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施政報告》:建制派讚 「正本清源」,民主派稱缺乏愧疚

林鄭月娥
林鄭月娥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周三(11月25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在初段提及香港過去一年的示威浪潮,強調外國政府介入和香港本地組織挑戰北京和香港政府的管治,情況嚴重得令北京政府必須介入,又指香港政府將加強對當地市民對國家安全概念和守法意識的宣傳和教育。

她又提到過去數個月有關香港是否奉行「三權分立」、特首憲制地位、司法獨立等爭議,重申《基本法》相關條文顯示政府是以行政機關為主導。她指出這無損香港的司法獨立,而且特首的職責也包括「維護受《基本法》保障的獨立司法權」。

她又形容香港《國安法》自7月生效以來為恢復香港穩定帶來「顯著效果」,指鼓吹「香港獨立」的行為和與「外部勢力」勾結的情況逐步減退。她又重申,《國安法》不會影響香港市民「依法享有言論、新聞、集會、示威、遊行等自由」。

她同時提到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早前通過有關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指政府將會在今年內建議修訂法例,處理議員宣誓就職後從事「違反誓言的行為而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和相關的法定程序」。

她又多次提到中國大陸政府對香港在改善當地經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支持,提出多項讓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措施,包括加強香港和深圳金融市場的連接、落實香港市民使用大灣區銀行等金融機構、簡化香港汽車過境進入大灣區的措施等。

民主派議員早前發起總辭,周三並沒有出席立法會。
民主派議員早前發起總辭,周三並沒有出席立法會。

「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林鄭月娥在宣讀《施政報告》時,先略述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措施,之後花約30分鐘講述香港過去對政制的爭議。

她強調中國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它的決定有「最高法律效力」。她提到過去有關「三權分立」的爭議,指香港奉行行政機關主導,又重申《基本法》給特首「雙首長」的職能:同時是香港政府的首長、也是香港的首長。

她認為過去對這些「基本的政治體制」有爭議,除了是因為公眾對中國憲法和《基本法》認識不深,也是因為「別有用心的人受外部勢力」影響,刻意誤導。她又說,政府未來急切需要對憲制秩序和政治體制「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中國全國人大早前頒布決定,撤消被認為宣揚或支持香港獨立、或被認為拒絶承認北京政府對香港擁有主權的立法會議員的資格。林鄭月娥透露,香港政府將會建議修改法例,落實相關的規定。

林鄭月娥之後提到去年示威浪潮的後續處理,指律政部門將會推出活動,培養香港青年人正確的法治觀念,增強守法意識。她又指在示威浪潮中被檢控約2300人中,未成年的被捕人士如果沒有涉及嚴重罪行而有悔意,警方會考慮以較寬鬆的方式處理。

香港學校中的通識科過去多次成為爭議焦點,批評者認為這個科目成為在學校內傳播「失實、偏頗歪理」的渠道。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必須糾正這個科目過去被「異化」的問題,讓它成為學習有關中國發展、中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等事物的平台。

通識科被指是鼓動許多香港學生參加去年示威浪潮的其中一個原因。
通識科被指是鼓動許多香港學生參加去年示威浪潮的其中一個原因。

沒有民主派的《施政報告》

多個建制派政黨都對林鄭月娥的《施政報告》看法正面,其中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形容,報告內容在政治方面有助「正本清源」,經濟措施方面正確,但改善民生方面有待加強。她認為,報告對如何提高香港政府、官員的施政效率,以及加強與政黨和市民溝通方面也著墨不多。

另一個建制派政黨經民聯就表示,《施政報告》中有關中國大陸當局重振香港經濟的措施,顯示對香港的「關顧和支持」。

這是大多泛民主派議員發起總辭後,林鄭月娥宣讀的首份施政報告。部份議員的辭職至今未生效,仍然是立法會議員,按理可以出席會議,但他們大多沒有出席。


BBC中文對往年香港《施政報告》的相關報道


一些民主黨議員和前議員在林鄭月娥宣讀完畢後,在立法會大樓外舉行記者會,其中主席胡志偉形容這「不是給香港人的《施政報告》」,批評她身為去年《逃犯條例》修訂建議示威浪潮的始作俑者,卻完全沒有對自己的「惡行」有悔疚之心。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說,他認為《施政報告》中提到要重振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鞏固香港創新科技、更重視青年的發展等,但在許多香港人和長期觀察當地局勢的人眼中,香港政府做的很多事情都在破壞當地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法治系統,林鄭月娥卻提出這些措施,與香港現實環境「基本上完全脫節」。

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又說,《施政報告》前半部份有關「一國兩制」、中國大陸當局對香港的支持、香港《國安法》必要性等,基本上「完全是說給北京聽」。他形容自己對這份報告「談不上失望,因為本身期望不太高」。

改革通識科、大灣區和雙循環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後半部與往年一樣,提到政府未來社會福利、教育、房屋等問題上的政策。其中在香港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和發展經濟的部份,多次提及中國大陸給香港的便利政策,包括加強對香港供應防疫物資、協助香港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等。

她說中國大陸早前提出以「雙循環」發展經濟的策略,指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優勢,讓它可以強化中國國內和國際循環之間「中介人」的角色,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切入點,更好地融入中國發展大局。

另外,她又提到十分具爭議的「明日大嶼」計劃,指當中的填海造地「有多方面好處」,財務而言也是切實可行,表示政府不會放棄這個計劃。

林鄭月娥在2018年首次提出這個大規模填海計劃,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但當時估計計劃需耗資約5000億港元(約638億美元),被質疑將會耗盡香港的財政儲備。

林鄭月娥原定上月發表施政報告,但之後以需要與中國大陸部門商討更多與香港相關政策為由,押後至周三才宣讀。

她之後在11月初在北京與多名官員會面,包括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對方肯定了她在防控疫情和落實香港《國安法》上的成效,並稱,中央政府將堅定支持林鄭月娥以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