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不要核電 如何與韓競爭

親赴核三廠 總統馬英九偕行政院長江宜樺與媒體進行「能源之旅」,圖為赴核三廠聽取簡報及參觀設施。圖/崔慈悌

工商時報【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昨天表示,韓國已預計將核能發電配占提升到50%,以穩定供電並確保合理電價,台灣不要核電,電價勢必攀升,「未來如何談跟韓國競爭?」他強調如果未來核四公投人數未達法定比率,即使要求停建者較多,核四仍會在確保安全無虞下續推動運轉。 馬英九總統與媒體進行為期兩天的「能源之旅」,昨天南下訪視中油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台電永安太陽光電系統、興達發電廠及核三廠,預計今天北返參觀台電核四龍門電廠。 馬英九表示,從昨天參觀的各據點可以了解,無論是生質能、太陽能或地熱,目前再生能源像是太陽能必須視天候而定,無法確保供電品質,有些技術還不成熟,即使全台灣能達到的再生能源技術都能完成,也無法取代當前作為基載電源的核能廠。 因此他說,如果核四公投確定要停建,未來能夠選擇替代的能源只有兩種:一是天然氣,另一種是燃媒發電,前者要擔心的是電價問題,後者則是CO2的排放,無論何者,兩者臨新建電廠和天然氣接收站可能會有的抗爭問題,站在政府的立場必須確保穩定的供電,不能因為「有可能找到替代能源」就來下決策。 馬英九強調,無論是再生能源、天然氣還是煤,現有作為發電的能源,政府「一樣都不能放棄」,因為台灣要有自主的電力,不可能像歐洲部分國家可以仰賴國外,否則會有問題。 他強調,無論採用何種能源來發電,未來都必須符合三項原則:一是多元化,二是自主性,三是高效率,以天然氣為例,永安天然氣接收站每兩天就必須有船靠岸來卸貨,否則就會有供應上的危機,這些都必須考慮。 馬英九強調,之前揚言廢核的德國,雖然境內不再蓋核電廠,但仍把核能技術輸出給捷克等鄰近國家,自己不蓋核電廠,卻不代表不用核電。我國競爭對手的韓國,目前核能占發電比重30%,卻揚言要發展到50%,並已將技術輸出,為的是確保穩定供電和相對低廉的電價,台灣若不要核能,可預期電價會提高,如何談「要跟韓國競爭?」 他說,如果公投決定核四停建,政府會尊重,若投票人數不足法定比率,則會依規定繼續執行興建工作,不會因為贊成停建的人數多就停建,畢竟任何事情都有正反意見,政府必須依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