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唐湘龍】別扯了,今年不武統!

TOKYO, JAPAN - MARCH 16 : US Defense Secretary Lloyd Austin (L) and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2nd L) leave after their joint press conference with Japan's Foreign Minister Toshimitsu Motegi (R) and Defence Minister Nobuo Kishi (2nd R) after their 2+2 meeting at Iikura Guest House in Tokyo on March 16, 2021. (Photo by AFP/KAZUHIRO NOGI/Pool/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中美的主戰場在東協!)

本周,地緣政治忙碌。一個新時代的味道出來了。尤其是後天的「中美二加二」。「台灣議題」終於要敲鑼打鼓排入優先議程處理了。

美國說它重回亞洲。拜登下棋。

概念上,類似圍棋,定石。起手式的幾個動作,大概決定了最後結果。而台灣,將是很重要的一枚定石。拜登是傳統美國建制派思維,對中態度相對節制。所謂節制,不是結果論,而是說,拜登政府可能是歷來最有「中國經驗」的政府,他甚至在一上台之初,就用非常高比例的華裔人士。所以說,拜登反中,會反得比較「花心思」。比較「有耐心」。比如說:不觸碰「一中底線」。

因為不碰觸「一中底線」,所以,台獨沒機會長大,但「九二共識」有機會復活。簡單說:如果從台灣內部政治光譜來看,藍軍論述比較符合拜登政府的框架。

不過,基本上,忘了美國的政黨差異吧。別再用政黨差異來想像「中美關係」的好,或不好。二十世紀下半葉,美國政、媒、商界充斥著溫暖的、富建設性的中國論述,但那終究是美國國力獨強時代的安全姿態,更何況,現實上,美國有「聯中制俄」的需要。現在,中國起來了。而且,更快、更強。各方認知中國是史上唯一一個有能力全面挑戰美國的國家。這是對的。

換句話說,不管誰當總統,都「反中」。都會賜死中國。頂多,死法不一樣。好看、不好看,全屍、車裂。

這個認識很重要。這個認識必須正確。這個認識的意思就是說:美國對中國的各種圍堵、防範、抹黑、攻擊,其實和意識型態無關。意識型態並不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必要條件。就算中國今天不是個社會主義共產國家,就算中國大陸今天民主到一蹋糊塗,美國的「反中」的態度也不會不同。頂多,程度有別、時間有差,本質一樣。

先不說中美「二加二」高級別對話結果會如何。光是看美國史無前例,透過視訊召開的領袖級別四方安全會議,卑之無甚高論,這就是「菱形包圍」,這就是印太戰略,這就是圍堵中國。教你一個簡單的「政治判別式」:當今世上,任何新成立的多方架構,只要沒有邀請中國參加,那麼,那個機制的目的一定是為了「反中」。「防中」。

這個邏輯不難懂:中國已經強大到對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事務都有涉入感,都有影響力。如果真的是要解決全球性、區域性的問題,沒有中國,事倍功半。不合理。

但是,這個美日印澳四國領袖以「Q4」為名的四方安全會議,重點就是「四方」、「安全」兩個關鍵字。表面上,四國聯手,架勢還是很驚人的,中國說沒壓力,也是托大。但是,這到底是美國「重回亞洲」,或是美國在亞洲政治影響力的「迴光返照」?政治不是光用喊的。需要時間。不過,從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美國的為難。美國中心主義所包裝的秩序觀點越來越難揮灑。

緬甸。看緬甸。此刻的緬甸意外成了個有趣的測謊機。緬甸,讓每一個宣稱正義、宣稱普世的政客都心虛。

上周,中國外長王毅在「兩會」的中外記者會上的回答緬甸問題,其實已經把中國不介入他國內政,但是,也不支持緬甸軍政府作為的態度挑明了說。這不只是要反駁西方「黑中媒體」不斷陰謀論「緬甸軍變是中國幕後支持」的說法,同時,也預留了中國對緬甸未來態度的「想像空間」。

