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沃草神預算》僑委赴中聽訓「實現統一」遭批「飼老鼠咬布袋」 年編15億預算「僑」哪去?

今年5月底,現任僑務委員王維、周賢孟、多名僑務諮詢委員和顧問,以及任職於馬政府時期的僑務委員會前委員長吳英毅,組團赴中國受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譚天星接見,聆聽他暢談「實現祖國統一」。此事經披露後引發爭議,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痛批,僑委會應「砍掉重練」不要再「飼老鼠咬布袋」。究竟,為何裁撤、整併僑委會呼聲不斷,年編十多億預算又是做哪些「華僑事務」?從僑委會明年度15億元預算看起,跟《沃草》一起「神預算」、找問題!


業務易取代挨批「盲腸」 僑委會忙什麼?

許多立委都曾批評,僑委會主管的「僑務」跟其他部會業務重疊,是取代性高的「盲腸」機關,應裁撤或整併於外交部。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受《沃草》訪問時指出,僑委會的對象是模糊、缺乏清楚法律界定的4千萬「華僑」,根本是虛耗資源、毫無效能的規劃。然而,目前未見政府有裁併的規劃,其明年度的預算甚至比上年度還增加2億7千萬元,達15億8731萬元。僑委會究竟忙什麼?又有哪些委員長吳新興口中「有存在必要」的理由?

從僑委會官網「僑務施政亮點」看起,「重要政績」包括「僑生政策發展60餘年培育16萬僑生」、「建構海外僑界關懷國人急難救助網絡」、「行銷臺灣美食觀光」、「海內外商機交流」等,除業務性質跟教育部、外交部、交通部、經濟部重疊,更凸顯其缺乏「核心業務」。

而在僑委會明年度預算總額中,僅「僑商經濟業務」獎補助費就佔25%。林昶佐指出,依據預算書資料,這是為配合新南向政策,以加深東南亞及印度區域華裔外國人和臺商的合作或雙邊投資,然而,該會過去提出的補助投資方案,臺商使用率很低,需進一步瞭解是否有浪費資源的情況發生。若以政府組織改造來看,促進投資合作應交給經濟部,促進國際關係應放到外交部,「讓真正專業的部門推動政策」。

再以該會明年度施政計畫為例,包括「增進海外僑社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及臺灣自由民主」、「支援推廣具臺灣特色之『中華文化』及僑社服務工作」,「結合數位科技,打造優質華語文教學品牌」都屬年度「重要計畫」。儘管缺乏重點,但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推動「中華文化」,以及和海外各地早期中國移民創立的「傳統僑社」維繫關係,始終是該會的任務,也是另一項遭致批評的原因。

舉辦海外華裔青年返臺研習、觀摩活動,為僑委會重要工作之一,而自去年民進黨政府開始執政後,活動也增添更多認識臺灣的內容,卻也因此遭受批評。(圖片來源:僑委會)僑委會首長除日常行政工作外,還需定時赴海外拜訪僑團,維繫彼此情感。圖為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今年8月赴美國洛杉磯參加「美洲合勝堂第21屆懇親代表大會」開幕活動,與其成員合影留念。(圖片來源:僑委會)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受《沃草》專訪時表示,若能將僑委會整併至外交部,對於政府組織精簡、預算精實,以及創造新政治氣象,都將有所助益。(攝影/蕭長展)為「華僑」而生 難脫「黨國」包袱

僑委會的設置與目標,跟「華僑」和中國國民黨發展歷史緊密相關,亦是過去黨國威權體制的重要一環。

根據僑委會網站,1931年《僑務委員會組織法》制定公布後,隔年4月機關正式成立。除設立僑務機關,中華民國《憲法》也將「保護僑民權益」列為基本國策,且明訂「應扶助並保護其經濟事業之發展」,增修條文中更將保障僑民政治參與列入,顯見對華僑的重視。

