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曾是發起「中文運動」反殖民第一學府,如今遭港警鎮壓的「暴徒大學」

香港連日來「三罷」運動愈演愈烈,香港中文大學12日變為戰場,學生漏夜與警方衝突對峙,吞下上千顆催淚彈。一夕成為媒體焦點的香港中文大學,其實向來以傳揚中華文化為使命,更是反殖民「中文運動」濫觴,開放校風成為進步思想搖籃,也堅守民主自由價值。如今遭警察攻堅洗禮,更凸顯這座大學之於香港的獨特意義。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1月12日與警方爆發衝突,圖為學生站在「二號橋」衝突現場。(AP)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1月12日與警方爆發衝突,圖為學生站在「二號橋」衝突現場。(AP)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1月12日與警方爆發衝突,圖為學生站在「二號橋」衝突現場。(AP)

四九淪陷後 大陸流亡學者創立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下稱中大)是香港最富盛名的高等學府,1949年中共掌權後,大量學者和國民黨政府要員都逃至香港,並紛紛重新創建學校。錢穆等人率先成立新亞書院,以反共、復興中華文化為宗旨;崇基書院和聯合書院則源於清末以來在大陸創立的教會大學,創校宗旨是學貫中西、博愛與自由風氣。上述三個書院在1963年正式合併成「香港中文大學」,幾乎囊括了所有最優秀的學者。

民國時期知名史學家錢穆。(Solomon203@wikipedia_CCBYSA3.0)
民國時期知名史學家錢穆。(Solomon203@wikipedia_CCBYSA3.0)

民國時期知名史學家錢穆。(Solomon203@wikipedia_CCBYSA3.0)

中大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培養出大量的學界、傳播界與政界菁英。中大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截止2018年共有5位獲得諾貝爾獎,包含楊振寧、高錕等人,還有許多成員曾榮獲菲爾茲獎、圖靈獎與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等眾多榮譽,包含余英時、丘成桐等人。

首座中文授課大學 「中文運動」濫觴

早從1960年代開始,香港知識分子陸續投入反殖民社會運動,包含1967年親共人士發起的「反英抗暴」運動,以及1970年代的保釣運動等,中大也是此背景下的文化復興領頭羊。從成立之初,中大就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能有一所高等學府」的不成文慣例,也是第一所定調「中文授課」原則的大學,抵抗港英政府時期只以英文為官方語言的法規。

這場「中文運動」,後來漸漸蔓延至中學和普羅階層,成功讓港英政府於1974年把將中文列為官方語文。香港著名文化研究學者、嶺南大學教授羅永生曾指出,中文運動是香港戰後第一場和平抗爭,直接促進了香港本土社會發展、華人地位與中文教育也因此提升,對後來的香港學運和社會運動都有深遠影響。中大創校校長李卓敏也曾在1978年學位頒授典禮上表示,中大校名包含的「Chinese」並不單指狹義的語言,也是為了宣示不願成為另一間「殖民地大學」。李卓敏說:「香港中文大學肩負特殊使命,要把中國文化融合到各種學科並予以發揚光大。」

除了反殖民本土意識,中大也以開放自由的風氣聞名,中大學生會積極參與各種社會運動,校內「百萬大道」與「烽火台」都是知名集會場所。1989年中國爆發八九學運,中大學生會5月就率先舉行「五四大遊行」表態支持民主,從烽火台一路遊行至中環,行走長度超過22公里。中大學生會也成立「中國民運基金」,在遊行中募集60多萬港元(逾台幣230萬元),親自送到北京支援學運,並在天安門現場參與抗爭。六四事件之後,中大學生會也運用港人身分,協助北京學生逃亡。

香港中文大學知名地標、百萬大道上的「烽火台」,常常為中大學生集會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1月12日與警方爆發衝突(AP)
香港中文大學知名地標、百萬大道上的「烽火台」,常常為中大學生集會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1月12日與警方爆發衝突(AP)

香港中文大學知名地標、百萬大道上的「烽火台」,常常為中大學生集會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1月12日與警方爆發衝突(AP)

