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時事】一向瘋足球的德國,為何今年對世足冷感?

作者:謝宛真

德國在爆冷門輸掉對日本的小組賽當天,德國足球協會(DFB)Facebook 官方粉絲專頁,竟然有德國球迷紛紛留言:「Danke Japan!」(謝謝日本)。同時不乏有球迷寫道:「終於可以結束世足辦在卡達這個玩笑,好好過聖誕節了!」另外,也有許多球迷表達惋惜,認為卡達的氣候影響球員身體狀況,政治的爭議也影響球員心情。日本隊在當天是更為專注在贏球上。

為什麼死忠的德國足球迷會這麼看衰德國足球隊呢?一向能把平時冷靜理智的德國人,變得狂歡喧鬧的足球盛事,在今年卻落得如此冷清無感?甚至德國許多酒吧都表示,將不轉播本屆卡達世足賽事,放棄 4 年一度的好生意?這一切得從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將 2022 世足賽舉辦權確定交給卡達那一刻開始。

從交棒的那一刻起,德國球迷就意識到運動,真的不再只是運動了。運動已經成為有錢有權的國家作為宣傳自我一種的手段。由於抵制卡達舉辦世足的聲浪不斷,德國諷刺節目《EXTRA 3》還有一個橋段,是戲謔現在想看卡達世足比賽的人,要偷偷躲在家中的角落用筆電看。如果被家人問正在看什麼如此興奮,還寧可找藉口說是看成人電影。

對卡達不滿,德國世足熱度冷清清

在卡達小組賽前夕,球迷們紛紛在德國甲乙級聯賽中,高舉抵制卡達世足的抗議手牌,向他們喜愛的球隊表明,他們不願意見到原本向球迷呼籲重視人權、反種族歧視、性別平等甚至是氣候變遷問題的足球球員們,違背他們所言,在工人屍體、特別安裝冷氣的球場、一個與足球幾乎沒有關聯的沙漠國家中踢球。

身為德國足球國家隊的一員,在沒有合約限制的情況下,許多球迷不了解為什麼自己支持的球員不能透過退出這次的比賽,來作為對卡達世足的抵制。先前 FIFA 以黃牌威脅將配戴彩虹臂章(One-Love Band)的球員時,歐洲七隊中多數隊伍違背最初的相互約定。德國為避免黃牌導致無法晉級,更是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就放棄了配戴臂章。因此在比賽當天,也讓不少球迷感到非常失望,甚至在對戰日本隊之前還有這樣的文章嘲諷:「沒有骨氣的德國隊還能踢嗎?」最後德國竟然也真的以 1 比 2 的比分,輸給了日本。

有些俱樂部的球迷在網路討論區中討論,認為德國隊應該嘗試先拿到一張黃牌後,再來決定如何對抗 FIFA 這項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堅持抵制這項規定到底。即使隊長戴上臂章被罰黃牌兩次後下場,還是可以繼續將臂章交給下一個隊員,如此重複幾次之後,由於踢球人數不足裁判必須宣布停賽。當多數隊伍堅持這樣做的時候,FIFA 和主辦國卡達又能奈何?

然而,德國隊卻是毫無作為就屈服,雖然最後以手掌摀嘴方式作為抗議,但也被大眾認為過於廉價。另外對於 FIFA 是否可以擅自更改運動規則,也是爭議重重。在那之後,德國超市「REWE」宣布終結和德國隊的合約,而這次世足賽德國隊球衣乏人問津,也使得商家抱怨連連。

面對這次世足賽引發的爭議與球迷的不滿,國家隊的球員是怎麼想呢?他們對世足的預期和球迷似乎有天和地的差距。德國明星足球員穆勒(Thomas Müller)就曾將卡達的人權爭議與各地的人權爭議相比,他說:「在德國也發生人權侵犯的事情,不只是在卡達。」這樣的說法,既沒有達到為德國足協辯護的功能,甚至言論本身還是個不恰當的比喻。

對於人權組織來說,穆勒的所言表達出「到處都有人權侵犯的事件發生,錯不在我,我沒有必要去思考我是否應當對此也負有責任。」的態度。雖穆勒也曾以尊重各國文化作為解釋,說既然他們要到卡達去踢球,自然要接受對方的文化,但許多人並不買單。因為我們都可以選擇不要去那樣的國家。

錯不在球員,在 FIFA?

