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籌設碳權交易所 產業碳焦慮升溫

證交所與國發基金將共同出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圖:資料照)
證交所與國發基金將共同出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圖:資料照)

減碳已是全世界都認為刻不容緩的要務,總統蔡英文一聲令下,我國即將籌設「台灣碳權交易所」,且趕在今年7、8月成立。但政府至今對於如何進行碳定價、碳稅怎麼推、碳交易方式能否務實接軌國際,都還模糊不清。在歐盟「碳邊境稅」時程逐步接近之下,產業界的碳焦慮持續上升。(張佳琪報導)

氣候變遷因應法已三讀通過,證交所與環保署、金管會證期局、國發會等單位展開「台灣碳權交易所」的規劃。2022年證交所針對碳權交易平台成立專案編組,參訪過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交易所實施碳權交易的情況,就相關議題進行交流。證交所確立「台灣碳權交易所」成立後,國內碳權交易、國際碳權買賣及碳諮詢宣導服務,將會是最主要工作內容。

碳權交易類型應該會跟亞洲各主要交易所作法相同,採取「減量額度交易」,指的是每一家企業有其減量額度,企業排碳量低於額度時,可以把多出的排碳量拿出來賣,讓其他企業可以藉此減碳。

令證交所為難的是,到目前為止,到底我國企業的碳權總量有多少,難以有效掌握。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在回答媒體詢問時不諱言,與上市公司、工總及中小企業了解狀況,企業都表示有需求,但是碳權量還很難估算。這曝露出一大問題,我國碳盤查的腳步無比緩慢,且碳盤查相關人才的培育應該也跟不上需求。儘管經濟部工業局決定以全台開設「CEO專班」方式,由每1家中心廠大型企業,帶動至少10家的中小企業進行碳盤查,推進速度可能要再加把勁。

再者,未來台灣碳權交易所的核配方式、交易抵換比例等細節,至今相當模糊,所進行的碳權轉移能否被課徵碳邊境稅的國家認可,企業界也感到擔憂。證交所在籌設碳權交易所的過程中,除了多加參考國外經驗,尤其是鄰近亞洲主要國家的作法,也不宜全盤抄襲照做,必須找到符合我國現況,同時能夠接軌國際的方式,這攸關台灣碳權交易所能否成功運作。

另外,台灣碳權交易所成立後,也可能會出現企業只想買碳權、自身減碳不積極的情況。環保署表態希望企業買國內外碳權限額且要認證,但是該如何進行且能讓企業有效依循,又要拿出什麼辦法讓企業買碳權也願意自身積極減碳,這些問題都還看不出解決方向。

歐盟的碳邊境稅即將由10月起試行,我國碳權交易所7、8月成立,碳權交易預計今年底、明年初會啟動,時程上其實已經相當緊。如果相關問題不能儘速一一解決,產業界將不只是碳焦慮,營運銷售也要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