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人際】在槍比人多的美國,你必知的保命單字

作者:鱸魚

在美國有些地方找錯地址,按錯電鈴,都有可能讓你陷於生死關頭。

某日美國密蘇里州的 911 勤務中心接到一通電話,另一端傳來兩個女人爭吵的聲音。當時報案的人並沒有說話,聽起來像是家庭糾紛。勤務中心於是派了員警到場處理。但是沒有人知道悲劇馬上就要發生。因為軟體瑕疵,勤務中心電腦顯示的地址竟是錯的。也就是員警被指派到十幾公里以外一個根本不相干的地址。

在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警察在半夜敲錯門,而屋主剛好是一名精神病患,門一打開警察就被亂槍打死。屋主不但是精神病患,且有重罪前科。照理說他不能買槍、也不能有槍。不過這些法律限制都形同虛設,事實是只要有錢,網路上什麼槍都買得到。

18 歲不可以買啤酒,但可以買半自動步槍

美國人很奇怪,他們對於未成年喝酒這件事,比買衝鋒槍更慎重看待。美國大部分州不到 21 歲,都不能喝酒也不能買酒。這項禁令幾乎每個超市、餐館或酒吧都很認真地執行。剛到美國做過調酒師,經理很嚴肅地告訴我一定要檢驗客人身分證,如果出了事,調酒師必須負法律責任。收桌子的小弟因為不滿 21 歲,連酒杯都不准碰,不管人手再不足也不能替服務生端酒。客人離開後如果桌上有酒杯,一定要等滿 21 歲的服務生收完酒杯才可以清理桌子,繼續接待下一桌客人──哪怕外面大排長龍都不能例外。美國人就是這麼認真得可愛。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 在近半數的州,18 歲的孩子不可以到 7-11 買啤酒,卻可以大方走進槍店買一枝 AR-15 半自動步槍,外加幾百發子彈。AR-15 跟國軍曾使用的制式 M-16 步槍並無大不同,差別是連發裝置必須移除,諷刺的是恢復連發的裝置在網上卻可以合法購得。YouTube 上也有一堆教戰影片,教你如何將步槍合法改造成殺傷力更高的機關槍。2017 年 10 月在賭城拉斯維加斯演唱會所發生 60 人喪生的慘案,兇手就是使用恢復連發裝置的 AR-15 對著人群盲目掃射。

M-16 是上戰場殺敵人用的,在美國卻是用來在後院自娛。他們民間火力與很多國家軍隊不相上下。2018 年在佛羅里達州 17 人遇難的校園槍擊慘案中,19 歲的精神病患兇手也是合法取得了 AR-15 自動步槍和兩百多發子彈。

憲法第二修正案的擁槍保障

美國之所以人人有槍,是受到一條 231 年前的憲法保護。擁槍的人對這道憲法是寸步不讓,政客也沒有人敢面對這條憲法背後真正的精神。這條憲法真正的意義不是讓你打獵自娛,甚至不是為了自衛。它真正的精神是給予人民組織民兵對抗政府的能力。18 世紀政府所使用的武器跟人民所能取得的武器相同,所以憲法給予人民抗拒政府的權利,那才是美國准許擁槍背後真正的精神──那是給你推翻政府用的。

不過時至今日,應該不會有人愚蠢到認為手槍或半自動步槍可以對抗現代化部隊的坦克大砲。

華盛頓的政客不管紅藍兩黨,在選舉時都收到大批來自槍商的政治獻金。修法限槍是一條沒有人敢觸碰的禁忌。偶爾政客被逼急了就會丟出一兩條敷衍式的修法,做一些皮毛修正,比方一個彈匣不能超過 30 發子彈。所以槍商收買政客美其名為保障人民推翻政府的權利,槍枝繼續流竄到大街小巷,根據美國疾管署的最新資料顯示,2020 年死於槍傷者便高達 45,222 人。美國打越戰一共陣亡了 58,000 人,但那是十餘年的總和,而且那是為國捐驅。

