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首相辭職 政治僵局依然未解

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在反對派質疑缺乏民意基礎與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等打擊下,8月16日請辭,使他在位時間僅17個月就黯然下台,成為大馬自獨立以來,任期最短的首相。儘管慕尤丁已經請辭,馬來西亞的政治僵局依舊難解。

疫情嚴峻與缺乏民意 慕尤丁黯然下台

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8月16日向國家元首蘇丹阿布都拉(King Al-Sultan Abdullah)提岀辭呈,但在新首相獲得任命前,慕尤丁仍暫時擔任看守首相。

慕尤丁是在去年3月,時任首相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無預警辭職的情況下,未經選舉、僅由國家元首任命而組閣上任。然而缺乏民意基礎,使得慕尤丁領導的政府一直遭到在野黨質疑執政的正當性,因此經常面對來自反對派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的挑戰。

儘管馬來西亞成功應對去年爆發的第一波COVID-19疫情,但是慕尤丁領導的執政聯盟政府今年卻未能有效因應高傳染力的Delta變異株在大馬各地散播,招致民意的不滿聲浪。

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馬來西亞專家魏爾希(Bridget Welsh)指出:「慕尤丁的領導僅僅圖謀維持政權生存,並對COVID-19疫情處理不善,與現實脫節,當國家需要時,未做好準備,隨著疫情惡化,為馬來西亞帶來巨大創傷。」

最大黨巫統不支持 大馬政壇變天

此外,大馬因疫情嚴峻導致全國陷入長期封鎖,人民生計陷入困境,民間於7月初發起「白旗運動」(#BenderaPutih),鼓勵遭受饑餓、需要庇護,或是對政治感到厭惡民眾,主動在家門口掛上象徵投降的白旗尋求協助,這項運動也等於是人民對政府的控訴。

再者,就在慕尤丁16日遞出辭呈的幾個小時前,馬來西亞國家銀行(Bank Negara Malaysia)因為疫情衝擊,將今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預估由先前的7.5%,腰斬至3%到4%之間,凸顯大馬經濟短期内恐怕難以復甦。

不過,壓垮慕尤丁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來自執政聯盟的關鍵盟友「巫統」(UMNO),大馬第一大黨的巫統在8月7日晚間撤銷對慕尤丁的支持,並要求他為防疫不力辭職下台,最終讓慕尤丁走人。

對於巫統的這番政治操作,新加坡「亞洲電視台」(CNA)8月16日刊登評論文章,指慕尤丁的辭職,標誌著巫統回到大馬政壇的「駕駛席」(driver's seat)位置;大馬智庫「民主及經濟事務研究中心」(IDEAS)執行總監楊淑雯(Tricia Yeoh)表示,慕尤丁的辭職使得大馬的政治危機發生戲劇性轉變,為「一切照舊」(business as usual)的政治捲土重來鋪平了道路。

巫統自大馬於1957年獨立後,長期在執政聯盟中主導政權,直到前首相馬哈地於2018年贏得大選為止。

選舉有利政治團結 朝野共抗嚴峻疫情

另外,大馬國家元首蘇丹阿布都拉已開始尋覓接替慕尤丁的繼任首相人選,但是蘇丹阿布都拉以疫情為由,排除舉行大選的可能性,表示將動用他的憲法權力,指派一名可以掌握國會多數席次的人選擔任首相。

如此一來,繼任首相與慕尤丁的情況類似,都是未經選舉、缺乏民意支持,而此時COVID-19疫情依然嚴峻。「民主及經濟事務研究中心」執行總監楊淑雯指出,即使慕尤丁辭職,大馬政治僵局仍然未解。

對此,彭博(Bloomberg)資訊亞洲經濟專欄作者摩斯(Daniel Moss)8月16日撰文分析,解決大馬當前面臨的各項危機,最好的辦法是,在短期內出現一位沒有慕尤丁包袱的領導者,並獲得足夠的支持以施展職權,而且在有必要時,透過民主投票解決政黨間的分歧。

對抗嚴峻疫情需要政府與全民的攜手合作,馬來西亞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透過選舉,選出具民意基礎,可以登高一呼,團結朝野共同對抗疫情危機的政治人物。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高端疫苗近40萬人預約 如未額滿依年齡層往下開放
勞動部調查:Q4人力需求4.4萬 創7年來同期新高
侯友宜:疫情無擴大趨勢 24日起雙北同步開放籃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