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宜君】適度解禁移工才能防疫兼顧經濟

圖片來源:中央社(檔案照)
圖片來源:中央社(檔案照)

作者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院長

自去(2020)年12月4日起,由於印尼疫情加峻,我國暫緩印尼移工入境,至今超過300天;之後因國際及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自今年5月19日起,提升邊境管制強度,全面暫緩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的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包含專業外國人與移工。也因而台灣移工總數從管制前的71.4萬,減少到8月的69.4萬,有2萬人的差距,對於國內產業造成明顯影響。

雖然政府實施彈性措施,雇主持具移工入國引進效力的許可函,若在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內效期屆滿,自動延長效期三個月,約有2.1萬名雇主受惠,但仍無法解決國內產業、家庭看護因全面暫緩移工入境而產生的缺工問題。

在台灣,移工人數近70萬,超過台灣總人口數的3%,占近1150萬勞動人口的6%,成為不可或缺的勞動力。隨著國內與部分移工來源國疫情趨緩,各行業紛紛要求政府適度鬆綁解禁移工入境。

所幸台灣並非唯一面對防疫與移工管理問題的國家,以32萬移工人數約占總人口6%的新加坡為例,去年曾爆發大規模移工宿舍群聚感染,宿舍移工確診病例占總確診病例數超過八成。當時新加坡政府實施多層策略來偵測病例及圍堵病毒傳播,今年隨著宿舍移工疫苗覆蓋率超過九成,逐步鬆綁限制,允許已接種疫苗的移工重返社區。其他措施如優先篩檢在基礎設施服務的移工,確保民生運作不受影響。由此可知,新加坡政府認知到移工勞動力也是國家競爭力的一環,以啟動隔離措施、密切追蹤健康狀況、降低宿舍共居密度、定期做舍內普篩等方式,兼顧防疫措施與維持移工勞動力的運作。

而引以為戒的是,日本政府在疫情爆發後一開始未提供多語防疫新聞與資訊,各地執行的政策也存在差異,且政策不停更動,語言隔閡導致許多外籍移工因不了解疫情下相關補助政策和法規而權利受損。因此,政府除了堅守防疫安全,不造成疫情破口,以及兼顧國內產業、家庭照顧人力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觀念的調整。

過往我們社會在大多數的時候,視移工為「勞動力」的一環,也有所聞移工護照被雇主沒收、不能跟雇主一起吃飯、限定廁所使用等歧視問題。但在防疫議題上,我們必須視移工也是面對病毒的「人」,要求合理的入境規範與相同的境內保護。

近期境外移入病例多為變種病毒株,我們除了像「四十分之一」(One-Forty)的團體有感於六年前平均每40位台灣人就有1位東南亞移工,關心移工福祉外;在嚴肅地面對移工解禁與兼顧邊境嚴守時,也應思索國內移工數量「四十分之一」,我們提供的防疫保護是否也有「四十分之一」?

隨著疫苗與藥物陸續研發與普及,各國政府一方面積極提高疫苗覆蓋率,另一方面也思索如何兼顧防疫及刺激經濟發展。在後新冠肺炎時代,「防疫經濟學」成為全球新顯學。台灣面對鄰近日本、南韓、香港同為高齡化、少子化國家,對於海外勞動力依賴加深,紛紛打開移工大門,如何防疫兼顧產業需求,適度解禁移工入境,並提供防疫保護的「移工防疫經濟學」,是政府要面對的新課題。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