一個槍比人還多的國家

美國一共有 4 億 6 千多萬支槍,且超過九成為人民而非軍隊所有,而全國只有 3 億 3 千多萬人。也就是每一個人,包括剛出生的嬰兒和醫院臨終的病人,每個人都可以分到一支槍,分完了還有剩,足夠分給台灣每人 5 支。美國人口只佔全球 4%,卻擁有全世界 40% 的槍枝。如果把軍用槍枝扣除,全世界幾乎所有民用槍枝都集中在美國。在西部槍枝管制較鬆的州,可能行人腰上掛著槍,車裡也放著槍。

在西部較保守的州,駕駛人彷彿特別懂得禮讓,沒有人亂按喇叭,也沒人比中指。原因是車裡可能有槍,誰也不敢得罪誰。這不是出於禮教,而是出於恐怖平衡。

照片是舊金山警察,街景是一場遊行。仔細看看彈匣裡的閃閃發亮證明是玩真的。這畫面很帥,不過美國的警察必須時時刻刻如臨大敵,那一份帥的背後總帶著幾分風險。在一個國家如果連辦一場遊行,都要警察掛衝鋒槍站街頭駐守,這個國家背後所面臨的獨特危機不言而喻。

在一個每年都有超過 4 萬人死於槍口的國家當警察,杯弓蛇影的壓力可想而知。無論是路邊攔停,或登門處理民眾報案都必須如臨大敵,假想對方隨時可能掏槍。正因如此,警察過度反應槍殺無辜時有所聞。只要懷疑有掏槍的動作,他可以堂而皇之地先下手為強。這種誤殺案件在法庭上極少起訴成功,法律基本上保障警察過度反應的權利,只要「主觀上」認為安全受到威脅就可以先發制人。

好萊塢電影中有一點關於警察的常見情節是騙人的:警察開槍總是先打手腳,而且槍法神準。事實是警察訓練都只打胸口,第一槍就要你斃命,一旦開火如果沒有先把你擊斃,最後死的可能是他自己。

一位警察朋友告訴我,他們會說:「寧被兩人架出法庭,也不要被 4 人抬出教堂。」防衛過當是自保唯一選擇。在當警察比當軍人還要危險的國家,他說寜防衛過當也不能冒妻子淪為寡婦的風險。

文章開頭的故事是警察闖入民宅被亂槍打死,下一個故事剛好相反,可是反應的荒謬卻相同。

在家躺著也中槍

2017 年 12 月 28 日深夜,堪薩斯市有人惡作劇打 911 謊報自己槍殺了兩人並壓著第三人做人質。當時他使用一種特殊軟體,顯示出假的地址。勤務中心派出大批特警突擊隊趕到現場包圍房子。不知情的倒霉屋主半夜被吵醒,睡眼惺忪不明就裡打開門。擴音器叫他就地止步把手舉起來,他可能困惑沒有照著做,剛走出大門就被擊斃,真的是名副其實的「躺著也中槍」。

你大概沒聽過世上還有這種叫 swatting 的網路惡作劇。連結上列出了近幾年被這種網路惡作劇害死人的案例。在人人有槍的美國惡作劇也會出人命。

去(2022)年 7 月俄亥俄州警察追捕交通違規而拒絕受檢的民眾。下車追捕時嫌犯突然轉身停下來摸腰,被懷疑是要掏搶而被 8 名警察擊斃,身上留下了 46 個彈孔。幾年前加州首府警察追捕嫌犯,對方退到黑暗的角落拿出手機,結果也被擊斃。事後街頭發起了一場遊行抗議,標語寫著「那是手機不是手槍」。問題是如臨大敵的警察以為那是手槍。問題不在警察,而是在人人有槍。

在大家都草木皆兵神經緊繃時,警察的手都已經放在槍把上。他們往往比嫌疑犯更緊張。在無法預測對方作為的情況下,小小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成為扣板機的正當理由。夜間路邊攔停警察也許態度從容但那是裝的,是專業訓練出來的。他的感官全部集中在車内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拔槍。這也是為什麼法律規定前座不能用黑玻璃,也不能貼隔熱紙的原因。

