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國家」的韓國華僑──他不是「韓X」,他是我兄弟

作者: 廖秉均/轉念看世界

我有一位韓國華僑朋友。從2011年,我們在大學(大一的時候)認識之後到現在一直保持很好的交情。

今天想跟大家談談他、和許多「韓國華僑」的故事。

我的朋友來到台灣時,其實正是台灣最「仇視韓國」的時期當時因為2010年底包括「楊淑君亞運失格爭議」在內,體壇上所發生的諸多事件,在媒體渲染下,台灣輿論瀰漫著一股「反韓」甚至「仇韓」的情緒。

他為什麼還會選擇來台灣就讀大學呢

若非他告訴我原因,我想我永遠不會知道,原來在韓國,「華僑」是沒有國家的。即使他們在韓國已是土生土長的二代甚至三代,仍被韓國當地人稱為「中國人」、「外國人」、「韓華」,許多人遭到歧視,並且只能持有韓國永久居留證。

「沒有國家」的韓國華僑

在早期中華民國政府(或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期,許多韓國華僑從大陸北方(尤其又以山東為大宗)為了躲避戰亂而到韓國討生活,為的是給家庭一個安定的生活。從今日的角度來看,其實有點類似歐洲的敘利亞難民,他們進入韓國,當然也沒有所謂的合法移民簽證。

當時韓國政府對這一群華人並未特別關注。只是當(在亞洲各地非常善於經商)華人在商業上開始有所成就,加上政治上朴正熙總統政變上台(對的,他就是朴槿惠總統的父親)後,為了拉攏(大韓民族)民心,韓國政府開始推出一系列法令,嚴格限制華僑權利。

「韓華」買房只限一套;韓國女子嫁給華僑男子要放棄國籍;教育、醫療、就職與稅務的不平等條件、、、在在讓南韓曾被人喻為「世界上唯一華人無法發展的國家」。華僑在當地,甚至會引來韓國人的側目──即使長相相似,韓國人仍能透過韓語口音分辨你是不是華僑。這一段政府帶頭的歧視歷史,讓不少華僑直到現在,仍不太願意公開表明自己的身分。

當然現今的韓國,華僑的權利已較當年好上許多。原則上在教育醫療工作上,華僑擁有跟韓國人一模一樣的權利。但是華僑在韓國,依然沒有「身分證」、而是用華僑專用的「永久居留證」。韓國華僑在法理上仍然被視為「外國人」,不能選舉總統和國會議員,更不能參選從政,嚴格一點來說,這些韓國華僑其實仍然「沒有國家」。

有很多華僑二、三代,從小到大明明從來沒有到過中國大陸、也沒有來過台灣,卻不知道自己到底算不算是韓國人。這樣「在故鄉被當成異鄉人」的情感,恐怕若不是身歷其境,真的很難體會。

於是,不少韓國華僑和後代,會選擇來到台灣住上一年或更久,拿中華民國身分證。(韓國華僑在台居住一年不出境,即可拿中華民國身分證)

也有的人,就此愛上台灣,定居下來。

韓國華僑,把台灣當成自己真正的家

回到我朋友的故事。

我的韓國華僑朋友狀況和上述的「純華僑子弟」狀況有些不一樣:他的爸爸是韓國人媽媽是韓國華僑。他會中文也會韓文而且中文學的是繁體中文呢

他的媽媽即使嫁給韓國人,按照(當時)法律依然沒有韓國人的身分證。於是她選擇來台灣居住一陣子拿中華民國身分證,「媽媽說這才是她所屬的國家也是她的家雖然在台灣申請身分證的手續比想像中繁複也受過不少刁難,但她最後還是成功取得了中華民國的國民身分。」他說。

而我的朋友因為父母不同國籍他可以選擇韓國籍,或是一樣來台灣拿中華民國身分證。只是因為韓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又有兵役問題(在韓國男生義務役當兵兩年),他必須在成年前做出決定

「那你最後為何選擇成為一個台灣人呢?」我問。

「因為,我其實對台灣一點也不陌生,甚至更有親切感阿!」他回答。

原來,在韓國有所謂的「華僑一貫教育」,採行雙語教育,從小學中學到高中都有。而我這位朋友的媽媽,就曾經是華僑小學的老師。

我曾經在大學期間到韓國旅遊,刻意去朋友所提到的華僑學校看看,才知道朋友所說的「熟悉台灣」一點都不假。在他們的學校聽的雖是大陸北方口音可是黑板上卻是繁體中文,和來自台灣的課本。甚至可以看到孫中山蔣中正的銅像聽到中華民國國歌看到中華民國國旗。

這個畫面實在很特別而且順道一提,在首爾明洞韓國最大的韓國華僑協會以及韓國漢城華僑小學(每天放中華民國國歌掛中華民國國旗)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附近!

