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張宇韶】江啟臣始終拿不掉「一中情結」與「民族道統」的緊箍咒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國際關係雖有理念與價值的成分,但多數人始終相信物質力量與實力原則才是最關鍵的組成,不論是權力操作或追求現狀的平衡都是現實主義的核心假設,特別是當國際政治始終處於無政府狀態時。

直白說,現實主義認為必須捨棄抽象空泛的道德主義,因為這些務虛的價值不僅妨害決策者追求實質的國家利益,同時也陷入永無止境的意識形態上的枷鎖。更何況,結合道德論與民族主義的歷史觀往往是統治者自圓其說的工具,透過是非或正邪二元論才能將自己的行為冠上正義的旗幟。

在此背景下,現實主義的觀點孕育而生,取而代之的則是更為具體的行動與理性選擇:「國王要勇猛如獅機巧如狐」是馬基維利的明諺;「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則是英國外交的基本原則;更具有代表性的則是中共「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或「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統戰思想。

民進黨執政後,台灣的內外環境也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就外部而言,由於美中關係出現本質的變化,同時也牽動台日雙邊關係的內涵。就內部政治氛圍來說,「台灣-中華民國-中國」這條政治主軸已逐漸被解構,過去國民黨所以高舉的「以中國為中心」史觀,逐漸被「以台灣為中心」所取代。這也讓中共那種「國共合作-空間抗日-兩岸關係」的論述,逐漸失去統戰功能與現實感。

其實明眼人都清楚主變數在於習近平的內外政策,特別是劇烈改變現狀的眾多作為,嚴重影響區域穩定與台海和平,這使得日本必須採取適當的行動回應客觀的情勢。再深入觀察,台日的政治互動,隨著日本贈送台灣疫苗、防衛白皮書的戰略與東京奧運的舉辦達到最高潮,日本與西方國家自主性幫台灣正名、民眾自主幫地主國與中國對手加油都是微妙的變化,豈是北京一句「台獨力量勾結外來勢力,顛覆兩岸關係」足以解釋?

諷刺的是,一些藍營人士卻沒有察覺這個轉變,反而變本加厲試圖透過「國仇家恨」與「民族主義」煽動支持者的歷史記憶,期待透過簡化的道德二元論否定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同時延續所謂「一中法統」的傳統脈絡:民進黨親日甚至討論正名是邪惡甚至是法理上的禁忌,唯有高舉說不清楚的「九二共識」才能彰顯「以中國為中心」的道統;即便北京無所不用其極要消滅中華民國,即使中華民國台灣在民主政治實踐與多次政黨輪替後,已經有了新的政治意義。

直言之,江啟臣的「別搞台灣正名運動」其實就是這種情緒的投射,與其說是潛意識上的一中情結,不如是透過廉價道德主義賦予自己正義的光環,仍不脫威權體制動員民族主義作為正當性訴求的思想。

很明顯地,江啟臣為了主席選舉,不願意在這議題開罪北京與深藍群眾;但他似乎忘記了,自己就任主席時,何以中共不願意發賀電送抵國民黨中央,不就因為江啟臣當初可能做對了什麼事?

另一方面,國民黨自己在黑台日關係時,可能很難面對以下這個客觀歷史事實:1970年12月18日,毛澤東與《西行漫記》作者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談話時表示:「那些日本人實在好,中國革命沒有日本人幫忙是不行的。」毛澤東的說法不知道藍營人士看了之後做何感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