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宜君】疫苗施打主動出擊 避免產生「免疫落差」

作者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院長

AZ自費新冠疫苗從19日開放預約,全台有不少醫院,開打首日預約名額已額滿,自費接種民眾大多為了工作或經商需求,也有外籍人士施打。然而,AZ公費疫苗接種率仍僅占整體一成多,於是形成了疫苗施打「公費冷、自費熱」的「逆時中」現象。也因此指揮中心宣布公費接種對象,將擴大到第五和第六類,包含警察、憲兵,以及長照等社福機構人員接種。

疫苗施打的初衷之一是希望疫苗接種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後,群體免疫力因而上升,確診者的傳染力就會下降,基本傳染數也會跟著下降。也因此各國在比較疫苗接種率的成效時,會討論其與基本傳染數的關係,也就是病毒在該國的傳染力。例如以色列已有82%的接種率,總理甚至表示目標為最少要為95%的人口接種。然而,群體免疫力的概念似乎沒有在臺灣發酵,尤其第一批開放自費的對象是以出國、求學、商務需求為主,更順勢讓民眾先想到打疫苗是為了個人需求,而非最終為了形成群體免疫力。

另一方面,世界衛生組織對新冠疫苗有效性的要求是50%以上,主要目的是要保護重症和死亡。也因而許多國家接種順序,除第一階段是醫院、診所、救援組織、照護機構與疫苗接種機構的醫護人員外,第二階段如以色列是60歲以上族群、老年人的照護者、特殊風險人群、糖尿病、肥胖、高血壓、器官移植者等高危險群,或是如美國第二階段是75歲以上族群,甚至英國是將80歲以上、70歲以上與臨床上極脆弱族群、65歲以上的人等列入第一階段的施打對象。

除了考慮這些高齡或體弱民眾可能處於免疫力弱勢外,也因為這些民眾可能是防疫資訊的弱勢或是居於不利的社會經濟地位,政府需要主動加以保護。事實上,即使前述國家有這樣的政策安排,以美國為例,雖然每天有近四百萬人次接種疫苗,但發現不同族群之間有明顯的接種率落差,白種人與亞裔施打疫苗比例最高,而非裔與拉丁裔卻少了四成,專家指出造成差異的原因包括對於政府的信任程度,資訊與資源普及程度等。

這是因為搶先施打疫苗,不但要有個人主觀的意願,也要滿足客觀的條件,如要有錢、有閒、有即時的資訊管道,後者缺乏時,反而容易讓經常與人接觸的高風險族群的施打順序殿後。

台灣開始施打新冠疫苗的時間遲於許多國家,也能參考他國的成敗經驗調整政策內容。因此,政府除了在自費疫苗的施打政策滿足個人防疫需求外,也從強調群體免疫力觀念著手,除了由政治首長施打代言外,也能參考拜登政府呼籲有能力影響社會的言論領袖,如明星、歌手、網紅、宗教領袖或職業運動員親身示範,換言之,政府可以讓社會意見領袖親身示範,發揮影響力。

同時為避免民眾因為資訊、教育程度或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所造成的「免疫落差」,也能列出「強烈建議立即接種」的高風險人群,甚至主動將處於資訊弱勢或是不利經濟地位的民眾列入公費施打對象,滾動修正施打順序,以因應日後大規模疫苗接種政策的推動。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