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蝦也要大數據!自動水質監測對蝦池進行增氧、調整餵食 還要「這樣」結合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是未來趨勢,台灣在2025年,希望再生能源比要達到20%,其中太陽能占比7成,上方架設太陽能板的「漁電共生」模式,是目前場域規模最大的,但如果想要發展漁電共生的太陽能,一定得找到,能夠確保養殖20年以上的養殖業者。但台灣養殖多屬小家經營,容易因為天氣、疾病而受到影響。有一家由年輕新創公司做的「一站式養殖」,就想搶攻蝦電共生市場,來看他們怎麼做。

圖/TVBS
圖/TVBS

一天四次,固定時間對蝦子投餵飼料,吃的還是益生菌,這裡是位於宜蘭頭城的室內養殖場,它跟傳統養殖很不一樣。

記者王暐婷:「那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養蝦場,是有屋頂罩式的設計,就是防止鳥類的糞便掉入,造成汙染,這樣才能夠安心做菌相養殖。菌相養殖所仰賴的,就是他們所專攻的水質監測,如果水質好的話,他們的產量,其實比一般戶外的養殖,產量高上至少5倍。」

養蝦場內部就有實驗室內,生科系畢業的實驗人員,每天都得抽取水質,大量累積database進行分析,為了讓水質監測更有效率,他們自己打造水質監測系統,24小時監控多項水質指標pH值、溶氧、亞硝酸鹽濃度,都能測,數據還能即時更新到AI系統,進而連動設備,進行增氧或調整餵食。用AI來養蝦,而背後團隊,竟是個平均年齡,只有32歲的新創青年。

圖/TVBS
圖/TVBS

技術長陳廷宇:「原本我們是選3000mmaq的,3000mmaq的它是可以打兩米多到三米多。」

開會討論接下來的計畫,站著的是執行長余萬州,或投入養蝦這一塊,是因為在海大碩班期間,就跟跟教授從事水質檢測,在水質檢測中,發現龐大商業價值。

執行長余萬州:「這個方法,它是能夠測...一些養殖物牠們需要的參數,比如說阿摩尼亞,或是氨氮或亞硝酸鹽,或是甚至一些生物性指標,總菌數,弧菌啊等等這些。那這個是一般的電極法,它沒辦法做的,我們有去申請發明專利,中國、美國、台灣都有。」

水產養殖數據,是全世界任一AI公司,都沒有的數據,余萬州要自己做。台灣曾是草蝦王國卻因疫情重擊,日漸萎靡,如今仰賴進口。目前全球養蝦國家大約60多國,集中於亞洲,養殖蝦總產值達120億到150億美元,預估到2026年全球蝦消費總額將高達251億美元。想讓台灣恢復草蝦王國的榮景,必須用AI,用科技,精準監測,避免疾病損害。

圖/TVBS
圖/TVBS

技術長陳廷宇:「投餌或是排汙這一類的,我們都可以在這邊去做設定。比如說,我們可以知道現在的水位是多少,每一池的水位是多少,那每一池的水位多少,我們要排多少的量,養殖人員只要坐在這裡,他就可以控制這裡去做排汙,他就可以...不需要到現場去做排汙。」

短短五年時間,團隊從單純的水質檢測,進化到一站式養殖,並著手全自動化,傳統養殖需要大量人力,但自動化後,1人能抵36人,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而下一步,就是,蝦電共生。

執行長余萬州:「所以這邊有一個門,但是它是隔開的,對對對。」

螢幕投影出,接下來在中南部要建置的養蝦場,上頭將全建置太陽能板,屆時將從現在的一公頃規模,擴大到50到60公頃。因為再生能源是全球趨勢,台灣也希望在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20%,其中太陽能占比超過7成,

執行長余萬州:「魚電共生的這個概念,也是我們跟很多...國外的PEFund(私募股權基金),或太陽能廠商在談的時候,就發現說,其實這個如果做成的話,它可以輻射到其他國家,因為這是一個一地多用的概念,是非常有價值的。他們叫典範,他們要做典範,在台灣。」

世界在轉變,傳統養蝦也在轉型,要跟AI結合全面數位化,也要跟上能源趨勢,結合綠電,走向蝦電共生。

更多 TVBS 報導
南韓AI時代來臨 機器人代勞送藥宅配
日本防災數位化 AI提升災民避難品質
大宗物資不斷漲恐使經濟趨緩 美股道瓊重挫797點!
送貨神器!愛爾蘭啟無人機外送 司機培訓靠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