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打造台南高球地標,鄭德發義無反顧走改革路

高爾夫》打造台南高球地標,鄭德發義無反顧走改革路

【羅開新聞中心葉怡君台南新化採訪報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台南高爾夫俱樂部總經理鄭德發笑著說自己兩者都喜歡,而知山懂水,恰好是他每天工作的一部份。鄭德發是土生土長的台南新化人,從小到大,生活跟工作都在台南家鄉,他覺得自己很幸運、很有福氣、也很自傲,能夠將自己這一生,奉獻給家鄉。 人稱「發哥」的鄭德發,在地方上交友廣闊,從基層的里長當到鎮民代表,還擔任過台南縣新化鎮民代表會副主席。因緣際會接觸小白球,十一年前,鄭德發從喜歡打球的球友,變成參與球場營運改造的推手,他說:「當時前任理事長張麗堂,跟球場理、監事熱心邀約,我決定扛下負責成敗的管理職位。」 這座台南地標球場,由於早期位於台南縣新化鎮,也被稱為「台南縣高爾夫俱樂部」、「台南新化球場」,加上緊鄰知名的虎頭埤風景區,有些球友還以為這裡是「虎頭埤高爾夫球場」。隨著台南縣、市合併後,台南高爾夫俱樂部成了唯一以「台南」為名的高爾夫俱樂部。 台南球場很早就是南台灣士紳名流萃聚的地方,民國五十六年發起成立,六十五年正式營運至今,名列台灣第五「老」,擁有一座休閒會館,以及十八洞標準桿是七十二桿的球道。歷史帶給這座球場高聳的林木跟無限的想像,不過有段時間球場管理制度鬆散,跟打球人想要的服務有段差距。 「之所以會接任台南球場的管理工作,是覺得高爾夫球場的存在對地方影響相當大。」鄭德發感慨地說:「球場除了有帶動地方繁榮的地標功能,也能增加新化地區民眾的就業機會,可是當年人人都以為球場不會倒,實際上,球場收入跟支出一直無法打平,營運早就是負面表列,人事改革成為當時的唯一藥方。」 然而,當時鄭德發還有連任第三屆鎮民代表的壓力,球場改革可能會影響到選票,但如果不改,球場又有可能陷入更大的困境,於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鄭德發從為民喉舌的民意代表,轉任球場管理人,經驗從零開始。在他全心全力投入下,加上球場理監事們的同心合作,台南球場逐漸有了起色。由於他是新化在地人,跟球場同仁都是舊識,人人都知道發哥一言九鼎,公正無私,不能配合的選擇走人,留下來的都想跟發哥一起見證歷史。 就這樣台南球場開始動起來,而且速度很快,會館從裡到外大整修,十八洞球道美化,說到哪就改到哪,全部的人都專心做事,因為時間不多,但要改的地方非常多。 鄭德發個性豪爽、待人親切,做起事來十分認真、細膩及用心,執行力非常高,最重要的是他有企業家精神,勇於創新,並且堅持到底。鄭德發在總務經理鄭全發與場務經理許明璋等幹部,以及全體同仁的全力協助下,讓台南球場逐漸蛻變。 為了讓鄉親知道改變後,台南球場將在歷史留名,鄭德發民國九十五年勇敢承接中華民國第五屆總統盃業餘高爾夫隊際邀請賽。以當時的球場種種條件,這確實是一件很勇敢、而且轟動地方的大事。 一場總統盃高球賽,團結了新化人,展現成長的動能。從會館的改造、到球道的綠化,以及服務人員訓練,終於使這座營運日趨沒落的球場,全「新」進「化」為現代化的球場,不過鄭德發並不居功,他說是在台南高爾夫俱樂部董事長曾文擇的領導下與全體理、監事的信任與支持,才能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台南球場的變身經驗讓台灣其他同業都驚豔,也為台灣老球場的改造,找到一條康莊大道,鄭德發笑著說道:「初接台南球場北上開會,大家都害怕我邀請他們南下到我們家打球。」如今球場改造有成,鄭德發不僅當上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副理事長,得到大家的尊重,還能繼續為台南家鄉貢獻一己之力。 回想自己從基層民代到球場經營管理這段歷程,鄭德發覺得當時暫停政壇上發展,轉戰高球界的選擇是正確的,但要讓台南球場在歷史留名,需要有更大的目標與作為。 「台南高爾夫俱樂部是唯一以『台南』為名的高爾夫俱樂部,也是台南地區的地標球場。」鄭德發說:「我們現在增加俱樂部功能、改造球場,提昇球道品質,結合附近的渡假民宿,要打造台南人最引以為傲的台南高爾夫俱樂部,長遠目標是舉辦屬於在地人驕傲的職業錦標賽-台南公開賽!」 可以預見的是,台南高爾夫俱樂部在鄭德發的經營管理下,會愈來愈好,而這些屬於南台灣的榮耀,也會成為歷史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