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文化】台灣人申請牛津大學前,一定要知道的事

作者:郁雯/故事從牛津開始

不久前,牛津大學瑪格麗特夫人學院(Lady Margaret Hall)的院長 Christine Gerrard 結束了一項法律訴訟,和之前受害的學生完成了和解。

這名前學生指控瑪格麗特夫人學院,在其性侵案件的處理過程中,有著「疏忽、違約、歧視、騷擾和傷害」等缺失。

這則案件透露出許多牛津大學的問題。例如,有人稱瑪格麗特夫人學院的前院長,曾任《衛報》主编的 Alan Rusbringer,對這名學生施加了「禁言條款」,告訴她若在社交平台上發表有關性侵事件的內容,將導致她被學院開除。這樣的指控仍處於爭議中。

又如,牛津大學複雜的體制,是否讓整個投訴程序充滿障礙?

「牛津大學的學院制度,使這一切變得更加混亂。像是從學院到大學、再從大學回到學院,反反覆覆,只是為了弄清楚到底要如何進行正式的投訴。」該名學生的委任律師,來自 McAllister Olivarius 事務所的 Calvert-Lee 這樣說。

確實,牛津特殊的「學院制」,不但外人無法明瞭其全貌,就連學生與職員都難以掌握太多細節,這樣的組織架構也經常在實務運作上帶給大家各種挑戰。

學院制的歷史,想像那條「婚紗街」

有別於台灣的多數大學,發生什麼大事往往可找到校級單位協助或咎責,牛津可以說是「各自為政」的代表。

簡單來說,雖然所有牛津的學院(College)都隸屬牛津大學(University)這個中央部門,但每個學院其實基本屬於獨立自治的狀態,有自己的法令、資金和管理機構

而且比起許多歷史悠久的學院,如莫頓學院(Merton College)(1264 年創立),和貝利奧爾學院(Balliol College)(1282 年由貝利奧爾〔Balliol〕的遺孀,透過永久捐贈基金並制定章程的方式所成立),牛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Oxford)這個中央部門其實一直到很晚近的時間才被設立。

根據牛津大學官網上的資料,直到 1923 年才出現名為《牛津和劍橋法案》(Oxford and Cambridge Act)的規定。這個規定提供了法理基礎,讓這些彼此獨立又相互依存的學院共同形成「學院制大學」。

這樣的組織架構有其歷史背景,因為牛津此地的學術活動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

讀者們可以大致想像某種「聚集經濟」,譬如「婚紗街」。

一開始,有人先在一處開設一間婚紗店,因為地利、資源取得容易;接著又有第二人來此開設第二間婚紗店⋯⋯漸漸地,大家開始商議:我們來組織商會共同管理吧!牛津大學也類似是這樣的模式。

如果用政治制度舉例,就像是州政府與聯邦政府那樣的關係。

然而,就因為牛津的各個學院已有很深的自治傳統,若遇上大學權力無法觸及,而學院又沒即時/妥善處理的時候,就很容易導致諸如上述性侵案件的情況:連究竟要如何進行「正確」的訴訟程序都是難題。

身在哪個學院,就有哪種生活

除了訴訟或法律相關事件,其實,學生和職員們的一般日常也會因為個人所屬的學院不同而有所差異。

小至每天的伙食費、正式晚宴的餐費(以及能攜帶多少賓客),大至研討會補助金和獎學金等等,每個學院財務獨立,所以能提供的資金(Funding)都不一樣。

像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就是牛津有名的大財主,他們學生的福利也羨煞眾人。

譬如宿舍價格,以小夫妻最常選擇的格局:一房一廳的 Flat 舉例,牛津市中心月租的正常行情至少要 1,050 鎊(約 40,000台幣)起跳,但聖約翰學院的學生卻能夠只用 643.74 鎊(約 24,500台幣)的便宜金額向學院承租。

以及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這個被許多人口耳相傳譽為牛津最美的古老學院,甚至在院區內擁有一大片鹿園。這片鹿園與以往我們的認知不同,它並不是位於偏遠的郊區,而是直接被規劃在市區的黃金地段上。

也就是說,如果你身為莫德林學院的學生,只要在每天去上課、讀書、做報告的途中,就能順帶欣賞到一群黇鹿(Fallow Deer),偶爾還能見到另一種較小型的麂鹿(Muntjac Deer),而這樣的幸福,也曾被 BBC 專文報導。

還有因作為《哈利波特》電影場景的靈感來源,而聲名大噪的基督堂學院(Christ Church),他們的紀念品店,吸引了全世界的觀光客來此採購。但不管是隨行杯、磁鐵、圍巾、毛衣,或威士忌,只有基督堂學院的師生及職員能夠擁有專屬的優惠折扣。

是的,這項福利「只有」基督堂學院的師生可以使用,同屬牛津大學其他學院的師生及職員都是無法享受的。

而被稱為菁英俱樂部的萬靈學院(All Souls)有個傳統:只有某些特殊成就者、得獎者、或有希望成為得獎者的人們,能被接受成為學院的一員。如此,可想而知,萬靈學院中的設備和資源,絕對是相當雄厚而深不可測的。

再說到各項設施,比如學院的教堂(Chapel)、學院的酒吧、學院的運動場、學院的圖書館、學院的宿舍、學院的交誼廳(歷史比較悠久的大學院通常都會有 3 個交誼廳,分別給大學生、研究生還有博士後研究人員及教師使用,而有些規模比較小或經費有限的學院就只有一種交誼廳)等等,這些項目都會直接影響到學子們的生活品質和滿意度。

而作為員工,我也不只一次看見其他學院的職員來訪我們的學院,為的就是相互交流各自使用的軟體系統。

就我所知,我們學院所採用的訪客登記系統就與其他學院不同,因此也經常有訪客們低聲嘀咕:「啊?我去其他學院都不用這樣做啊!」

而疫情期間,各學院的規定也各異。在我書寫的此刻,即使大部分的學院已開放訪客們付費參觀,仍然有些學院完全謝絕所有訪客,大門深鎖,除了自家的學生和教職員外,其他人都不得入內。

申請牛津大學前,一定要知道的事

於是,在文章的最後,我也想給有心申請牛津大學的讀者們一項建議:一定要記得做足與學院有關的功課,每個學院都有各自的背景脈絡,有些是首相搖籃,與唐寧街 10 號的關係特別好;有些與皇室比較親近;有些擅長神學和宗教研究(所以也會對於修習這類專業的學生給予較多的獎助金);有些專收國際生、強調多元的風氣⋯⋯。

大家若能將自己的學科與需求,和學院的專長及特色搭配恰當,那求學之旅應該也會更加順利。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哈利波特》演的都是真的?牛津大學職員親揭:被分到哪個學院,就決定了你的命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沒留過學、英文不溜,我還是進到牛津大學──英國學術機構通關密語
「英國留學前,請繫好安全帶」──真希望當初自己有先看的良心提醒

作者簡介:

我是郁雯,來到牛津後,我開始寫作。現職牛津大學員工,因此,寫作內容多與這座真實版的哈利波特學府有關,希望用最平易的方法為讀者揭開牛津大學神秘的面紗。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