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歷史教育失敗」 呂捷:要改的不是課綱

教育部日前通過高中社會歷史課綱採分域設計,引發外界熱議。補教名師呂捷則認為,「我們的歷史教育是失敗的」,歷史教育長期被批判流於繁瑣與填鴨,因為一直要孩子背史料和史實,而不是思考出屬於自己的史觀,與其討論課綱怎麼改,倒不如討論考試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

教育部13日續審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歷史科採分域設計,希望突破單一區域的學習,並重視區域互動,如中國與東亞、台灣與世界,希望讓學生有全球視野,而非用固定的疆域去理解。

對此,呂捷今天在臉書談對歷史教育的看法,他表示構成一段歷史有三大元素:史料、史實、史觀,利用史料來找出史實,再以史實為基礎來建構出史觀。對他而言一段歷史最重要的是史觀,也就是經過思考之後,對這段歷史的解釋與觀點。

呂捷說,長久下來,我們的歷史教育為什麼一直被批判流於繁瑣與填鴨?因為我們的歷史教育一直要孩子背史料和史實,而不是思考出屬於自己的史觀。

「我們的歷史教育是失敗的」,呂捷說,一直是再背誦年代、人名、事件、條約和制度,而不是關心為什麼這樣?與其討論課綱怎麼編、怎麼改,倒不如來討論,我們的考試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

呂捷表示,搞教育的官員、學者、團體,每每都說我們要教育出會思考的孩子,但是我們以不用思考的方式來考試—選擇題,要促進思考就要考申論題。但是為什麼不考申論題,因為考卷不好改,閱卷老師得思考,所以考選擇題最簡單,答案卡丟進讀卡機裡面嗶一聲,分數就出來了。

或許有人會說「考申論題會有爭議,很難訂出給評分標準」,呂捷反問,你們這些搞教改的不是都說分數不重要嗎?我們用一個不用思考的方式,希望考出會思考的孩子,你覺得有可能嗎?為什麼不用能思考的方式來考試?大人們不願意思考,造成孩子們不用思考,這樣的教育我們國家還有未來嗎?

「歷史教育必須要改革不是課綱,而是考試模式。」呂捷說,一半考選擇題,讓你了解史料和史實;一半考申論題,讓你去思辨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論述你的想法,「當孩子們習慣思考之後,不管是誰來編課綱,孩子們都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