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專訪】駐法大使:台灣的國際形象,從來沒有這麼好過

作者:世界看台灣 《換》人說說看/換日線編輯部

2022 年 8 月 2-3 日,美國參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點燃了歐美國家對台灣的興趣——我國駐法大使吳志中在一週內就收到來自 20 家法國媒體的訪問邀請,8 月 4 日這天更是一口氣接受了 5 場電視訪問。而他以流利的法語,在電視節目上侃侃而談的畫面,也吸引台灣媒體爭相報導,讓吳志中在家鄉的搜尋熱度直線竄升。

無論是台灣之於法國,還是我國駐法大使之於國人,這份好奇與關注均是近年來前所未見。過去,法國雖為國人近 5 年旅歐人數次多的國家,但多數民眾對法國的印象,仍多聚焦於美景與美食;罕有對雙邊關係的進一步認識。

如今台海局勢動見觀瞻,《換日線》也在去年 8 月底透過視訊電話,越洋採訪了吳志中大使,請他就曾經留法 10 年、駐法至今 4 年的經驗,談談此刻的台法關係,對台灣民眾有何意義?年輕讀者又可以透過哪些方式深化與法國的交流?

空前的時代:來自「歐盟領頭羊」的支持

「在中國長期的軍事威脅下,台灣要永續發展,就必須把國際支持多元化。」吳志中開門見山,直指台法關係的重要性,接著解釋:印太地區安全,除了有賴與台灣互動密切的美國及日本外,作為歐盟領導國之一的法國,在國際社會的表態亦具有指標意義,不容小覷。

自 2018 年上任以來,吳志中見證法方頻頻對台釋出善意,包括過去幾年來支持台灣加入 WHA、法國參議院去(2021)年以 304 票支持通過「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工作決議」,及至 2022年法國外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在 G7 峰會、澳法外交暨國防部長(2+2)會談和日媒採訪等不同場合,均談及台海安全穩定的重要性。繼裴洛西訪台後,法國國會代表也在去年 9 月組成了跨黨派代表團訪台。

這一切,吳志中歸因於時代趨勢。他指出,中國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初隱匿疫情,對比台灣審慎防疫並捐贈口罩,在法國引起了一定討論;加上台灣受到中國頻繁的文攻武嚇,在西方社會看來宛如「大衛對抗哥利亞」,反為台灣的名聲加分,「台灣的國際形象,從來沒有像現在如此好過。」

不過在歐美大國仍然遵循一中原則的前提下,來自法國的口頭支持、聲援,對台灣的外交處境真的有幫助嗎?會不會淪為空頭支票?

對此,吳志中回答:「有些人認為(表態支持)只是口惠,但我們要理解在外交上,光是這樣的公開支持就很不容易,因為隨之而至的是中國的懲罰,他們要承受(和中國)實質關係上的損害。」

並且在他看來,法國的支持並非只是嘴上說說,也體現在具體行動,比如 2020 年 8 月同意我國在南法設立普羅旺斯辦事處就是一例。「我覺得法國最夠意思的是,宣布普羅旺斯辦事處的成立,是在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法國前夕,在過去像這麽重要的一個政治來往,一定會請我們台灣暫緩宣布,結果也沒有。」

當時正值王毅出訪歐洲五國,將於 28 日抵達他的第四站法國,我國外交部則在 25 日公開消息。王毅雖然立即表態反對,但法方仍維持與台灣的協議,並未更動。

中國提供的另類契機:法國青年赴台學中文

「當然,台灣名聲越來越好,並不表示法國就會放棄和中國往來。其實法國還是很有意願和中國交往,和中國交往總要懂他們的語言,我們又是跟中國使用相同語言,所以當中國現在還是(因疫情)封閉的狀態,他們沒辦法去,或者對中國有比較壞的印象,但是又需要學語言的時候,台灣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學習語言的地方。

根據教育部的境外生統計,疫情前來台學習華語文的人數逐年增加,2019 年達到高峰;在所有生源國之中,法國的學生人數排名第七(註),佔比仍偏低,但已是歐洲國家中的頭名。另外在疫情前,法國學生中以交換生居多,但在 2020 年疫情來襲後,交換生人數銳減;倒是學位生和進入大專附設華語文中心學習中文的學生降幅較低,且學位生人數甚至比 2017-2018 年更高。

