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唐湘龍】拜登首度出訪,對台灣命運影響極其重大!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誰說拜登「反中聯盟」失敗?)

美國總統拜登終於結束他第一次出國訪問。我認為拜登的戰略清楚,層次分明,戰略成果豐碩。

他去歐洲。這沒有什麼問題。如果熟悉國際政治,起碼要認識,二次大戰之後,美國在全球戰略上,有三個支點。一個是中東。一個是日本。還有一個,是歐洲。歐洲最重要。

畢竟是西方人。畢竟是五眼聯盟。畢竟是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就像是二次大戰,明明太平洋戰區更可怕、死傷更慘重、持續時間更長,但是,整個世界史的敘事邏輯,仍然是以歐洲戰場為主軸。這是話語權的問題。

話語權,其實是國家實力的問題。簡單說,「有錢的人,講話比較大聲」。英文:money talks。而且一樣的意思。這牽涉到國際鬥爭很核心、很原則、很根本的問題。它會拘束人們思考的範疇、順序、輕重。簡單講,它反映了這些有錢有勢的國家的世界觀。

簡單講,歐洲是世界的中心。美國最重要的朋友、敵人都在歐洲。把美國、歐洲之間的關係處理好,一直是國際政治最核心的部分。不過,這一切都在改變。

但是,二次大戰,在東西戰場,歐亞兩個戰區同時獲勝,把美國的國力推上巔峰。美國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有意義的「全球霸主」。他在地球每一個角落都有影響力,都有利益。他的軍事力量,可以24h全球到達。

到現在為止,美國仍然獨占全球每年軍事支出的40%。第二名到第十名,加起來,也不是他的對手。更何況,這九個國家裡,七個都是美國的軍事同盟。到現在為止,美國在全世界有45個有意義的軍事盟邦。有800多個海外基地。經常性使用的,有600多個。其中,隨時可以投入戰鬥的大型基地,200多個。裡面大部分,都在德國、日本。

抓住這兩個戰敗國,不允許他們再武裝、核武化,再加上英國,美國就有恃無恐。畢竟,二戰剛結束的時候,美國一個國家的GDP,就接近全球GDP的一半。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機爆發,美國帶頭組織「七大工業國會議」,G7。這個組織當之無愧,這七個國家,就是二戰之後GDP總量全球排名前七名的國家。這七個國家,曾經支配了全球財富七成,曾經支配了全球GDP八成。

現在,沒有這麼風光了。但是,這七個國家,所擁有的財富,仍然達到全球財富總量的六成;這七個國家的年度GDP,仍然達到全球GDP的四成。如果再把這次受邀列席的印度、南韓、澳洲、南非也納入,那麼這個GDP的占比,仍然將近全球的一半以上。

簡單說,美國雖然不再獨霸,但仍然非常非常的霸。他和他的盟友們,仍然擁有壓倒性的集體財富、軍事,以及國際政治、意識形態的支配力量。這是基本形式。量變,還沒有大到足以發生質變。

過去30年,全球地緣經濟板塊出現很大的變化。前十大經濟體,中國大陸進來了,現在全球第二。印度進來了,現在全球第五。再加上南韓,現在也在11名左右。七大工業國,排名的變化,以及全球經濟的占比下滑,都使得G7峰會越來越像是「有錢人的party」,代表性、影響力都快速流失。所以,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作為全球經濟霸主的地位進一步地削弱,G20漸漸取代G7,成為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

那麼,美國為什麼不把力氣用在G20上頭?七大工業國,加上這次受邀的四個國家,總共11個國家,每一個都在G20裡頭不是嗎?但是,重點來了,G20裡頭多了俄羅斯,最重要的是,多了中國。這已經不是美國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所以,美國仍然努力鞏固過時G7,並且用「民主」重新定義G7。簡單講,在拜登的概念裡,G7是一個民主概念的政治同盟。和G20的經濟定位逐漸切割。

