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人物】一樣的程式語言,台美教育差在哪?

作者:世界看台灣 《換》人說說看/換日線編輯部

對「出國留學」抱有憧憬的原因可以有上百種,想要「體驗國外的上課方式」便是其一,若又能在世界排名前 3 的大學享受教育,相信更是許多人嚮往的體驗。不過要從每年成千上萬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已經具一定難度;成功錄取後,隨之而來上百萬的留學經費又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那如果,能夠把世界上最好的教室之一搬到臺灣呢?

Jerry Liao(廖揚鴻)作為被史丹佛課程影響深遠的校友,便這麼做了!

史丹佛材料所唯一的台灣人

2017 年,Jerry 成為當年唯一錄取史丹佛材料系(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簡稱 MSE)的台灣碩士生,更在 2019 年 MSE 碩、博士畢業生裡因課業表現優異,且樂於助人、善於激勵周遭同學而獲得 John Stephens Jr. Memorial Award 這項每年材料系只有一個名額的畢業生獎項。

當(2019)年 9 月回台灣後他創立 stanCode 程式教育機構,帶領台灣學生不論在準備出國或轉職的路上,都能用「程式語言」能力實踐夢想;成立兩年至今,已累積超過千位學生。

聽到這裡,猜想眼前這位 27 歲的創業教育家,應自學生時期就是同儕中的佼佼者、具程式語言天份的寫 Code 專家,經過名校薰陶如今成為一位善於程式教育、具教學熱忱的菁英領導者!不過談到出國留學前的養成,Jerry 卻謙虛地表示自己從小直到就讀交大材料系時,成績幾乎都是中段表現,甚至大學在程式語言這門課上頻遇瓶頸、再也不想碰程式語言。然而即便如此,當時的他仍對前往美國留學抱有嚮往。

他回想起大一時,向系主任詢問畢業後出國的可能性,主任提醒他盡量在大學期間累積自己與眾不同的表現──可以做研究、發表論文、參加活動/競賽、實習等,並且兼顧 GPA 分數,於是「非天才型讀書料」的 Jerry 大二就開始寫論文,努力參與實驗室、累積作品及實力。

大學快畢業時,Jerry 對未來職涯的想像還未有清楚的輪廓,因此研究所選擇繼續攻讀材料專業。憑著一步一腳印累積的紮實基礎,Jerry 在 2017 年收到 9 間學校的錄取通知,其中除了史丹佛之外,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更提供 $20,000 美元(約 60 萬新台幣)的獎學金。

儘管有獎學金作為誘因,但 Jerry 心裡更偏向就讀史丹佛,因為柏克萊開設的 MSE 學程只有 9 個月的時間,Jerry 希望善用得來不易的名校入場券,讓對未來還不清楚的自己可以有更長時間探索職涯發展、瞭解當地產業狀況;至於學費經濟方面,Jerry 的爸爸提醒他不用擔心,即便將房子抵押貸款,也希望他能選擇心之所嚮,因此最後他接下兩年期的史丹佛材料所 offer,申請台北市留學貸款(約 100 萬新台幣)勇闖史丹佛!

一樣的程式語言,台美教育差在哪?

在畢業門檻的 15 門課裡,扣除 10 門材料系上的課程之外,學生還必須要再跨系選修 5 門課。在學長的強烈建議下,他修了「CS106A 程式設計方法論」(Programming methodology),當時這門課的修課條件僅標註著「會開機就行」,讓原本對程式語言信心全失的 Jerry 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想不到這門課,也讓他對自己的職涯靈感「正式開機」!

原以為畢業後會根據所學繼續攻讀博士,有所研發後回台灣創業,或是留在美國進外商企業打滾幾年,想不到,在大學時修程式語言學得灰頭土臉的 Jerry,修了這門 CS 課後被深深震撼──

教授幽默風趣的授課風格、絕無冷場的課程內容、深入淺出的概念解釋、清楚到相信連小學生都懂的觀念講解,這些學習情境使得「教育」在他心裡被重新定義,就算每週必須完成至少 10 小時的作業量也甘之如飴,更在課程結業時取得 A 的學業成績。

不止師資令他驚豔,連各自忙碌的同學們也十分樂意在彼此「爬 code 卡關」時互相幫忙,似乎人人都在實踐「以人為本、鼓勵領導」的校風。至此,Jerry 彷彿打通「學寫程式」的任督二脈,往後更接續選修進階課程 CS106B,及大學部所有的電腦科學課程(CS107、CS110),前後共完成 4 門程式語言課、4 門人工智慧課。

同樣都是 coding,為什麼在台灣跟在美國的經驗差這麼多?

