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張正昀】奮起張眼的國民黨是華人民主的希望

國民黨今天舉行中常會,通過黨主席選舉作業細則,7月24日舉行黨主席選舉。(檔案照)
圖片來源:中央社

《奔騰思潮》授權全文

作者:張正昀 / 中華民意研究協會資深研究員

歷史三峽論: 就看三黨怎麼航向民主

已故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曾提出「歷史三峽論」,自1842年鴉片戰爭到本世紀40年代,是中國為期200年從千年帝制轉變為民主體制的轉型期,這段期間如同行舟於三峽,把舵爭權一不注意,就會「船翻船漏,溺屍如麻」。

如今,距離唐德剛所謂的歷史三峽出口僅剩廿餘年,兩岸敵對意識再起,風雲詭譎,中華民族有沒有智慧同舟共濟駛出歷史三峽,現在已經不好預測。但,有兩個事實不容兩岸各自掌舵者所忽視。

第一個,民主自由是中華民族百餘年來所企望追求的,也是讓中國脫離數千年以來暴力血腥方式更替專制政權的最好方式;第二個,中華民族能不能選擇實踐自由民主體制,本世紀是決定點,錯過了不知道又要耽誤多少世紀,而兩岸關係是中華民族脫離專制統治枷鎖的一把金鑰匙。

兩岸分治七十餘載,臺灣先實施了民主體制,看起來已經駛出三峽,接下來只要揚帆而去,便能隨處瀟灑任我遊,實則不然。無論處於歷史大流之中,或是國際現實框架之下,臺灣民主制度仍否永續,與兩岸關係和中國大陸的變革息息相關。

中華民族若能共同駛出歷史三峽,臺灣經驗在前,中國大陸效仿其後,自此將晴空萬里,長治久安,如果不幸走回頭路,則百餘年來民主追求將付之闕如,百代之後依舊行秦制。

環顧兩岸,有能力領著海峽兩岸中華民族駛出千年以來「歷史三峽」變局者,屈指可數不過三者,恰巧都是革命起家能開創歷史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

中共建黨百年 留給中國人的是「自由寂寥」

中國共產黨將在今(2021)年7月1日邁入百年,百年以來,中共從小黨開始一路走來,歷經數次瀕死復生,最終能在內戰中迫使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在北京建政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建政後從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的內鬥,轉向到改革開放,使中國大陸在短短30年間發展成為世界製造工廠,國民生產毛額也將在10到20年內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讓多數中國人脫貧已是千古紀錄,中華民族已經開始重拾失去的民族驕傲,甚至「民族偉大復興」也近在咫尺。這些重大貢獻,我們不用否認,還要讚許。但是,僅靠這些成績,而不實踐民主自由,真能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中國大陸至今仍然無法實踐「民主」。中共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陽謀,到「六四天安門」的武力鎮壓,再到近年箝制言論自由,在網路空間中築高牆、廣蒐查的專制手段,都與民主漸行漸遠,甚至也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自己對人權保障的規定。再看今年修改香港選制,沒收香港民主未來的情況,中共並未展現出對民主制度的追求,也欠缺對「主權在民」的認知與反省。

或許也由於這種根本專制思維,中共難以從一個民主政體角度來思考如何解決兩岸問題,不夠理解臺灣人心之所向:臺灣人民已然可以不用拐杖站立,中共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卻形同讓正常走路的臺灣人杵著拐杖站立。就像一家提不出能滿足客戶需求解決方案,卻怪客戶不買單,甚至威脅逼迫客戶買單的商家,當然無法說服臺灣人民。若不改弦更張,兩岸僵局只有繼續,民主與民族復興恐遙遙無期。

民進黨的創黨初衷 流進權力污流

在臺灣誕生的民進黨,從黨外運動到創立政黨,從1979年美麗島事件到2000年政黨輪替,到2016年再次執政,這個革命政黨在爭取臺灣民主實踐上,有其不可被抹滅的歷史貢獻。

但是,近20年來民進黨的兩次執政,只見到這個革命型政黨的「道德墮落」,以及路線錯誤所帶來的危害。

「清廉」曾是民進黨的驕傲,但是,第一次執政時,總統帶頭貪腐,再次執政時,派系分贓,政治酬庸,黑金復辟,民意代表涉嫌收賄,清廉一去不復返。

「勤政」也曾是民進黨的招牌,如今用人唯親,違法亂紀,只在乎爭權奪利而無心施政,乃至於2021年發生太魯閣號悲劇,奪走49條人命,傷亡者何其辜!事後還在推託,只求保住政治優勢,民進黨口中的勤政已成笑話。

曾經,「愛鄉土」也是民進黨的號召,現在不僅對空汙問題束手無策,空中樓閣的能源政策更讓臺灣民眾要「用肺發電」,更有罔顧民眾健康的開放「萊豬」進口,執政縣市治安敗壞,槍擊治安事件頻傳,這就是民進黨人愛鄉土的方式?