如前德國國家隊隊長,現為德國國家隊 2024 年歐洲盃賽事總監拉姆(Philipp Lahm)就表明拒絕到卡達觀賽。拉姆說:「我是一個欣賞球迷文化(Fankultur)的人,而且也很高興一個國家有這樣的文化和發展,但這也是我不會以球迷的身份前往那裡(卡達)的原因。人權應當在賽事分配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當一個國家在這部分被認為做得很差的時候,就應該考慮我們是以什麼標準來決定。這種事在未來不應該再發生。」即使不以「人權」作為選擇地主國的標準,卡達也並非盛行足球運動的國家,拉姆所言也是對 FIFA 選擇地主國的質疑。

德國年輕球員如約書亞.幾米西(Joshua Kimmich)或尼科.詩洛特貝克(Nico Schlotterbeck)則以自己僅是一個運動員為說詞,並表示追求運動生涯的巔峰和球場上的勝利,才是這個角色最重要的價值。詩洛特貝克說:「我們所有人都知道世足不應該在卡達舉辦,我們所有人也都知道世足是一個夏天的活動,不應該在冬天舉辦。只是是我才 22 歲,這是我的第一個世足賽。我從小就夢想有這一天,要我放棄參加,連我自己都很難想像。」

幾米西在臂章爭議後則說:「我有一種感覺,就是我被期望不能期待世界盃,但我們都想贏,世足在卡達舉辦不是我們的錯。」確實世足在卡達舉辦,不是個人能決定的事情,而是在於 FIFA 本身,就是一個惡名昭彰的協會。早在 2015 年美國 FBI 就對 FIFA 爆出賄絡事件進行調查,可惜當時仍無法廢除組織。美國參議員布魯蒙索(Richard Blumenthal)也曾直言:「FIFA就是個犯罪集團。」

世足辦在卡達 FIFA 有錯,但難道球員真能置身事外?

不能否認球員靠著天賦及日以繼夜的訓練,讓自己成為球場上的勝利者。只是沒有了球迷,球員的舞台還在嗎?球員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平時訴諸重要的價值,或靠著代言獲得更多個人收益。

然而,在卡達世足這一點上,德國球員們卻選擇,退回到自己不過是運動員的角色而得以脫身?筆者家中「骨灰級」的資深球迷也反問:「為了自己的運動理想,德國國家隊還可以犧牲多少其他價值呢?」在臂章爭議後,Tweet 的公關人員埃姆克(Carolin Emcke)也表示:「親愛的德國足協,一旦不舒服或覺得痛苦就能立刻放棄的價值,它就是沒有價值了。」

效力西班牙皇家馬德里的前德國國家隊球員托尼.克羅斯(Toni Kroos),算是極少數不斷公開批評卡達的職業球員。克羅斯明確譴責卡達剝削移工、嚴懲禁閉同性戀者、女性毫無地位,以及德國足協仍做出妥協種種行為。他認為每一次足球賽引起的效應是被大眾及社會密切關注的,因此球員和球隊有相應的責任提出抵制,並藉由抵制來期待不平等的現狀可以獲得改善。

或許有人會質疑克羅斯和拉姆兩人已經獲得過世界冠軍的榮耀,所以現在能夠放下包袱大放厥詞,但這卻無法解釋,同樣也是世界冠軍的穆勒與曼紐爾.諾伊爾(Manuel Neuer)為什麼卻選擇了一個「反其道而行」的路線?

