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性腫瘤 皮癢暈眩累

骨髓增生性腫瘤常見虛弱、搔癢、盜汗、耳鳴、體重減輕等症狀,別輕忽。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侯信安表示,罹患骨髓增生性腫瘤若是沒有獲得良好控制與定期追蹤,未來不僅中風、心肌梗塞風險比一般人高,還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續發性骨髓纖維化與急性血癌。

根據我國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骨髓增生性腫瘤病患從二○一五年一年新增二六四例,到二○一九年一年新增五五九人,五年間成長一倍。

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志丞教授指出,骨髓增生性腫瘤是骨髓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導致骨髓造血不受控制異常增生,除了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還包括原發性血小板增生症(ET)以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MF)等。

骨髓增生性腫瘤症狀除了容易疲倦、夜間盜汗、搔癢、發燒、體重減輕、耳鳴、頭痛、失眠,患者還可能伴隨有脾臟腫大,所以有些人會有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此外,因為血液太濃稠,患者也可能會因為血液循環障礙,表現出包括頭暈或是視力模糊,甚至手腳末端因為血液循環障礙出現手麻腳麻等症狀。

患者也容易發生血管栓塞併發症!但因為疾病不常見、症狀又不具有特異性,文獻顯示,即便是在西方先進國家,這類疾病患者從出現症狀、到就醫確診,平均約莫兩年!且其中超過六成病人是因為中風、流鼻血、血尿、肺栓塞等「出血」或是「血栓」事件才確診。「有時候查閱病人兩、三年前的報告,發現患者早就有異狀,只是沒有積極就醫,不知道要預防。」

為了讓更多民眾認識骨髓增生性腫瘤,成立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侯信安指出,協會成立後第一個目標就是提升民眾對於骨髓增生性腫瘤疾病的認知。

另外,也將提供衛教資訊讓病友獲得醫療新知、生活照護、醫療資源等相關資料,同時協助病患轉介。也期待能夠串連更多醫療團隊、病人團體,共同努力改善患者的治療狀況。他也期許在政府的支持下,未來有更多更好的藥物可以健保使用與新穎的臨床試驗能在台灣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