國民黨籍前總統馬英九曾於2015年僑務委員會議開幕致詞時強調,國父稱華僑為「革命之母」,無論是「革命建國」還是「抗戰救國」等階段,華僑都扮演重要角色。這段談話,凸顯國民黨對華僑長期抱持的基本態度,過去以「反攻大陸」為目標時,海外僑社、僑團更被視為維繫「正統中華文化」、延伸政府海外力量的重要角色,「僑教」也依此價值向外拓展。

即便臺灣走向民主化,2016年大選後政權進入第三次政黨輪替,僑委會仍遭質疑殘留「威權遺緒」。林昶佐去年11月質詢時指出,威權時期僑委會曾以「黨務為核心開展僑運」當作宗旨、黨國淵源深厚,而其所屬、負責製播節目給僑民觀看的「宏觀電視」(現已停止,預算移轉至公視),近年來仍曾出現呼籲觀眾「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回憶我們心中的先總統蔣中正」的內容。這也是許多海外臺灣僑胞至今難對僑委會產生認同的原因。

王定宇受《沃草》專訪時則指出,僑委會像是「紀念大中國意識在臺灣的盲腸」,但此「中國」象徵又跟臺灣主流民意背道而馳,遲早要走入歷史,然而,必須注意如何處理對「中華民國」友好、「反共」老僑的歷史情感,讓他們不會萌生被遺棄的感受,是必須要化解的情結。

昔推「中華文化」今籲「認識臺灣」 內在矛盾難解

舉辦海外華裔青年返臺研習、觀摩活動,為僑委會重要工作之一,而自去年民進黨政府開始執政後,活動也增添更多認識臺灣的內容,卻也因此遭受批評。(圖片來源:僑委會)

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僑委會施政也增添更多「臺灣味」。今年一月到三月間,該會曾於海外舉辦31場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演講、紀念會、展覽等活動,另外,針對海外青年返台研習營隊,增加認識臺灣歷史、民主、文化相關活動。在年度施政計畫「僑胞新聞資訊及傳媒服務」部分,則規劃「擴增『看見臺灣』單元內容」。不過,這些轉變也引發批評。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今年3月質詢指出,僑委會舉辦的「2016年北美地區海外專業青年研習會」,有學員反應課程中包含介紹《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白色恐怖時期政治謀殺案例、二二八事件等內容,「一直講國民黨多壞、無關專業」。江啟臣也批評,這是製造政治對立。

從過去以黨國「中華」意識形態為尊,到現在強調「認識臺灣」,僑委會組織內外面臨的矛盾,造成其進退失據。

以僑委會近日公開說法,海外華人約4千萬人,其服務對象是「支持中華民國,認同民主臺灣」的僑胞。然而,該會廣泛的服務範圍包含如長期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尊奉孫中山及三民主義的「中華會館」此類傳統僑社,立場被視為傾向國民黨的「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或如以「臺灣人」為身份認同、支持臺灣國家及國際地位正常化的「臺灣人公共事務會」。在傳統僑社要顧、臺灣認同強烈的僑團也要抓之下,也讓該會各項計畫更顯錯亂,陷入尷尬處境。

編機密預算為「反制統戰」 跟中國爭「華僑」認同?

僑委會明年度預算中,因編列一筆前所未見、金額1億1612萬元的「機密預算」,也引發爭議。據該會說法,歷年來對海外僑界及僑臺商獎補助經費,涉及國家利益、僑界和諧及「反制中國統戰」等因素未能公告上網,遭質疑經費不透明,因而依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決議,將涉及國家利益的資料以「機密預算」方式編列,讓細節可受國會充分監督。

僑委會「機密預算」,反映臺灣在難以開展官方正式外交的國際處境下,透過僑民及僑團等民間力量跟當地政府接觸、交流的「變通」之道,但也凸顯僑委會爭取海外4千萬華人認同「中華民國」時,必然面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更強力的打壓。在此,中國不單是為打壓臺灣外交空間,更為了全面收回「正統」中國的象徵意義。2013年,美國舊金山「駐美中華總會館」館內親中國「商董」於當年5月擔任輪值「總董」時,提議並通過移除會館大廳懸掛之中華民國國旗,引發反對移除的成員向當地法院提告,爭議至今未解,即是一項實例。

