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之父自立門戶:研發新沙盒游戲連接元宇宙

昨晚,王者榮耀崩了...

這一話題迅速沖上熱搜,引起許多網友的反響。有網友表示,一週就3小時,游戲還崩了。

王者榮耀官微稱,「針對因服務器影響而丟失對局的勝利方,將陸續補發對應『排位星積分』和『巔峰賽積分』」。

同樣,深受大家喜愛的另一款游戲——《絕地求生》之父 Brendan Greene 近日宣佈了離職。

他表示,將成立自己的新工作室,繼續開發新沙盒游戲

還吃雞嗎?PUBG之父轉陣地

Brendan 上週宣佈離開韓國 Krafton 公司,並發表視頻宣告了這一消息。

他在視頻中感謝所有游戲開發者和玩家,共同將這一簡單的游戲模式擴展成一系列令人驚嘆的游戲種類。

Brendan Greene 表示,他非常熱愛沙盒式開放世界游戲,因為這能夠給玩家極大的自由。

為了創建一個具有更大世界、真實體驗的沙盒游戲,他和他的團隊成立了一個新的工作室,名為 PlayerUnknown Productions。

他於6年前發明了「大逃殺」這一遊戲類型,最早還是基於 ARMA 打造的一個 Mod 修改版。

此後,他幫助製作了PUBG這款游戲。

根據測量公司 Sensor Tower 的數據,Brendan 的工作已經給射擊游戲和社交網絡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僅 PUBG 的移動版就創造了超過51億美元的收入,個人電腦和游戲機版帶來了數十億的收入。

Prologue:「神經網絡」連接元宇宙

Brendan進一步透露了新工作室,以及他的團隊將在未來幾年創建的技術演示。

全新開放世界游戲的地圖寬度將達到數百公裡,能夠容納數千名玩家進行交互、探索以及在游戲中創建新事物。

Brendan 稱,他將延續以往諸多優秀開發者的腳步,目標是創建一個虛擬世界,而不僅僅是一個游戲。

這樣看來,Brendan 也想打造一個類似「雪崩」和「頭號玩家」一樣的虛擬世界——元宇宙。

但這還不是全部。

Prologue 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樣,這是一個「單人遊戲」,玩家可以在荒野中漫步。

但它正在為更大的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 (Project Artemis)——搭建舞台。

目前,新游戲的開發有很多挑戰,比如很難通過手工的方式為這一龐大的世界添加不同的元素。

為此,團隊選擇使用「神經網絡」來幫助生成接近真實的游戲世界。

網友表示,是《失控玩家》那種嗎?

Brendan 的理想是,使得游戲世界的交互能力進一步增強,玩家在荒野中僅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尋找工具、蒐集資源,唯一的任務目標是地圖上的一個點,游戲不會為玩家提供推薦路線等指導。

Prologue共有25名團隊成員,工作室目前正在招兵買馬

「吃雞之父」如何煉成?

一提到吃雞無人不曉。

但是,大多數人可能對 Brendan Greene 這個名字會感到有一點陌生。

生於愛爾蘭的軍營大院的Brendan曾是個生活拮據的攝影師。

從小受到軍事環境的耳濡目染讓他成為了軍事題材游戲的鐵粉,在沒有穩定工作的日子裡,他製作《Arma》系列和《DayZ》的 MOD。

長期遊玩軍事游戲的浸潤讓布蘭登心中的理想國更加清晰——他喜歡自由而廣袤的開放世界,沒有線性的游戲流程,但要有生命珍貴易逝的緊張感和沉浸感。

Brendan 有一套自己的游戲邏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基於自己的趣味和直覺,來找到真正有意思的東西。

他愛上的第一款多人遊戲是《三角洲部隊:黑鷹墜落》,沉迷於其中不可自拔。

他喜歡這款游戲的全部創意——不像以前那些打怪物或打僵屍的 FPS 游戲,《三角洲部隊:黑鷹墜落》更加真實,子彈也會因重力而下落,他很喜歡在這游戲裡成為一個「狙擊手」。

在2018年《人物》專訪中,Brendan表示,在開發《絕地求生》之前有4年多的時間他都在做 Last man standing 的概念設計。

以這段時間裡的經驗為奠基,我一直開發著我自己希望享受的游戲原創模式,我認為這個過程的最終版本就是《絕地求生》」。

布蘭登也十分感激概念設計和Mod製作的歲月,就是那時,他將心中的理想國逐漸梳理。

他的傳奇能否成功復制?

參考資料:

[1]http://t.cn/A6I3Y3iM

[2]https://venturebeat.com/2021/09/04/brendan-playerunknown-greene-interview-prologue-is-huge-but-heres-the-vision-for-artemis/

[3]http://www.gamelook.com.cn/2018/04/326097

[4]https://zhuanlan.zhihu.com/p/33328542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來源:venturebeat,編輯:yaxin,36氪經授權發布。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