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宜君】以紓困為名高舉債,子孫真能債多不愁?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院長

行政院公布五倍券啟用時程,同時也通過振興紓困特別預算第四次追加預算1600億元,其中振興五倍券編列1206億元,疫情防治189億元、紓困經費137億元,全數舉債支應。

根據財政部國庫署公布截至今(2021)年8月底的最新國債鐘資料,中央政府長短債合計約5兆8498億元,平均每位民眾負擔國債24.9萬元,較去年底的23.8萬元增加1.1萬元。主因是近年多次編列特別預算推動防疫紓困振興、前瞻基礎建設、採購新式戰機有關;加上短期調度需求,導致債務餘額迅速增加。

而在人均負債方面,主要受到少子化因素影響,人口在去年面臨死亡交叉後,今年人口數持續下滑,使計算平均每人國債的分母變小,人均負債隨之變多。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讓政府舉債進行紓困與振興,無可厚非;但快速高額舉債這件事情仍是全民共同要面對的殘酷事實。新冠疫情自去年初至今已逾21個月,防疫紓困振興方案也從最早2100億元逐漸加碼,到這次「紓困4.0」,再追加1600億元預算,尤其這次追加已將8400億額度幾乎花用殆盡。

這是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期限到6月30日,原本最高額度是4200億元;但行政院將期限延長一年,並追加2100億元經費,總額變成6300億元,民進黨團更將經費上限加碼至8400億元。因此,台灣對抗新冠病毒的路尚未看到終點,但舉債使用額度已到盡頭。

而這次追加1600億元的舉債,有幾個有趣的現象。一是財政部官員表示,各國因應疫情皆有推出各項財政紓困措施,我國紓困特別預算歲出占GDP比率約3%,與國際相比仍屬較低。但問題是台灣的疫情嚴重程度,相較於其他國家仍屬「小兒科」,甚至還數度自豪是「全球防疫模範生」,何以在談到紓困預算規模時,未能與疫情嚴重程度相提並論?

二是閣揆蘇貞昌表示,編列189億元,投入設置社區篩檢站、辦理疫苗施打等。問題是台灣自購疫苗始終趕不上日本、捷克、美國、立陶宛等國家捐贈疫苗的到貨速度,也追不上台積電、鴻海與慈濟所捐贈的數量,甚至當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宣布已向BNT表達明年為台灣保留3000萬劑額度,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還「覺得數量多了一點」,那這追加的189億到底還要買什麼疫苗?而當去年專家呼籲要「全民普篩」時,指揮中心堅持不廣篩,那這次以舉債方式設置社區篩檢站,又是何種邏輯?

三是這次追加預算的項目包括各部會的振興紓困預算,問題是造成要紓困的部分原因是政府防疫決策出現破口、自購疫苗無法到貨、跳棋式的疫苗施打順序,讓民眾受苦。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民眾打不到疫苗,還得負擔高額國債,難道真的是「一頭羊被剝幾次皮」?

各國政府均針對疫情推動各項財政紓困措施,例如鄰國南韓政府有感於電腦晶片、智慧手機從新冠疫情期間的衰退迅速反彈時,經濟繁榮表象下掩飾了社會不平等的沉痾,表示將舉債致力解決貧富差距日增、老年人口飽受貧困等問題。也就是既然是特別預算,舉債紓困應有其前瞻願景,而不是用在原本政府預算就能執行的事情。

若與新冠變種病毒共存的生活成了「新常態」,政府習慣以疫情紓困為名持續高額舉債,屆時我們子孫真能「債多不愁」?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