Jerry 說,台灣的程式教育比較接近內容填鴨,少了趣味性,加上作業難度很高,每當卡關又未能獲得即時的協助,讓人常常想「原地放棄」,更讓當年的他在心裡大喊「這輩子再也不要碰程式」。反觀史丹佛的程式課就像一連串精彩的「Show」,更有不同於以往學習經驗的 4 大優點:

先是鼓勵發言,營造友善的氣氛讓學生願意提出想法、大膽交流;二是完善的助教制度(史丹佛花大量的資源在培養 TA、照顧學生,每 12-15 學生會配到一位專屬 TA ),提供學生足夠引導,注重課堂外思考;三為作業設計循序漸進,投注大量時間後加速上課效率;最後是系所十分注重修課學生回饋,每年積極更新、優化教材與題目。

而在史丹佛遇到這麼好的上課體驗,一年卻只有 20 位上下台灣學生有機會接觸到,讓他覺得十分可惜。他不禁自問:如果能夠讓其他在台灣跟他一樣,曾經對 coding 心灰意冷的人也能體驗這些課程,該有多好?如果讓台灣頂尖人才也吸收到課程精華,對整體程式語言人才教育可以帶來多麼大的幫助?

這樣的念頭開始在 Jerry 心中反覆徘徊,正因為他親身遇過瓶頸,更能理解學寫程式不順利的學生會在哪些階段遇到問題,如果讓更多台灣學生也能體驗到這麼好的課程,或許就有機會讓台灣成為越來越強的人才庫──這些想法,在他心中埋下了創業的種子。

另一個創業的動機,則是當他第一次在史丹佛修 MatSci 303 這門課因為演說表現取得 A+ 成績(表 Top 5%),讓他發現自己公開演說(Public Speaking)的能力──「如果這項能力讓我能在世界頂尖的學術殿堂成為前 5% 的人才,是不是該最大化自己在演講上的天賦?」這個領悟,讓原本模糊的事業想像逐漸有了清晰的輪廓──「程式語言教學」結合「公開演說」就此成為 Jerry 職涯的新出路。

他找到自己擅長、想深耕的專業,並融合個人特質和能力,「本來在想到底『演說/發表』的特質可以用在哪?直銷嗎還是業務?後來發現當講師也是一個選項⋯⋯我覺得要深耕一個,你花最少時間可以得到最高報酬的地方。」於是毅然決然走上這條不只要懂語言,也要懂教學展現的創業路。

結合專長創業,把學習方法帶回台灣

「創業」在史丹佛學生之間可說是稀鬆平常的話題,但「回台灣做程式教育」與原先假定的職涯航道偏離太遠,Jerry 忐忑的心情仍讓自己躊躇不定:「這個計畫,是否值得我畢業就回台灣,放棄在美國工作的機會?」

2018 年暑假,當身邊的同學紛紛開始進入業界實習,在創業路上推 Jerry 一把的「隊友」出現了──集史丹佛數學、物理學士學位於一身的李玉澤,不僅肯定 Jerry 腦中再三出現的創業靈感,更和他一起編寫適合台灣人的教材、在學校會議室模擬教學、架設網站、回台灣舉辦說明會、四處找資源,最後把 8 堂課重新融合成 3 堂,並把感受到的教育精神帶回台灣!