吳志中說,目前全球華語學習需求仍高,他相信台灣的華語教育很有潛力。若要吸引更多法國學生來台,除了提供獎學金之外,他也建議台灣大專院校多開設英文授課學位,「我們不是法語系國家,但還是可以想辦法更國際化。如果法國學生可以通過英文來學習,他們來台灣的意願就會增加。」

為將台灣的華語文教育「外銷」出去,教育部自 2008 年開始與法國在台協會合作開辦「臺法外語實習生交流計畫」,選送臺灣及法國大學生至對方國家協助外語教學。

除了語言交流,吳志中也在 2019 年簽訂了「法國企業國際實習計畫(Volontaires Internationaux en Entrprise,VIE)」協議,讓台法青年有機會到彼此國家的企業實習。這項計畫的年齡限制為 18-36 歲,且實習最長可達兩年。不過吳志中無奈表示,當計畫於 2020 年 11 月正式啟動時正值疫情高峰,也因此「沒有獲得很多迴響」。

如今兩國邊境政策均已開放,未來各項計畫的潛力是否能被進一步開發值得觀望。

擔心 3 年疫情,衝擊青年出國意願

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還有法國留學。根據教育部統計,在 2020 年疫情爆發前,留學法國的人數每年約 1,000 多人,但在 2021 年縮減至 629 人。

吳志中認為後疫情時代的留學人數一定會較過去兩年回升,「但是能否回升到 2019 年之前,我務實講還是需要努力。因為當你整個生活型態被大幅改變了 3 年,很多的交往習慣都改變了,大學也不過 4 年,連上課都只能上網課。這些其實都對全世界的年輕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所以我們正在努力鼓勵年輕人再重新走出來,去看看世界。

吳志中本人即是留法出身,1989 年生平第一次踏上法國的土地,儘管 10 月的巴黎天氣冷冽,但他卻為「自由的空氣」雀躍不已。此前他剛在馬祖服完兩年兵役,也是在馬祖聽說震撼世界的天安門事件,回想起那段在外島的日子記憶猶新:「兩年來我只回過台灣(本島)10 天,那時候還在威權時代,馬祖還會有砲擊……年輕人都想出去外面看看,對世界有非常強烈的渴望。」

這份渴望也成了吳志中留法 9 年刻苦向學的燃料。吳志中謙稱自己不會讀書,雖然兒時曾隨當年在魯汶大學留學的父親居住過比利時,但他回台後便把法文忘得一乾二凈,直到出國才進入語言學校惡補。沒想到因為個性熱情,經常在聚會上主動充當台、法朋友間的翻譯,讓他的法語突飛猛進,最後不僅在巴黎取得了 3 個碩士學位,更是巴黎第一大學的政治學博士。

學成後的吳志中返台進入大學任教,時隔 20 年成為駐法大使。2018 年重返巴黎,他的感觸已和 1989 年大不相同,「這次感覺台灣真的進步很多,和法國的落差沒有那麼大。」

然而他卻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這些年台灣已有長足的建設與發展,憂的是年輕人因為習慣國內的舒適,反而少了他那一輩人迫切出國探索的渴望。「我還是要鼓勵我們台灣年輕人能出來累積國際經驗,培養世界觀,這不但對我們未來的人格發展有幫助,也會讓我們的人生更豐富多元。」這既是吳志中作為留法前輩的經驗,也是他在這個台灣受到世界空前關注的時代,擔任駐法大使的期許。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台灣的國際形象,從來沒有這麼好過」──專訪駐法大使吳志中:在空前的時代造訪法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關於台灣,讓法國人大開眼界的 13 件事

法國媳婦碎碎念:台灣媳婦怕過年,我怕暑假聖誕節⋯⋯

作者簡介:

世界看台灣 《換》人說說看,什麼模樣的人有資格站出來分享自身的經驗? 成功的定義其實很廣,不限於企業家、或權威學者,還有一些在各自領域默默發光的人, 他/她們也可以是廚師、設計師、運動員、工程師⋯⋯,或者遠渡重洋在異鄉工作的創業者,一起認識這些在你我身邊蟄伏的年輕朋友,讓麥克風交棒,《換》他/她們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