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生活】街友這麼窮,為什麼還要養狗?

作者:迷瑞 meRui/法生什麼事

如果大家來過歐洲,肯定多少有過這樣的文化衝擊:天啊!怎麼會有那麼多露宿街頭的人?他們常常成群結隊,還擁有好幾條狗,有時候則是一家三口都坐在路邊;在路口穿梭、等紅燈時,也可能來敲車窗問你有沒有零錢;有時候則會在地鐵上表演,或告訴大家自己的故事,請路人給予餐券、硬幣。

相信以上這樣的場景,在法國生活過的人們都覺得似曾相識。

上週去朋友家聚會,她抱怨起最近家裡門口睡了兩位街友,讓她晚上回家有點害怕,推門進出時會卡到他們,要趕走不是、要對街友們好言相勸也不是,很是困擾。

離開朋友家時,兩位街友還果真就橫躺在大樓門口,佔據了整條長廊。他們一邊抽著大麻、吞雲吐霧,一邊輕聲地說了句:「你們出得來嗎?」兩位中年大叔裹著睡袋與棉被,語氣自然,彷彿他們本就住在那裡一般。

即便在法國已經生活了好幾年,這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無家者「寄人籬下」的真實狀況。後來朋友告訴我,他打了好多次電話聯絡警察,最後終於讓警察把他們驅離。

你能想像嗎?你租或買的房子,每天都有人睡在家門口,這會讓你感到同情、憐憫、生氣,還是什麼樣複雜的情緒呢?

給錢,真的是幫助他們嗎?不給錢,又錯了嗎?

基本上,在法國大城市的市中心、地鐵站、超市前,看到街友們的身影是家常便飯。至今,我還是很難習慣這樣充滿無家者的社會,我甚至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回應,因為頻率已經不是「偶爾」,而是幾乎每天出門都會遇到這些人,每天都在練習拒絕,好聲好氣地跟他們說:「你好,不好意思我沒有零錢。」

與台灣大部分街友不太一樣的是,法國許多街友並不是靜靜地坐在街頭而已,他們普遍「相當活躍」,常常靠近你說話,甚至會跟著你一段距離、苦苦央求你。他們的眼神偶爾讓人自責、感覺到自己「冷血」。

有一次,我在超市剛買完東西,一個女人走過來問我:「你好,可以拜託你給我一點你買的衛生紙嗎?」我搖了搖手,委婉地說,「不好意思,不行。」我一邊把採購品放進後車廂,卻感到她的目光仍在盯著我的背影看。

果然,一回頭,眉頭緊蹙、一臉哀傷的她,又開口了:「拜託您,好嗎?或是一點零錢,讓我買吃的。」最後,我仍然搖搖頭拒絕她,離開了。

這並不代表我沒有同情心,相反地,這讓我感到自責和沉重。但是,換作是你,當你每天都遇到這些人,你真的會「每天」掏錢救濟他們嗎?

同時間,我和多數的亞洲人一樣,認為自己努力工作賺錢、繳了稅,如果每天都還要給別人錢,那麼我繳的稅到底到了哪去?身為外國人,我在法國找工作和房子也都不容易,也沒有家人在這裡能幫助我,而這個國家真的有這麼多人「找不到工作和房子」而「付不起生活必需品」嗎?

把錢拿去買酒而不是買水?

根據資料顯示,無家者中有約 40% 的人是失業狀態,失業的人不乏退休老人、尋求庇護者、無證移民、殘疾人士或撫養孩子的人等等。其中有一部人坦承自願失業、不想工作,原因是「害怕」,太久沒有回到勞動市場,不知道怎麼重新面對這個有規範的社會,因此寧願繼續在街頭流浪。

在此也分享一位朋友遇到的例子:朋友想幫助無家者,但對方卻要求他幫忙買可樂而不是水,這讓他吃驚地完全不想幫助。也有人給了錢,後來卻發現街友不是拿去買食物,而是買酒、香菸。這讓越來越多人開始更不願意幫助街友,懷疑給的錢是真的被拿去用在生活必需品上,還是間接導致他們成癮性更高、更無法回到正軌。

調查顯示,有至少三分之一的無家者死亡原因是成癮過度,最多的是酒精。他們也許需要酒精來麻痺自己對於生活的無力與艱苦,但不可諱言的,他們對毒品與菸酒的成癮,更導致了我們對無家者形塑了這樣的負面印象:酒醉、危險、瘋癲。即便有很多人可能不是那樣,卻也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更難以回到社會的正軌。

在法國,我與身邊友人都經歷過,有時拒絕給錢之後,街友會忽然變了臉色,朝我們辱罵與叫囂,這讓人感到既憤怒又害怕。我不禁開始懷疑:難道我們給錢,是「應該」的嗎?

法國無家者問題,是無解的嗎?