這也讓人不禁將這次的爭議,與因和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多次會面合照,而招致批評的土耳其裔德籍足球員梅蘇特.厄齊爾(Mesut Özil)聯想在一起。猶記當時厄齊爾表示,他是運動家而非政治家,且因自己的移民背景而有兩顆心,「其中一顆向著德國,另一顆向著土耳其」厄齊爾說。不過,當時德國隊的戰友們並未在他的合照爭議上,為厄齊爾辯護。當時他在場上時,也被許多德國球迷噓聲喝倒采。厄齊爾最後在各方壓力下他選擇離開國家隊,但他也直言:「當我們贏球時,我們才是德國人;當我們輸球了,就是移民。」

即便是足球,在政治與利益前仍難以不低頭

卡達世足賽的冷清,從德國的收看率也可以看得出來。雖然 FIFA 聲稱 2022 年世足有破紀錄的收看率,但德國電視收視率呈現出的,卻顯示出完全相反的結果。週一晚上的賽事,僅達到 16% 的市占率,俄羅斯世足則沒有一場低於 40%。另外,德國對日本的首場比賽,平均更只有 923 萬人觀看。或許這可以怪罪在下午 2 點開打時間不佳,但在 2010 年下午 1 點 30 分對塞爾維亞(Serbia)的世足賽,卻有 2200 萬觀眾收看。

經濟倫理學者貝紹納(Thomas Beschorner)特別批評,德國足協這樣地位的足球協會,與其讓 FIFA 毀了足球,也沒有試著去創造替代 FIFA 舉辦其他足球賽的可能性。以歐洲各國的足球實力和影響力,要取代 FIFA 並非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最初的 FIFA 也不過就是由幾個業餘的足球協會所組成罷了。

近期除丹麥考慮要退出 FIFA 外,挪威也表明要與其對抗。挪威足協表示支持任何確保足球、人權和反歧視的核心精神,足球是激發夢想、突破障礙,但前提是要有以最高水準正確行事的領導者。這是否能帶起其他國家的響應還有待觀察。此外,公共廣播電視台與贊助商作為世界運動賽事的一員,也必須考慮是否真的需要轉播這樣受爭議的比賽。儘管《德國電視二台》(ZDF)和《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報導不少卡達世足的秘辛,或卡達如何購買世足賽主辦權的議題,但同時他們也從電視轉播中獲益,不免沾上道德和偽善的雙重嫌疑。

不過,通常這種爭議事件後續能夠為大眾了解時,往往已經經過了許多縝密的佈局。如卡達在世足前,就已通過獲得大小的賽事舉辦權以擴展國家名聲,對德國的影響力也漸深。如選舉時,曾不惜大力抵制卡達的綠黨籍總理候選人貝柏克(Annalena Barebock)(現為德國外交部長)現在也幾乎不見對卡達的批評。

從 2018 年的俄羅斯世足開始、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到 2022 年世足卡達,接連幾年的國際運動賽事主辦國家的形象,不斷地刺激著德國運動迷的政治神經。雖說政治歸政治,運動歸運動,但很顯然當政治和金錢插手運動賽事,運動迷們也絕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沒有敏感度的一群。

在運動、政治與經濟糾結的線團中,個人似乎也只能自己選擇要拉哪一條線。這一次,德國球迷們則是透過收起每逢球賽便高掛飄揚的國旗,表達自己的意見。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對球員、球隊和 FIFA 不滿──一向瘋足球的德國人卻對今年世足冷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台灣舉辦世足賽?有可能嗎?──辦一場全球最受關注的體育賽事,「條件與代價」是什麼?「神秘北韓」的「世足傳奇」:半個世紀前,北韓曾爆冷門踢進八強,跌破歐洲球迷們的眼鏡

作者簡介:

謝宛真,在德國生活已屆 6 年,對德國生活從初來乍到的嚮往,轉變為文化衝擊,最後學會享受這裡的美好和適應這裡的不美好。我們常說德國人的邏輯和台灣人不一樣,但人性其實大同小異。偶爾書寫發發牢騷和想法,無法傳遞真理、真相或偉大的洞見,希望至少是另一種有趣的聲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