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留學】去美國讀書,就能留下來工作嗎?

作者:Crossing Campus

「去美國讀書,是不是就能留在美國工作?」這是很多有心出國留學的台灣學生關注的問題。

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統計,在 2020-2021 學年去美國讀書的台灣人,總共有 19,673 人,是赴美留學生人數第 7 多的國家。

其中,很多人都對留美工作感到憧憬。不只台灣,國際學生就業平台 Interstride 2022年 的調查也發現,不分國籍,美國留學生中有 72% 想留美工作,31% 的人更希望能留下工作又長期定居。

然而,國際學生在美國找工作,並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收穫的。先不談文化適應、歧視等問題,簽證,就是國際生首要面臨的艱難關卡。

簽證到底多難拿?

在美留學生如果想在畢業後繼續工作,最常申請的是 H-1B 非移民專業技術類工作簽證。

要申請 H-1B 簽證,必須先找到符合資格的雇主。雇主必須有權雇用國際人才,並且要有足夠的財力擔任此員工的資助人。美國政府還規定聘用外籍人才不能影響本國國民的就業。當然,受聘的外籍人士也不能有任何過往的犯罪記錄。

如果雇主完全符合移民署的規定,接下來公司需要「提交資料以供審查」,通過後,才能提交員工的 H-1B 簽證「申請」。

換句話說,工作簽證也不是走了上述流程就一定能拿到。

每年,美國政府 H-1B 簽證的初次核發額度為 65,000 張,其中有 6,800 張預留給了參加 H-1B1 計畫的智利和新加坡公民。高等教育機構、部分非營利組織、更換雇主及續簽申請則不在核發額度限制內。

參考美國公民與移民服務局(USCIS)往年的官方數據,可以發現,每年台灣人能成功拿到 H-1B 簽證的人次,大約都只有 2,000 多人,佔年簽發 H-1B 總數的 0.6%。

這 2,000 多位台灣人裡不只留學生,只要是想在美國就業的台灣籍工作者都會加入競局,因此對台灣留學生來說,拿到的機會往往是比 10% 還要低的。(以去年度的 19,673 台灣留學生來計算。)

另外,以 2021 年為例,拿到 H-1B 簽證人數最高的兩個國家是印度(74.1%)和中國(12.4%)。 (順帶一提,2021 年核發的 H-1B 簽證有 72.2% 的受益人為男性,27.7% 為女性,性別比例嚴重失衡。)

拿到工作簽證的機會,在不同產業間也有較大的差異。Amazon、Google、IBM、Facebook、Apple 等高科技產業公司每年能拿到上千張 H-1B 簽證,其次是 Infosys、Deloitte、Bloomberg、LinkedIn 等大型諮詢業、商業相關的公司。

一般來說,社會科學專業的留學生畢業後,較難找到能符合簽證資格的工作。

許多留學生戲稱 H-1B 申請為「抽抽樂」,因為即使他們突破萬難進入了可以資助國際人才的大公司,也不一定能成功拿到簽證。每年簽證申請的人數遠超核發限額,但是所有人又都符合簽證資格,於是美國政府只好採取分梯次抽籤的方式決定誰是「幸運兒」。這也導致每年有許多人因為簽證沒抽到只好回國。

拿簽證前哨戰:實習

由於工作簽證的門檻很高,沒有身分(公民、永久居留權)的國際學生一入學就必須開始找實習。

現就讀波士頓大學電腦科學研究所一年級的台灣人 Debra 表示,國際學生要找科技業的實習,一般都會申請 Amazon、Google、LinkedIn 之類的大公司,因為只有這些公司才有能力在學生畢業後提供資助,幫他們申請工作簽證。

但是,大公司的競爭總是最激烈的。

Debra 告訴我:「雖然科技公司職缺很多,IT 公司都在美國,但是全世界的人都在競爭。」

而無論什麼行業,大公司的暑期實習一般都是在 9 至 10 月就截止了,學生們的動作必須非常快速才行。

還記得去年 9 月剛入學的時候,我身邊的同學就已經開始拿著履歷到處找實習機會了。當時,由於我尚未出版足夠多的英語作品、也沒事先請前任雇主提供推薦信,所以完全沒有辦法提交實習申請。

Debra 坦言,自己從去年 10 月開始申請實習,一直到今年 4 月才透過一位業界學姐的內推收到秋季實習的線上考核(Online Assessment;OA)通知。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的,」Debra 說,「你如果來美國才開始準備,連最後一個剩餘的暑期實習名額都搶不到。」

在求職上,學校又能幫多少?