光纖之父校長曾言:「學生就該叛逆」

中大學生會的身影從不缺席社運,雖然也經常與校方唱反調、批判學校改革方向,但中大提倡自由思想、勇於表達的校風,在種種衝突中依然清晰可見,不曾妥協。中大前校長、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就曾在校園抗爭中展現不凡的包容氣度。1993年,時任校長的高錕接受中國政府委任為港事顧問,當時接近「九七回歸」大限,香港社會對中國疑慮遽增,大批學生質疑高錕違反政治中立,並在中大30周年活動上與他公開對質,甚至搶走主席台麥克風等,高錕都只是苦笑不語,事後也堅持不願追究學生。

中大教授周保松2017年曾回憶,當時擔任《中大學生報》記者的他追問高錕「是否處分示威同學?」高錕卻不假思索回答:「為什麼要處分?他們有表達意見的自由。」高錕妻子黃美芸也曾分享,當年高錕和學生爭論後,回家卻像沒事人一樣表示:「什麼都反對才像學生!」大氣表現令人驚異,可見其多麼尊重並鼓勵學生表達異見。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香港中文大學)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香港中文大學)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香港中文大學)

時間快轉到2014年,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牧師朱耀明、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等人發起「佔領中環」爭取行政長官普選,展開長達79天的佔領運動(亦稱雨傘運動)。時任中大校長沈祖堯支持學生以和平方式關心社會、爭取公義,並曾兩度發表公開信並到佔中現場關心,他稱「學生為夢想而戰,雖然未必全面了解複雜問題,仍為其犧牲的勇氣動容」,現以卸任的沈祖堯,12日也在中大「二號橋」衝突現場探望傷者,擔任學生與警方之間的緩衝。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1月12日與警方爆發衝突,圖為「二號橋」衝突現場,學生設下重重路障阻礙警方前進。(AP)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1月12日與警方爆發衝突,圖為「二號橋」衝突現場,學生設下重重路障阻礙警方前進。(AP)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1月12日與警方爆發衝突,圖為「二號橋」衝突現場,學生設下重重路障阻礙警方前進。(AP)

從中大至「暴大」學生無悔

今年「反送中」運動以來,中大學生會先在6月撥出103萬港元成立反送中基金,8月更取消全校迎新營隊,以配合此起彼落的示威活動。9月2日,香港9 所大專院校學生聯合發起罷課,集會就在百萬大道上召開,3萬人擠爆現場。由香港網友籌資20萬元製作的4公尺《香港民主女神像》,也是放在中大文化廣場展示。

2019年10月4日,香港反送中、反緊急法、反禁蒙面法遊行,民主女神(AP)
2019年10月4日,香港反送中、反緊急法、反禁蒙面法遊行,民主女神(AP)

2019年10月4日,香港反送中、反緊急法、反禁蒙面法遊行,民主女神(AP)

有趣的是,2019年6月時,曾有不知名人士把谷歌(Google)地圖上的中大名稱篡改為「香港暴徒中文大學」,但中大學生會會長表示,如果選擇對抗惡法、暴政,被冠以「暴徒」之名也會欣然接受,並說以「暴大」為榮,「暴大」成為中大的網路別稱。

11月12日爆發「二號橋衝突」,中大學生力抗警方,警方發動逾1500發催淚彈、1300發橡膠彈等仍被迫撤退。香港多個學生會聯合聲明「誓與中大共存亡」,學術界也發起連署要求港警停止過度執法。在逃避中共迫害、維護學術與言論自由的香港抗爭史冊上,中大無疑已再次留下歷史性的一頁。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網站首頁。(截於2019/11/13)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網站首頁。(截於2019/11/13)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網站首頁。(截於2019/11/13)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香港對立急遽升高,讓北京鷹派「撿到槍」?美媒分析:雙方暴力情緒沸騰,中國政府正等待介入時機
相關報導》 港府要出動「特務警察」鎮壓示威!傳林鄭下令借調「懲教飛虎隊」,菁英特警部隊最快本周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