年前高雄選舉時,被陳菊任收編的農會系統又被韓流吸捲走。

民進黨掀內鬥,蔡國政大方向未受質疑

柯文哲領導的民眾黨首度參與地方選舉,提名86人參選,最後拿下新竹市長,以及全台14席縣市議員,當選比例不算高卻也未太難看。柯文哲參選2024應無懸念。國民黨戰績不錯,應會強化主席朱立倫再度問鼎的欲念。不過前車之鑑是,2018年吳敦義帶領國民黨奪下15縣市,他亟欲逐鹿中原,但形勢比人強,最後只能望洋興嘆。接下來國民黨內爭取2024提名的競爭會比民進黨激烈。

20221126-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6日舉行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結果記者會,宣布請辭黨主席職務。(柯承惠攝)
20221126-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6日舉行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結果記者會,宣布請辭黨主席職務。(柯承惠攝)

蔡英文請辭黨主席之後,對接下來立委提名的影響力會減少。但她的外交、兩岸等重要國政路線未遭黨內質疑。(柯承惠攝)

民進黨敗選後,黨內鬥爭已展開,由於蔡英文與英系主導大選提名,必然也會被要求負起敗戰責任。蔡英文第一時間已辭黨主席,但黨內矛盾續指向閣揆蘇貞昌。台北市立委何志偉已對主導陳時中競選的英系黃耀福、黃承國等人開炮,黨內戰火還會持續。不過一向派系共治的民進黨,經過黨內鬥爭重新建立派系均衡的經驗豐富,也不至於因此分崩離析。至於總統參選人,大概難有人可以和賴清德競逐。

蔡英文辭去黨主席後,對接下來立委提名的影響力會減少。但是黨內並未質疑她的外交、兩岸等重要國政路線。這次「抗中保台」牌在選戰中未發酵,不代表選民已唾棄這個路線。重點在於藍營、白營有志於問鼎2024大位的人,能否提出更好的國家發展路線,以挑戰蔡英文為綠營規畫的方向。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