談到美國留學,大部分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昂的學費。

確實,比起台灣的大學學費,美國留學的價格可以說是相當驚人。根據 CollegeBoard 的統計,美國私立非營利大學 2021-2022 學年的學費平均為 38,070 美金,折合台幣超過 110 萬元。倘若還要加上住宿費、生活費,平均下來則需 55,800 美金,折合台幣逾 160 萬元。

花了這麼多的學費,學校能提供給國際學生的就業幫助有哪些?

美國的高等院校都設有職涯發展中心,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從職涯發展中心獲得幫助。Interstride 的調查報告顯示,在所有學生中,有多達 81% 的人認為職涯發展中心對他們來說是有幫助的。然而,對當地就業情況了解較少的國際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卻較少利用學校資源,因此只有 22% 的國際學生認為職涯發展中心是他們找工作時最大的助力。

細究其原因,可以發現大部分的職涯發展中心很少有國際人才的就業資源,也不清楚申請工作簽證的相關資訊。

來自中國安徽,波士頓大學市場傳播研究所在讀的學生湯遠笛表示,自己對學校舉辦的活動感到「非常失望」。去年 10 月,他參加了兩次職涯發展中心舉辦的就業博覽會,發現大部分都是地方性的公司,而且很多都不接受需要簽證的國際學生申請。

他說:「我一個一個去問了,50 間公司裡面只有 3 間支持簽證。」

不過,我也遇到一個反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新聞研究所畢業、現美國在職台籍記者林佩諭則認為,系所提供的資訊是她找實習、找工作的一大助力。

她在就業博覽會上報名了與會媒體的面試,最終成功獲得實習機會。

她對 Interstride 的問卷結果感到驚訝:「我覺得新聞系絕對是讓我找到實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幫助。」

回到調查結果,既然很少國際學生認為學校的職涯發展中心是他們的助力,大部分的國際生都是怎麼找工作的呢?

過半數 Interstride 的受訪者答道,他們找工作靠的主要是「人脈」和「個人努力」。

Debra 直言,在科技領域,「大公司不找人內推,履歷完全沒有人會看。」

她在申請實習初期沒有找人內推,從 10 月開始提交申請,投出去的履歷都石沈大海。但當在 Amazon 工作的學姐幫她填了內部推薦表後,不到一小時內人資就發了線上考核通知給 Debra ,並主動找她要履歷。

仔細一想,我身邊商學院、傳播學院的同學也有很多都是透過教授的人脈才找到實習。

留美工作這麼難,國際學生該如何應對?

首先,在出國之前應該要做足準備。林佩諭表示,疫情後的相關留美資訊,從留學申請條件、在學或畢業實習機會、美國各領域人力資源市場的供需,到移民或非移民簽證的申請都不斷在變化。重要資訊的即時查找、核實與分析至關重要。

其次,到了美國之後,在讀書之餘也要多跟過來人請教經驗。學校老師一般都是在專業領域有所成就的人,而且也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因此,老師的經驗是身為國際學生的我們最好也最易取得的資源。

此外,國際學生還應多加利用學校、網路資源。學校職涯發展中心、系所網站上經常有美式履歷和求職信的寫作模板,而 LinkedIn 和 Handshake 則是美國大學生拓展業界人脈最常使用的網站。在找到自己的目標後,多跟過來人請教經驗,是初次踏入美國職場的國際學生極大的幫助。

在找到工作後,要積極查找簽證的最新資訊,並與公司溝通簽證問題。每年都有逾萬人提交了 H-1B 申請卻沒有抽中,因此儘早和公司達成共識、進入 H-1B「抽獎池」,可以提高留美工作的機率。

最後,留美工作從實習、申請正式職位,到簽證申請都不是能一步到位的事情。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過程中會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要適當的運動、放鬆,保持穩定的身心狀態。

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然後盡己所能,才不會有任何遺憾。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去美國讀書就能留下來工作嗎?數據帶你看「鉅額學費」之後的「殘酷簽證窄門」》,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學生歧視老師?旅美教授告訴你:美國大學其實沒那麼國際化
為了留在美國低就,連薪水都可以不要?──當美夢變調,這樣的生活值得嗎?

作者簡介:

Crossing Campus 前身為「校園天下」,延續「為校園而生」的理念,期待透過全新策展與規劃,把世界帶入校園、讓校園走進世界。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