有一個認識是非常重要的,當今世界上,任何重要的國際會議、組織,只要沒有中國參與,它的目的都很簡單:反中。

曾經,G7還吸納了俄羅斯,成為G8。表現出跨越意識形態,解決全球越來越複雜政治經濟問題的企圖心。但是,現在,拜登標舉「民主聖戰」,表示俄羅斯也回不去了。G7更像是一個「意識形態幫派」。已經不再具有「跨越意識形態」的企圖。所以,不要光是看排場風光、聲浪巨大,其實,G7已經失去了靈魂。上個世紀,已經完全不是同一個組織。

拜登這一次的出訪,其實就是一個對自己盟友的三步走:「再綁架」,對自己敵人的「再平衡」。第一步,他先拉攏英國,利用英國在脫離歐盟之後的迷失、空虛,打造一個「英美同盟」,21世紀版本的「大西洋主義」,要英國徹徹底底成為美國的小弟。第二步,當英美同盟,美國在G7、歐盟,就不再孤單。讓這兩個組織必須遷就美國的戰略改變。用英國,平衡歐盟。第三步,採用歐盟,平衡俄羅斯。

但是,不管是英國、G7、歐盟、北約,或是最後和俄羅斯總統普丁見面,都有一個「缺席的存在」,就是中國。

美國當然是全球反中大隊的大隊長。美國的國際論述越來越明顯的「無中不歡」。走入一個和中國真實力量不成比例的「唯中國主義」:好事,都跟中國無關;壞事、危機,一定跟中國有關。

姑且不說這種「敵對思考」政治正確有多少,重點是:這麼絕對、純粹,接近鑽牛角尖,而且有強烈自我催眠的國際敘事,幾乎就是「麥卡錫主義國際化」。就讓所有國際議題的討論變得越來越單調、恐懼。討論越來越貧乏,決策的品質越來越差。像是「G7」幾乎又倒退回到了一言堂。

台灣一直跟隨美國的全球戰略。美國往東,台灣往東。美國往西,台灣往西。但如果美國失去方向感,這種跟著美國鑽牛角尖、挑撥離間,只為了在中美競爭當中獲勝的思考模式,對台灣來說,實在太危險了。

有幾個台灣人認識到,二次大戰之後,國際社會確實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一、一個「超國家組織」出現了,聯合國。二、一個「超級國家」出現了,美國。除了美國以外,每個國家,都會非常樂意在聯合國體系裡面尋找解決衝突、擴大合作的可能性。但是美國不是,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國家,一旦進到聯合國體系,甚至是G20,他獨一無二的「超級感」就會被稀釋。所以,從政治心理學的角度,美國是全世界唯一有強烈「單邊主義」、「國際反社會傾向」的國家,一點都不奇怪。

最後,我想解決一種對這次拜登出訪,戰略收穫的認知落差。沒錯,拜登,或者未來不管是誰當總統的美國都一樣,都會積極的推動全球「反中」的戰略設定。表面上,法國、德國、日本、南韓,甚至印度,似乎不願意在「反中」的態度上加碼。表現出某種「打臉拜登」的氣氛。

錯。大錯。拜登雖然沒有成功讓G7、歐盟,甚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公開舉起「反中」大旗,一個「國際反中大平台」好像沒有成功;但其實,美國主導的反中論述是兩階段的。第一階段,其實是用「挺台」包裝「反中」。在建立一個「全球保台大平台」這件事情上,拜登不但成功,而且非常成功。從美日峰會、美韓峰會、G7、歐盟,甚至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都公開表達了「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的態度、關注。要知道,這些都是史無前例的。

幾乎美國的主要的盟友都已經對台海問題表態了。否則,這幾天,解放軍的軍機也不會大規模出海表態。至於,這個「全球保台大平台」能不能夠保住台灣?對台灣好不好?有沒有可能像香港一樣,吃緊弄破碗?台灣人自己想想。台灣只能示範一次。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