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巴楠花實驗學校 跨區就讀多

巴楠花實驗中小學全校學生上春季小米播種祭土地課程。(林雅惠攝)
巴楠花實驗中小學全校學生上春季小米播種祭土地課程。(林雅惠攝)

受到少子化衝擊,學校人數不足將面臨裁併校,不過位於高雄旗美偏鄉的杉林區巴楠花實驗中小學,人數不但未減,反而是當地國小人數最多的學校,學校生活化教育,啟發學生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吸引不少家長跨區將孩子送進偏鄉就讀,成為偏鄉最多元族群的學校。

巴楠花實驗中小學是2009年經歷莫拉克風災的學校,2016年申請改制原住民族「布農多族」的實驗學校,校名以「巴楠花(即台灣五節芒)」命名,體現學校韌性精神與多族群文化象徵。

校長張新榮表示,學校課程以「土地及環境」體驗及探索為學習路徑,啟發學生的好奇動力,另校園有約0.2公頃的小米田,讓學生體驗小米文化的四祭課程,及有跨科專題探究課程,引領孩子合作學習與學會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英文教學也讓學生們用英文分享心靈。

張新榮表示,巴楠花實驗中小學學生族群多元,原住民族學生有110人、大武壠族8人、閩南學生19人、客家族群8人及新住民學生8人,國小人數就有103人。

由於巴楠花教學的活潑及多元,吸引跨區域家長送孩子就讀,包括美濃1位里長、美濃客家金曲作家、旗山常美冰店、內門金葉摸油湯辦桌文化工作室及住高雄市區公務員等家庭。

來自高雄仁武區龔姓家長說,巴楠花實驗中小學教學是以人本教育為主,著重孩子感知面,非死板板的知識性,比如學校帶著學生去爬山,學生沿途走自己選擇的路,不僅開創獨立思考能力,及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如同人生一樣」,讓孩子就讀,是希望孩子走出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