的確,世界各地都有無家者的問題,只不過法國的比例更在近幾年來,攀升到了高點。

由於無家者們露宿街頭,政府不一定有他們登記的資料,很難實際估算到底有多少,不過可以確信的是,數量在 10 年間翻了 3 倍:在 2012 年,數量僅有 10 萬多人;目前的調查則估計總共有超過 30 萬的無家者,平均每 200 人中就有一人為露宿街頭者,而台灣則是 10,000 人中有一人,更遑論台灣與其他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比起來,無家者比例已經高出許多倍。

儘管大家都明白歐美國家這樣的現象較為普遍,可這般數字仍是高得驚人。就算法國政府每一年都嘗試提出更多的收容場所,仍無法因應年年暴增的無家者數量。

一些政治候選人曾經提到,要將無家者的數字「清零」(zéro SDF),包含現任總統馬克宏在 2017 年也說過,兩年內要讓這些人都不見。然而提出這政策的政治家們,有的並沒有當選,有的則是無法實際執行,皆以失敗收場。

從現階段看來,法國本身的住房短缺、疫情、經濟危機等因素,都促使這些無家者的情況加劇,而法國政府目前仍無力解決這樣的問題。

破解對歐洲無家者的錯誤迷思

一、他們自己都沒錢了,還有錢養狗?

很多無家者經常帶著狗,成群結隊地聚在一塊,我曾經以為他們是靠狗來吸引更多的同情或壯大聲勢,但經過研究訪問,養狗的原因有高達 80% 是尋求「陪伴感」。

調查指出,無家者中有 67% 都有養狗。其實有 80% 的無家者都是隻身一人,感到孤單、被人類背叛的厭世,狗似乎成為對他們不離不棄的好夥伴,以及增添一份活下去的勇氣。

二、法國社會福利很好,不是可以領很多補助嗎?

法國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社會津貼幾乎是最慷慨的,不過,同份調查顯示這些無家者中有 40% 的人,並沒有領取補助。有的表示「資格不符」或「不知道這些資訊」,又或者卡在行政方面的「鬼打牆」問題──通常註冊這些補助請領,都要有一個法國地址,而他們就是沒有房子住,怎麼還會有地址?

也因如此,甚至會形成惡性循環:找工作時被要求填寫居家地址,不填,雇主就知道你是無家者,可能因而不易被錄取;而沒有工作就沒有錢,沒有錢就沒辦法找到房子,更何況在法國,租房子要提供薪資單或擔保人等,很多無家者根本已失去家人或得不到家人的幫助,又如何租房?

三、無家者等於「失業者」?

無家者的協會澄清,根據他們的資料,四分之一的無家者其實「有工作」,而不是我們想像的無所事事、遊手好閒。

只不過在今日的法國,「有工作」不能保證你不會成為弱勢族群。這些街友多數參與的工作是建地、旅館餐廳或服務業,多是較不穩定、不要求太多資格或薪資低廉的職位,其中當然也包括黑工。

四、為什麼無家者可以擁有手機?

事實上,無家者就像是跟我們一樣的一般人,為什麼要受到差異化的眼光和對待?

曾在紅十字會擔任志工、接待這些無家者的西班牙友人 L 很激動地說:「曾有人問我,他們沒有錢,怎麼還會有手機?可是,手機不是現在很基本的配備嗎?也有不貴的二手貨或舊手機,為什麼無家者擁有手機還要被質疑?好像他們就是應該非常窮,什麼都沒有才是真正的無家者。」

5 年前在台灣,我對於無家者議題很關注,當時實習的社會企業公司也與人生百味有合作關係,我深刻明白這些人需要幫助,不應該被忽視。但,我認為法國無家者的文化成因、背景和台灣不太相同,況且數量之龐大,的確造成了社會很大的問題。而這當然不是他們的錯,但是,他們之中有很多人是否因為法國社會的寬容與人們的憐憫,寧願在街頭過著「也沒有那麼糟的生活」?

經過資料、訪談與數據分析,我們明白其中很多人有苦衷,百般不願意流浪,也很難擺脫目前的困境,可究竟,我們能怎麼樣真的幫助到「這些人」?

而市井小民們依然得陷入長期對他們愧疚、內心掙扎的循環,並且將它變成一種生活習慣,卻是沒有人談、也沒有人能解決的隱形心理壓力。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街友自己都沒錢了,還能養狗?」──在法國生活的必修課:練習破解「無家者」迷思》,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官方機構調查:10% 街友擁有高等教育文憑──他們是誰?為何流浪街頭?

「無家可歸的我們,宛如社會的賤民」:美國「有車貧民」與他們的「游牧人生」

作者簡介:

迷瑞(meRui),著迷迷失在異文化世界裡的瑞。21 歲初次到法國交換後,意外開啟了與法國牽扯不斷的命運。 台師大華語教學所畢,在法國大學教中文。 堅持用沙發衝浪認識這個世界,喜歡旅行得像一場生活、生活得像一場旅行。寫實你想像外的法式生活,談談異鄉的寂寞與逍遙。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