搞了半天,民進黨與共產黨有著共同的問題,便是太過相信鬥爭哲學。而鬥爭哲學所帶來的危害,又因為選擇錯誤的臺獨路線而無限放大。民進黨已經完全執政卻不敢走向臺灣獨立,承認臺獨路線的虛妄與滑稽,然而,民眾不能知道民進黨臺獨路線的荒謬性,只好訴諸鬥爭,狂批猛鬥一切反對民進黨的人民。

以「抗中保臺」之名關掉立場不同的新聞電視臺,麥卡錫主義也自嘆弗如。玩弄認同問題,挑撥世代鬥爭,鼓勵人民互相仇視,互相傷害,手法嫻熟宛若文化大革命,誠可謂「紅綠一家親」。操弄「去中華,仇中國」,只要能讓民進黨永續執政,文化根本可以拋,戰爭邊緣無所謂,「臺灣人民」在其眼中終究只是個可操弄的鬥爭工具而已。

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進步黨,是當前兩岸各自的掌舵者,倘若合作,二十年內中華民族必能駛出歷史三峽。然而,一個雖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但是自身卻是中華民族實行自由民主制度的最大阻礙;一個具有自由民主信念,但視中華民族復興與我何干。大船仍在三峽裡打轉。

回首國民黨一路走來 不能只有「百年孤寂」

1895年10月10日,國民黨前身興中會在廣州開了中華民族邁向民主的第一槍。1897年陳少白奉命到臺灣建立革命據點,爭取到吳文秀、趙滿潮、容祺年等臺灣青年支持。中華民國建立前後,孫中山先生三次造訪臺灣,或宣揚革命,或指揮起義,當時臺灣才俊支持與投生革命活動者眾多,如翁俊明、杜聰明、蔣渭水、羅福星、廖進平、連橫、賴和、許贊元等。若說國民黨貢獻了臺灣自由民主思想的啟蒙,一點也不為過。連結兩岸,引領中華民族走向自由民主,國民黨的歷史任務與命運歸宿,從興中會創立的那一刻起便已注定。

國民黨也曾不負歷史所賦予的使命任務,歷經11次革命而創立中華民國,成功北伐解決軍閥混戰,遷都南京開創黃金十年,領導中華民國政府對抗日本侵略,血戰八年終取得勝利,收復臺澎,使之免於淪為戰敗國身分,戰後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還都南京舉行制憲國民大會,國民黨治下的中國大陸,雖然「民主」制度因為動亂與戰爭而有所限制,但是在思想、言論、宗教等各種「自由」開放程度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國共內戰推遲了中華民族實現自由民主制度的進程,國民黨在與共產黨的鬥爭競逐中,有功亦有過,兩次清黨手法殘酷,留下國共互不信任的後患。而228事件處理失當所造成的悲劇;實施戒嚴,遷臺後一黨專制,為了清除內部共黨勢力引發白色恐怖,這些過失國民黨責無旁貸。但,於此同時,國民黨保住臺灣護下中華民國最後一口氣,產業改革引領臺灣成為世界資通訊科技重鎮,經濟起飛,奠定民主化基礎,最後解除戒嚴,逐步實施民主,還權於民,國民黨的這些功績同樣值得被讚揚,不能忽視。

然而,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國民黨卻喪失了在兩岸與國家認同的大部分話語權。這樣的失語,當然可以歸咎於諸多因素,但是,擁百年底蘊卻一朝無語,實在不是這個歷經兩甲子有餘,走過大時代動盪而不沒之政黨該有的表現。進入21世紀的國民黨,似乎因為不再反共而陷入迷惘,擺脫不掉統獨泥潦,有心連結兩岸卻進退失據,彷彿忘了自身有更高的歷史使命。但,難道只有撇開「中國」的臺獨,或不分青紅皂白的絕對「反共」,才能找到出路嗎?

國民黨的黨人們必須重新審視歷史,正視國民黨過去的是非功過,從歷史總結中尋出使命,找出實踐方法,否則國民黨只會在拋棄歷史的同時,被歷史所拋棄。

國民黨是能開創歷史的政黨,也是目前兩岸三地,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中華民族復興情懷以及自由民主精神的政黨,唯一一個能連結兩岸,散播中華民國民主實踐經驗的政黨,也是唯一一個能「保臺護國」的同時,又喚醒對岸民眾追求民主的政黨。就看它能不能奮起張眼,看得更高更遠。

這些要求過於夢幻,期待過高,甚至不符現實?回到127年前,以當時的條件與現實環境,孫中山先生組織興中會,目標要發動革命推翻滿清,豈不更加夢幻?但是國民黨的先賢先烈做到了,而127年後的國民黨人們,卻只能望其興嘆?看到民進黨、中共,以及美國,都畏畏縮縮膽小如鼠,未戰先敗?

127年過去了,孫總理所期盼的革命目標,國民黨達成了?革命如果尚未成功,同志是否仍在努力?

國民黨只能空抱百年孤寂圖眼前利益的苟且,還是能自省歷史繼往不負開世太平的志業?

國民黨曾經是無懼創造歷史的政黨,現在的國民黨是否還有勇氣掛起雲帆濟滄海?

「保臺護國」是當仁不讓的責任,但是「自由中國、華夏歸心」是否仍為國民黨自認的歷史使命?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國民黨人,仍懷志乎?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