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戴發奎】正名不成 台灣必亡

R.O.C.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交通部長林佳龍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針對中華航空的英文「CHINA AIRLINES」跟對岸中國航空的英文「AIR CHINA」十分相似,確實會讓外國人搞不清楚,但若改名,則可能影響航權的爭議,這無涉統獨,也不是要破壞現狀,只是要讓台灣正名,並強調,「我們不是要代表中國,我們只是讓台灣不被中國代表」。

早在100年前,也就是民國初年,就曾出現過比正名更為激烈的風潮,那就是廢除漢字。因為滿清的種種喪權辱國,導致人民失去民族自信心,從政治、軍事到經濟全面學習西方,尤其認為漢語是這一切的阻礙,於是「五四文化運動」(中國大陸稱「新文化運動」) 的一些知識分子帶頭廢除漢字,欲改和後來越南的同樣方式,以拉丁字母表現漢字和本國語言,這些知識分子不僅有共產黨員,還包括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吳稚暉,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中國同盟會成員也是北大教授的錢玄同。

吳稚暉曾在《新世紀》撰文激烈鼓吹廢除漢文,「謂中國當廢漢文, 而用萬國新語」,錢玄同主張先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向別人看齊。他給胡適的一封中說「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須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於是才有後來魯迅「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驚世駭俗言論,以及中國大陸改繁體為簡體的果。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說「盡改漢字為諧聲」,蔡元培說「漢字既然不能不改革,盡可直接改用拉丁字母。」,他們共同的主張和越南國父胡志明如出一轍,漢字對於掃盲工作太難。漢字有七難:難識、難記、難學、難認、難寫、難學、難用,且上千年來,漢字都被上流社會壟斷,有錢有閒的人當然可以慢慢學習漢字,一般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哪還有時間學習這麼難認難寫的漢字。如不能解決這七難,世界公有的新道理、新學問、新知識就不能很便利的為中國人所用。

拉丁字母就不同,拉丁字母只有26個字母,排列組合就可以表現出所有漢字,還可以清楚表達所有的音節,加上本身就會說漢語,對於一般人認字非常容易,掃盲自然容易成功。

確切說法就是漢語拉丁化,以拉丁字母拼寫漢語,比中國更早廢除漢字的越南,19世紀開始普及法國傳教士設計的羅馬字,漢字完全被停用是在1919年廢除科舉之後。

廢除漢字運動之所以沒能成功,一部分原因歸功於「注音符號」的出現,使得「漢字不利於掃盲」的觀點失去支持。注音符號是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布。人們只要透過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就可學習漢字,讓認字變得簡單。中國大陸則到了1958年,改注音符號為「漢語拼音」。

無論是激烈地要徹底廢除漢字,還是強力保衛漢字,亦或是走拼音化發展的道路,都是那些大知識分子們面對弱國強敵的一次救國運動。目前,中國大陸主張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具有穩定性,不再推行漢字拉丁化,也不再簡化漢字,反而根據社會實際用字情況恢復了部分異體或繁體字。

回到今天看台灣的正名運動,為華航正名,為六都正名,只要出發點是為了增進人民福祉,就如同孟子說的『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自己反省,覺得自己是正確的(不亂),那麼縱然面對千萬人,我也勇往直前,如同100年前的那些大知識份子,革老祖宗的命(漢字)又如何,若是出於政治計算,就顯得黯淡淺薄敗絮藏心。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