如同前述,我的朋友在韓國的華僑高中畢業後,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他可以選擇成為「韓國人」在韓國升大學或是選擇成為「台灣人」,到台灣升大學。這個選擇非得在此刻決定不可:因為台灣的學歷韓國不承認,日後若要在韓國當地就業,即使他取得了台灣的大學學位,仍得在韓國服兵役後,重新念四年(韓國)大學,整個人生計畫將大幅延宕。

最後,因為情感上的熟悉與認同,加上父母也希望他繼續學中文他來到了台灣。父母也都很支持他的決定。

然後,在台灣的他們卻被當成「韓X」

萬萬沒想到他高中畢業,決定成為台灣人,來到台灣,卻遇上台灣最反韓的時刻

回想起當時,他說自己內心深處其實頗為恐懼,他深怕來台灣交不到朋友、或是受到歧視確實他的一些韓國華僑朋友來台灣,受到了嚴重的歧視有些甚至被當眾辱罵「韓X」等非常不好聽的話。

對韓國人來說,有著華僑身分並且選擇拿中華民國身分證的他,已是不折不扣的「外國人」;但對台灣人來說,他卻也是來自韓國,從小在韓國長大的「外國人」。即使沒有當年的反韓情節,可想而知他內心的沉重,實在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的。

在大學時,我們一群朋友,選擇跟他成為朋友(當時還是有學校同學因為他的身分不願與他來往)到現在,他更是我的死黨之一,我也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事情。

其中我特別想說的是,當你真的認識一位來自韓國的朋友之後,會發現我們社會在媒體(或網路)渲染下,實在充斥著太多不必要甚至錯誤的資訊、而這些資訊造成的刻板印象,卻是會傷人的。

比方說,當年的媒體新聞說韓國人都認為孔子孫中山等等是韓國人。事實上真是如此嗎?事後證明,這是來自韓國網路討論區的惡作劇,台灣媒體卻沒有求證、就加以渲染。事實上,多數韓國人從來沒有聽過這種事情,甚至我朋友來台灣後才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體育上,韓國有的隊伍或選手確實有「作弊」的情況,但是在韓國國內的新聞不乏報導和批判甚至多數韓國人民都認為這樣做是錯的

我們的媒體,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片面渲染韓國、韓國人的「惡行」,配合炒作仇韓議題,越來越誇張、越來越探下限。聳動報導大量曝光形成刻板印象、然後變成偏見、然後化為歧視。然後,台灣人開始拿韓國國旗惡搞,替韓國人取種種不好聽的綽號,甚至是當眾辱罵、、、

你可以討厭任何國家的政府,但是請不要仇視他們的人民

這樣,真的好嗎?

想想台灣人自己在日本、甚至世界各地旅遊,其實遭到當地服務業者的抱怨從來沒少過,比方說很多人到日本訂房後,卻有破壞、偷竊(說好聽一點是帶「紀念品」回家)的行為若是其他國家因此這樣拿我們國旗惡搞或是辱罵我們,這樣不是惡性循環嗎?

想想,雖然的確在科技業等產業、還有體育上,韓國和台灣常常「交手」,但是不論古今,韓國人可曾直接傷害過台灣人民嗎?從歷史角度看,日本對台灣「傷害」可能更大,可是在台灣,我卻似乎從來沒看過有人拿日本國旗惡作劇、也沒聽過現在還有一大群人把仇日的謔稱(如倭X、鬼X之類的)掛在嘴邊。

我想說的是,無論如何,請不要因為一些單一的事件,而對任何一個國家的人貼上標籤──你可以討厭任何國家的政府,但是沒必要去仇視他們的人民。當你放下先入為主的成見,你的交友圈才能更廣,視野才能更大。

我的朋友至今對他自己的身分認同,有時候仍會感到疑惑。

韓國是養育他的地方中華民國(台灣)則是他最後選擇的國家。一邊有家人一邊有朋友,兩個地方都可以說是他的「家」,也都是他很喜歡的地方。

但因為種種潛在的標籤和刻板印象,他總得去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分別用不同的方式面對韓國人跟台灣人。他講話也總是很小心,尤其談到體育方面,可以看得出他常常非常為難。

隻身來台灣已經很辛苦了,為何還總是有人要增加這些選擇來到台灣的人,心理上的重擔?面對所謂的「異鄉人」,我們是否可以更敞開心胸,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包容或是鼓勵

或許因為你的開放心胸,和一個簡單的舉動,就此人生中多了一個很棒很棒的朋友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沒有國家」的韓國華僑──他不是「韓X」,他是我兄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在韓國的教育觀察:當名校不再是鐵飯碗的保證,是擺脫升學主義的開始嗎?
韓國的「看臉」時代:沒化妝不敢出門,追求一致性的裝容與服飾

關於作者:
廖秉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商船系畢業。
在 2015 年利用學校海上半年實習期間走訪 12 個國家。大學後開始利用自己的積蓄,開始了周遊各國的旅行。旅途中,認識了韓國華僑、中國大陸、東南亞各國的許多朋友。希望以自己的親身故事,與大家分享我所觀察到的台灣海運界發展狀況,以及一些特別的經驗。也想帶來我這些朋友們的觀點和故事。

結交朋友不分國籍不需要刻板印象,實際接觸才知真相。放下偏見,期許自己的交友圈和國際觀更廣。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