醞釀到 2019 年 7 月,Jerry 畢業後回台灣旋即開始正式經營 stanCode,從 4 人以下的家教班,到如今吸引超過千名學生完成課程,客群橫跨小學生到中年人士,且與大學、補習班和企業均有合作,網路課程更達 7 成續客率,同時他也成為國泰金控數據團隊的培訓講師。

然而,把史丹佛課程「搬」回台灣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起初沒經費、沒場地,家教小班制只能租共享空間,稍微穩定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台灣法規規定超過 4 人的教學環境必須立案,得有通過消防檢查的場地、需要持有執照等各種待辦瑣事。

一邊處理以前沒經歷過的立案過程,一邊繼續為 stanCode 培養學生來源與建立品牌,Jerry 抱著十年磨一劍、「不管如何都要繼續讓 stanCode 茁壯」的心,想著最差就是靠講師費過活,至少不會流浪街頭或三餐不繼,給自己 5 年時間建立口碑。

沒想到更大的試煉才要到來:2019 年底才剛起步的 stanCode,被逼著在 2020 年初就和全世界一起面對 COVID-19 疫情,教育機構「到班上課」的性質,讓 stanCode 成為首當其衝的疫情受災戶之一。

好在 Jerry 即時調整授課彈性──讓無法到國外上課的留學生可以先在 stanCode 進修。他開始馬不停蹄的錄製線上課程,善用各式軟體讓教學不必中斷。快速上軌遠端課程的 stanCode 的確把握住了這波線上學習熱潮:苦心經營的教學口碑,讓學生來源從一開始主要來自台北,到人在新竹、台中、高雄甚至上海的學生也開始加入。

眼看有學生因為 stanCode 順利從商學院背景轉職成為軟體工程師,熱忱支撐學生每日 10-20 小時的寫 code 日常;就讀碩士、博士班的學生感到慶幸,因為在台灣先上了 stanCode 的課,就不用到國外後另外花更高的學費修課,甚至直接將技能用於研究上⋯⋯這些回饋都感動著 Jerry 並為他帶來成就感。

隨著台灣 108 課綱上路,「程式語言」被納入國、高中課綱,Jerry 相信 coding 需求量將繼續看漲,也已規劃出給中小學生的專屬課程。

目標是讓非資工背景的人也會寫程式

他回憶於史丹佛畢業時,校長 Marc Tessier-Lavigne 叮嚀「做教育應該把人排第一」、「不管是哪個領域,都要以人為本出發去思考每個問題。」面對愈趨多樣的需求,Jerry 都希望能把最好的課程,以「Show」的方式帶給台灣學生,不論是直接面對學生、提供教育培訓,還是提供交流想法,都是他認為可以為台灣教育貢獻的管道。

經營 stanCode 的同時,Jerry 也回到母校交大教課,協助翻轉系上的程式教育,希望現在的學生不要像當時的他對 coding 失去信心,「我一直想在台灣找更多比我有天賦的人,透過到這套教育系統,幫助他們變得比我更強」。他鼓勵所有對程式語言有興趣的人,不要被學習過程遇到的「bug」打敗,多給自己一些探索的機會,「求學過程中,一定會發現自己在某些領域比一般人還要再厲害一點,只要有那麼一點點就好,把這個領域的培養時間拉長,就可以比別人厲害很多。」

在台灣,「程式」多數時候給人一種資工背景的人「才學得起來」的感覺,「但在美國,從材料系、化工系到法律系、政治系,大家都在寫程式!我希望 stanCode 也可以幫助台灣各行各業的人都擁有程式能力。」

不管用什麼樣的形式──免費公益課、合作公益課、講座,還是收費課程,「希望我們可以把每個學生都照顧得好好的,然後逐漸把口碑傳出去。」讓更多台灣人有機會接觸到這套讓他大開眼界且獲益良多的學習系統,就是 Jerry 創業的終極目標。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在台一度「學到怕」的程式語言,在史丹佛只求「會開機」的課堂上學會了!現在他把方法帶回台灣》,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換條跑道不是夢!我如何從文科留學生,轉系又轉行到資訊領域?
申請上了!然後呢?──5 件出國留學前,做了絕對不會後悔的準備

作者簡介:

世界看台灣 《換》人說說看,什麼模樣的人有資格站出來分享自身的經驗? 成功的定義其實很廣,不限於企業家、或權威學者,還有一些在各自領域默默發光的人, 他/她們也可以是廚師、設計師、運動員、工程師⋯⋯,或者遠渡重洋在異鄉工作的創業者,一起認識這些在你我身邊蟄伏的年輕朋友,讓麥克風交棒,《換》他/她們說說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