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永信】從蝦皮與PChome之爭看見台灣企業管理斷層

作者為CloudMile萬里雲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

自九月,蝦皮與 PChome 戰火延燒不斷,議論聲量高居不下,從商業策略、行銷手段到使用者體驗等都引發眾人探討。

1020日蝦皮的母公司 SEA 在美國掛牌上市,同時也揭露了財報:「將近四成的營收來自台灣。」此舉撼動了台灣的電子商務版圖,也讓 PChome 打算增資十億,力抗外來強敵。

我十分尊敬台灣第一代的企業家,無論是科技、網路或是傳產,他們是世代的代表人物和拓荒者。面臨現今的困境,以自身觀察,整理我近二十年來經歷產業的看法。

進入話題前,先比較一下 PChome 和蝦皮近期的營收:

撇開獲利率,PChome Q3 營收新台幣 72 億元,蝦皮 Q3 台灣營收超過 120 億元,單以營收來看已經將 PChome 拋之在後

成立於 1998 年的 PChome,堪稱是網路第一代達康(.com)生存下來的佼佼者,這二十年來走過風風雨雨、屹立不搖,在台灣成為電商龍頭。但面對三年不到的蝦皮壓境有如強龍與地頭蛇之爭。不禁要問:我們的一軍卻戰得如此辛苦,到底是出了哪些問題?

跳脫單一公司面臨的困境,以兩個層次來分析台灣企業普遍盲點:

1. 台灣重視職級,國外重視職掌

因為重視職級,董事長往往才是經營的最終決策者。這現象讓經營團隊和董事會的職掌分工不清:經營團隊需要快速反應市場,董事會則扮演監督和協助角色。

除非是專職董事長(例如台積電),否則董事長兼任執行長,從策略部署到決策速度等,都無法展現該有的效率。因為董事長通常身兼數職,不會百分之百的花時間在公司營運。太平盛世時一切順利,市場變化時則無法即時反應,這是自然也是物理現象,當競爭對手以「洪荒之力」進入市場時,只能見招拆招,乏力回應。

反之,國外公司注重執掌,也就是職能。執行長有明確的目標:公司營運是首要目標,有績效壓力和董事會報告。職能明確,能力分工,遊戲規則十分清楚。

2. CEO 應扮演公司火車頭

舉例來說,國外達康時代的電商龍頭,亞馬遜 CEO 貝索斯 Jeff Bezos 即是一位鮮明的領導者。從網路書店開張就有上百萬冊書籍樹立,立即凸顯與傳統書店的差別(100 萬冊網路書店 vs 20 萬冊實體書店),此外,亞馬遜更建立物流與運送中心、拓展海外、創立雲端服務、電子書等等,成長的軌跡處處可見 Jeff Bezos 痕跡之深。

相較之下,台灣 CEO 職能需要被重新定義。

快速前進或是快速失敗

我在一場演講中曾經詢問大學學生:是否認識宏碁、廣達等企業創辦人或是 CEO ? 超過 90% 學生無法回答,但是蝦皮知名度卻是 90% 以上

台灣目前有許多討論落在企業接班的議題上,在年輕人中卻是無感的,而這群人正是蝦皮成功行銷策略競逐的使用者。以此看出,消費者不斷在改變,他們有感的是在這個世代中的需求能否被滿足。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新創業的圭臬,快速前進或是快速失敗。無論是資深企業或是新創企業都需要及時因應時局,失敗後也必須有立即修正的能力。

企業如果沒有準備好面對快速變化的消費者和市場,溫水煮青蛙效應,數年後,競爭者掠奪了既有市場後,一切皆為時已晚,無論是大企業或是創新公司,都是如此。

把職權交還給 CEO

我曾經以「洪荒之力」,試圖改變曾服務過的台灣代工厰的 DNA,從製造優先轉變成軟體優先,但因為職級 (Seniority) 是代工廠遵循的基本規則,最終沒能成功。

我們可以重新思考:若以宏觀的國際市場來看待台灣面臨國際巨人的進擊,企業聘任一位全職的 CEO,從職級轉變為職能,給予完整的決策空間,亦給予犯錯的機會,正是台灣企業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