僑委會首長除日常行政工作外,還需定時赴海外拜訪僑團,維繫彼此情感。圖為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今年8月赴美國洛杉磯參加「美洲合勝堂第21屆懇親代表大會」開幕活動,與其成員合影留念。(圖片來源:僑委會)

林昶佐受訪強調,臺灣和中國爭取同一群「僑胞」認同,恐淪為「零和遊戲」,而這場荒謬劇碼源自過去政府主張是「唯一能代表中國」的正統,加上從未徹底進行組織檢討及改造,導致僑委會許多方面都和現在民主臺灣格格不入。

王定宇則指出,中國涉外經費是「幾百億、幾千億在花」,僑委會卻是在擔心對方知道內容下,將1億元當作「機密預算」,這好比「小孩藏玩具槍怕大人知道」。他也強調,如果是為了國家戰略安全需求,譬如針對能產生實質外交影響的重要僑界,這種「機密預算」還算能接受,但若只是不想讓外界知道補助哪些社團,則不可取,「該開放的還是要開放」。

馬政府想砍遭「華僑」反彈收手 蔡政府能裁併僑委會?

僑委會何去何從,雖然長期來未有定論,裁撤或整併以「精簡政府組織」的呼聲卻從未停歇。據《聯合報》報導指出,1971年中華民國宣布退出聯合國後,政府即曾考慮裁撤僑委會,後於李登輝擔任總統時,行政院亦傳出有要求裁撤蒙藏及僑務委員會的呼聲。2008年國民黨再次執政後,為落實2010年通過三讀的《行政院組織法》進行組織改造,欲將僑委會併入外交部成為「外交及僑務部」,但遭僑界強烈反彈,最後仍不了了之。

民進黨政府上任後,行政院持續進行組織改造,但關於僑委會的「下一步」,目前總統府、行政院方面未有明確立場。而在立法院方面,各黨立委態度也不盡相同。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受《沃草》專訪時表示,若能將僑委會整併至外交部,對於政府組織精簡、預算精實,以及創造新政治氣象,都將有所助益。(攝影/蕭長展)

王定宇受訪時表示,基於政府組織精簡、讓外交預算更集中,以及宣示臺灣「新政治氣象」、擺脫過往政治「中國老窠臼」的架構,他認為應將僑委會整併至外交部。他也指出,對民進黨而言,國會改革、政府組織再造都是以整體角度來思考,還必須包含後續的配套措施。以僑委會併入外交部來說,除要考慮如何穩定僑界,還有外交部組織如何相應改變等問題,這些都要有周全的制度設計,否則「突然間就沒有,等到出事就來不及了」。

時代力量黨團態度則相當鮮明,去年5月即提出裁撤退輔會、蒙藏會、僑委會的組織改造法案。其中,針對僑委會,因該會的僑民教育、僑務政策與海外事務等業務,跟教育部及外交部重疊,時代力量黨團認為應將業務界定清楚後,移轉至教育部及外交部,最後再併入外交部。不過,該黨團提出的廢止「僑務委員會組織法」等案送至立院後,一度遭國民黨阻擋,後來雖通過一讀並送交相關委員會,至今仍未排案展開審查。

去年6月,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首次赴外交國防委員會業務報告後,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於臉書發文表示,從財政效益來看,裁撤僑委會能節省的經費有限,不到10億元,另外,中國近年來大力爭取「華僑」認同,貿然裁撤將導致「僑胞」認為不受政府重視,是政府「自絕於全球華僑」,雖然該會工作有檢討空間,但「華僑是中華民國資產不是負債」,僑委會有必要存在。

儘管府、院方面目前未有明確態度,立院各黨團、立委立場也不盡一致,然而自1949年中國國民黨政府戰敗全面撤退來臺,延續其立基於「秋海棠中國」(領土包括今蒙古國)而制定的憲法及政府組織架構,時至今日,儘管幾經調整,不符國際政治現實、臺灣現況而引發的問題仍在上演。雖然民進黨政府對蒙藏委員會開下第一槍,創下過去未能達成的里程碑,但其推動政府組織精簡及改革的決心到何程度,是否願意面對和處理僑委會,將是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