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都更、危老改建」慘淪6都之末 藍營痛批:宜居城市假象

高市議員李眉蓁更認為,高雄不應「只見新樓笑,不見舊樓哭」,20年高雄做很多新建築、大工程,宣傳做得很大,也打出宜居城市的口號,然而對於小老百姓、基層民眾的居住環境就沒有那麼積極,才造成老舊大樓無論都更或危老重建成績都這麼差。(柯宗緯翻攝)
高市議員李眉蓁更認為,高雄不應「只見新樓笑,不見舊樓哭」,20年高雄做很多新建築、大工程,宣傳做得很大,也打出宜居城市的口號,然而對於小老百姓、基層民眾的居住環境就沒有那麼積極,才造成老舊大樓無論都更或危老重建成績都這麼差。(柯宗緯翻攝)
高市議員蔡武宏直說,「危老條例」只有10年適用期,再6年就要落日。他向市府喊話,應向中央爭取經費。(柯宗緯翻攝)
高市議員蔡武宏直說,「危老條例」只有10年適用期,再6年就要落日。他向市府喊話,應向中央爭取經費。(柯宗緯翻攝)

高雄「城中城」大樓惡火釀成重大死傷悲劇,國民黨「KK政線」高市議員李眉蓁、黃香菽、李亞築、蔡武宏等聯合質詢時痛批,高雄市都市更新20年來只推20件、危老重建4年來核准101件,兩者慘淪六都倒數第一;市府在這20年推了很多新工程、大建設,做足城市宣傳,營造出宜居城市假象,但連最基本的居住安全都無法保障。

蔡武宏點出,高雄30年以上老舊大樓約有18萬棟,約占全市大樓數量的一半。老舊建築重建傳統上是靠都市更新,只是程序複雜、速度緩慢。但就算如此,從2000年都市更新條例實施到現在20年,台北市還是辦理都市更新計畫771件、新北290件、台中112件、台南88件,反觀高雄卻只有20件,等於1年才辦1件。

「KK政線」指出,由於都更進度緩慢,中央在2017 年5月公布實施「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大幅縮短核照時程,最短1個月、最慢75天,希望讓老屋改建案加速推動。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到今年9月底為止共受理2286件、核准1783件, 4年成績超過都更20多年來的累積。

「KK政線」指出,高雄市30年以上老舊房屋數量是全國第3,只比台北、新北少,但是辦理危老重建態度非常消極,成績非常不理想。4年下來,高雄只核准101件,遠低於台北的560件、新北市的357件、台中市303件,連台南市的161件都比高雄市多。高雄只比桃園的82件多,但計算人口比例以後,高雄市仍然是六都倒數第一。

李眉蓁更認為,高雄不應「只見新樓笑,不見舊樓哭」,20年高雄做很多新建築、大工程,宣傳做得很大,也打出宜居城市的口號,然而對於小老百姓、基層民眾的居住環境就沒有那麼積極,才造成老舊大樓無論都更或危老重建成績都這麼差。今天城中城這麼嚴重的火燒事件,政府施政重心的偏離也責無旁貸。

蔡武宏補充說,「危老條例」只有10年適用期,再6年就要落日。他向市府喊話,應向中央爭取經費,對像城中城這樣有急迫改建需求的危老建築給予重建獎勵或補助,加大誘因,在剩下的6年促進更多的危老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