來美國旅遊要先學會一件沒人教你的事:警車永遠是在後面閃燈,不會跑到前面。不管有沒有錯,先靠邊停車把雙手放在方向盤上坐著不要動。警察要你靠邊停用的字是 pull over,那又是一個台灣不一定有教,卻可能關乎性命的英文字。

有時候幾分鐘都沒有動靜,並不是他把你忘了,他是在盤查車牌紀錄。這時候千萬不要自作聰明下車探究竟。警察沒問話就不要開口──在那個時空下他是唯一權威。記得問一句答一句,講一動做一動,不要自作聰明先掏皮夾拿駕照。如果跟你要行照和保險證明而必須打開雜物箱,要先告訴他得到允許,不要自己伸手去開雜物箱,避免他以為你要拿槍。當然也不要拿手機、電話響了不要接、手不要放進口袋、不要做任何突然動作、 最好連噴嚏都忍著不要打,也不要以為是小女生他會没有戒心。像台灣那樣跟警察理論、對罵或拉拉扯扯⋯⋯這些人都該出國見識一下。

剛到美國不了解這種文化,有一次夜間遭攔停。我確信沒有犯錯,把車停靠路邊開門走出去想過去問個清楚。霎時一道強烈的探照燈投射過來,擴音器要我站在原地把雙手攤開 。幸好這一句關鍵英文我聽懂了,如果繼續走下去可能也中槍了。

事後證實我的確沒違規,他只是好心告訴我尾燈有一個不亮。就是這麼一個單純的事件,在美國卻因為大家都怕對方有槍而可能造成悲劇。

美國「特產」:大規模槍擊

「大規模槍擊」(Mass shooting)是在美國之外很少聽到的名詞,指兇手除外有 4 人以上在同一事件中遭受槍擊。今年至 2 月 22 日止,美國已經發生 84 起大規模槍擊案 ,這只是今年前七週的統計數字,相當於每周發生 12 次對著一群人開槍的概念。這早已超過一般國際新聞報導的範圍。真要報導還得開專題。不但美國累了,全世界都聽累了。

亂開槍的原因可能出於歧視、仇恨、醋勁、爭執、被革職不爽、對社會不滿、神經病、 厭世或純粹就是耍酷學電影情節。任何一個不打算活下去的人,都可以走進公共場所對著人群掃射拖人陪葬,包括幼童。美國人在任何場所,都可能成為擊殺對象,不需有原因。教室(小學、中學、大學都没差)、教堂、電影院、舞廳、餐廳、超市、遊行大街、園遊會、演唱會⋯⋯都曾是集體屠殺現場。美國已經沒有安全的地方。

冷戰時期學校教孩子們如何應對核子攻擊,三不五時地演習,有些州必須教孩子們如何應對龍捲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現在又加上如何應對校園集體槍擊。天下沒有一個國家的父母需要在太平盛世擔心孩子在課堂上被槍擊,大概只有美國。2012 年康州 Sandy Hook 國小槍擊死了 27 個人,其中 20 個是小一學生。看看這份大部分是 6 歲兒童的名單和照片,誰不會鼻酸?誰不會覺得這個國家已經瘋狂了?

全世界都有不想活下去的人,美國未必比較多,但為什麼這種悲劇總在美國上演?答案非常明顯,那就是「槍」。這根本不需要再討論。2014 年北捷隨機殺人事件,如果兇手拿的是衝鋒槍,請問會是什麽後果?

政客說 :笨蛋,問題在人,不在槍。所以他們試圖解决人的問題,逃避槍的問題。該回他們的是:混蛋,問題在槍,不在人。

是自衛,還是心靈自慰?

有一個同事家裡有 6 把槍,也有兩個幼童。為了安全,他把槍與彈分離放在兩個不同的房間槍櫃裡,而且各加兩道鎖,再加上槍枝本身的安全鎖。也就是在危急自衛時,他必須先分別找到分開存放的鑰匙,走到兩個不同的房間,一共打開5道鎖才能進入戰鬥位置。他自己算過,即使在最清醒臨危不亂的情況下也要好幾分鐘。同時他也思考過,即使準備就緒,他真的願意以有妻有子的自家為戰場,跟已經不打算有明天的亡命之徒火拚嗎 ?