比較妙的是,拜登政府起手式雖然氣象萬千,又是七國集團峰會(G7)、又是四方安全峰會(Q4),一峰又一峰,峰峰相連到天邊。可是,不管是G7或是Q4,這麼高規大格的會議,卻不約而同跳過了緬甸危機。緬甸,在過去一個半月裡,每個周末都有大規模示威,抗議人士死傷人數越來越多。這對於這些「言必稱人權」,動輒以「人權」之名,對其他國家進行長臂干預、靈魂鞭笞的大國來說,緬甸正在發生的一切,竟然成了這些大國政治視線的盲區。這,真是視而不見,眼不盲,心盲。

上周末死亡人數至少39人。其中,至少22人死在工業區裡「反華」示威上頭。顯示西方國家挑撥緬甸反中人心,不是沒有效果。

觀察大國政治,不只光看他們說了什麼。很多時候,該說沒說的更重要。畢竟,不管是G7、Q4,都是在危機處理的需求中誕生。G7是為了能源危機,Q4是為了南亞海嘯,但最後卻都「成功轉型」為反中架構,兩場高峰會,只談想像的新疆,不談真實的緬甸。

尤其,G7裡頭的英國,是輪值國,竟然對自己的前殖民地,尤其是英國媳婦的翁山蘇姬,沒有結夥聲援,真是太孬了。尤其,Q4裡頭的日本、印度,都是在緬甸有重大利益涉入,比中國更有「優先發言權」的國家,結果,也沈默。印度甚至還是新任的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YANGON, MYANMAR - MARCH 16: Smoke rises from tires burning at a barricade erected by protesters to stop government forces crossing a bridge on March 16, 2021 in Yangon, Myanmar. Myanmar's military Junta charged deposed de-facto leader Aung San Suu Kyi with accepting bribes and taking illegal payments in gold, as it also continued a brutal crackdown on a nationwide civil disobedience movement in which thousands of people have turned out in continued defiance of tear gas, rubber bullets and live ammunition. Over 80 people have been killed so far according to the U.N. (Photo by Stringer/Getty Images)

這些大國,突然奉行起東協的「不干涉主義」。突然開始尊重緬甸主權。卻努力無中生有的對新疆指手劃腳,這不只看出了這些大國的虛偽,更看出美國為首的大國,對亞洲事務越來越力不從心。

有一種感覺不知道對不對。沒錯,緬甸是個燙手山芋,因為美國的反中包圍圈,絕對不能少了東協 。眼下的東協和中國走得太近了。如果有一天,東協要增加一個新成員,中國應該是最有可能的一個。因為這個原因,美日印澳處理緬甸問題就投鼠忌器,怕壞了東協規矩。因為這個原因,在緬甸問題上「黑中」,就有可能是個「陷阱題」。事實上,是這些大國都偷偷瞄著中國,想看看中國有沒有可能伸手介入緬甸?這不只是把燙手山芋丟給中國,他們大概也想觀察中國是否開始調整外交操作手法,排除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也是中國重要鄰邦的內政危機?

最好的結果就是,中國處理失敗,緬甸軍政府垮台,親西方勢力獨大緬甸,讓中國的一帶一路橋蹋路斷。

緬甸的爛攤子是殖民主義留下來的。中國能收拾嗎?這是觀察中國如何領導亞洲地緣政治非常重要的危機處理案例。針對台灣,中美「二加二」是談不出什麼結果的。但如果加入緬甸議題,那就很有想像空間。在印太戰略裡,東協成了美中戰略博奕的主戰場。雖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重申:不選邊。意思就是中立。不過,這種宣告是沒用的,東協只能跟著局勢走。

台灣也是。

不過,至少,對台灣來說,有一種氣氛是好的:目前的美中角力,層次太高,這讓「武統」這件事,相對不急。今年,台灣只要不挑釁,兩岸不會出什麼太大亂子。別亂叫「武統」,未來很可能,但今年,不會。#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