他的結論是有槍並不能自衛,那只是一種心靈的自慰,加上長期精神負擔和法律責任。

多年前矽谷附近有一個叫阿洛摩 (Alamo) 的小鎮就發生了一件手槍自衛的悲劇,讓很多擁槍的人開始思考,自衛的代價是不是超過放棄自衛的代價。

那天 4 個武裝歹徒闖入一個退休醫生家裡,屋主曾是射撃高手,選擇了以暴制暴。一陣槍戰過後,一名歹徒當場被擊斃,一名身受重傷,其他人逃逸。可是屋主自己也遇難,妻子與管家也中槍受傷。是的,這一場搶劫失敗,可是代價是一命賠一命,兩傷換一傷,自衛者傷亡比入侵者還慘重,而戰場是在自家客廳。

一個在美國你必須要知道的保命英文單字

在美國有一個你必須知道,但英文課本上卻未必教過的保命單字,那就是「freeze」。當然在槍口前,這個字跟結冰完全沒有關係,它的意思是「不許動」,而且通常都是用在槍口已經對準你的危急情況下。如果你以為「不許動」的英文是 「don’t move」,那你就有可能重蹈當年日本交換學生服部剛丈的不幸。

1992 年,剛到美國 3 個月的日本交換學生服部剛丈參加萬聖節化妝舞會,但找錯地址。當時天色已暗,屋主以為是歹徒入侵,拿槍對他兩次喝令 freeze,服部顯然沒有聽懂這個字的意思而繼續接近屋主(美國有些房子前面是一片空地,從外面走到屋子還有一段距離)⋯⋯不幸的結果可想而知。事後屋主雖被起訴,但最後仍獲判無罪。在自家開槍打死不速之客,只要經過警告程序是受到法律保障的自衛行為。

服部的母親後來應邀到國會演講呼籲管制槍枝,並把民事賠償捐出做為美日高中生交流,增加彼此了解的基金。當時如果他聽懂 freeze 這個純美式的生活英文,悲劇不會發生。

佛州槍擊慘案發生之後,川普政府提出了一個典型美式牛仔解決問題的方案──那就是以暴制暴,達成恐怖平衡。他鼓勵老師帶槍上課保護學生。這是美式解決槍枝問題的基本邏輯。當然誰都知道問題的癥結在於槍枝過於氾濫,但有權立法的人都不敢提出修憲,因為他們太多人拿了美國步槍協會和槍枝製造商的政治獻金。

槍枝泛濫每年選舉和槍擊案過後都是討論焦點,但最終總是難有結果。最近才在加州發生的多起重大槍擊案又把限槍的話題炒熱。只是話題年年炒,追悼會年年開,槍擊案現場鮮花蠟燭源源不斷,無辜生命也繼續被拖著陪葬……只要美國的槍枝問題不解決,這些都會繼續發生。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18 歲不可以買啤酒,但可以買半自動步槍?在槍比人多的美國,必知的保命英文單字》,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校園槍擊、慘案頻傳,美國人為何仍支持擁槍?

「這不是演習,是真的!」──那一天,我在美國校園親身經歷槍擊威脅

作者簡介:

鱸魚,那年厭倦了當代名著翻譯工作,看著別人都往矽谷跑,沒跟著上這艘船總覺得不放心。不得已只好出國改唸電腦,到了矽谷做了工程師。糟糕的是竟然做得還很成功,不知不覺就吃了一輩子的科技飯,後來也懶得再改了。現在吃飽、吃膩了,只能回頭拚命補一些當年想做而沒做的事。創作、玩音樂、騎登山車把自己搞得很累、探些愚蠢的險,都列在清單上。工作履歷倒挺誘人的,但生命履歷稍嫌空白了些。 所以只要跟工作無關的都充滿無限的熱忱,想趁著太陽下山之前,把生命搞得更豐富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