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濁水】蔡英文獨裁?獨而不裁

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在舉世稱讚台灣的民主成就,頂多如金融時報評價說台灣是有瑕疵的民主時,藍營慷慨激昂嗆蔡英文獨裁,完全被自由世界當笑話。落得如此,是因為藍人只對了一半:蔡總統是獨而不裁,不是獨裁。

10月23日陳柏惟罷免案投票,國民黨創下了全國、更是全球第一個以言論責任對國會議員罷免成功的輝煌紀錄。過三天,台灣民意基金會發表民調,核四、萊豬、公投綁大選、藻礁四項公投,民進進黨都將以懸殊的差距落敗,國民黨振奮之餘,主席嗆聲總動員,乘勝追擊,過關四個都同意,並進而顛覆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順手拿下2022年選舉,再取2024。民進黨連忙回嗆四個不同意。

當時台灣民意基金會發表的民調,有令國民黨驚喜,民進黨恐慌的現象。

一、四個不同意和四個都同意的差距很大。核四46%比41%,差距5%;反萊豬68%比28%,差距40%;公投綁大選57%比34%,差距23%;藻礁48%比30%,差距18%。

二、四個差距中,最麻煩的萊豬和公投綁大選兩項,和基金會在六個月前的調查相比,呈現擴大的趨勢。萊豬擴大10%,公投綁大選擴大11%。

早在去(2020)年底,香港曾經有改革色彩的大中國主義雜誌亞洲週刊,洋洋灑灑列舉了許多蔡英文政府政策和民意背道而馳,是新威權主義,展現了獨裁作風的例子。其中雖然有謬誤或過度推論的,但是也確有適切的。於是國民黨就拿四項公投猛烈砲轟蔡總統果然獨裁。

民進黨長期在失敗主義下冷處理四項公投,現在大受罷免陳柏惟和四項民調震撼,態度大變,終於破釜沉舟。非常神奇的,效果居然立杆見影。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調後一個月中,有台北智會、TVBS、美麗島電子報等幾家民調陸續公布,發現四項公投支持反對的民意急遽變化。

國民黨全勝的四項,到11月底,核四、藻礁兩項已經敗給民進黨,公投綁大選一項幾近拉平,明顯優勢的只剩下萊豬一項,但是贏面仍然鉅降,從40%降到剩下18%。到公投當天國民黨會不會落得四敗之局,眾皆摒息。

無論如何,民意如流水,既令藍綠皆驚,也令國民黨拿四項政策證明蔡英文一意孤行行,獨裁,逆民意而行站不住腳。

四大公投民意變化。圖表來源:作者林濁水自製
四大公投民意變化。圖表來源:作者林濁水自製

假如把民調的時間往前推,我們更將發現,續建核四、反萊豬和反對三接傷害藻礁這三個老議題,在過去幾年民眾的支持度都是持續上升的。例如2013年支持重啟核四的只有18%,但是一路上升到今年10月最高峰時,以42%勝過停建的38%。

換句話說,大約從蔡英文當總統開始,一直到今年10月,四項公投,國民黨走在民意一路奔向好的方向。才一個月,民意大變,大大令人稱奇。

更令人好奇的還有,雖然可能翻盤,但馬上就要投票了,剩下的時間太短促了,夠用來翻盤嗎?如果強力反擊就可以翻盤,為什麼不早一點著手?

劇烈轉折,藍綠各有各的漂亮解釋,藍的當然不客氣地說,還不是因為獨裁,是獨裁的蔡政府肆無忌憚地動用國家機器和網軍的結果。真的嗎?

所謂獨裁,既指把權攬在一人手裡,同時遇事乾綱獨斷。就權攬在一人手裡這一點,在蔡總統身上,可以舉的事例很多;但是很意外的,亞洲週刊所舉的例子,有許多並不高明,尤其不夠深入。事實上,從憲政體制上最能深入了解領導人是不是獨裁,例如談論蔣介石的獨裁威權,首先提到的一定是他建立了父子相傳的終身總統制;論及習近平,一定會從2013年成立由自已兼任組長的六個領導小組,架空國務院,把決策權直接搬到自已底下開始。

現在回過頭來看蔡英文,最近最貼切的例子是她以「推薦」為名,「沒收初選」,把縣市首長選舉的提名權全都掌控在自己手裡。在她的策略中,22個縣市,不經總統提名的,只剩下3個,這夠離奇了。這對民主造成了雙重的傷害,第一重傷害是限縮了民主體制自由競爭的核心價值,這一點淺顯易懂,不多說明。第二重傷害是傷害了民主體制,尤其是民主總統制特別重視的分權制衡原則。

民主政體中總統制如美國,由於強大的行政權属於總統,就特別強調分權制衡以免走上獨裁。在中央的是三權分立水平制衡,也因此不可能有總統提名國會議員參選這一回事。但是蔡總統上台後卻強化了自己對不分區立委的提名權,也掌控了國會議長的人選,這都是美國總統不敢想像的。中央三權分立水平制衡之外,總統制還特別強調中央地方的垂直分權制衡,所以美國人很難想像,哪一個總統,大膽到要沒收地方選舉的初選,連川普都不敢。有人替總統辯解說政黨是民間團體,黨內民主與否不干外人的事,這完全錯誤,因為我國人民團體法,學來德國政黨法的精神,認定政黨有參與形成國民意識的功能,所以第49條明定「政治團體應依據民主原則組織與運作」。

然而,她對收攏權力到獨自一人身上的做法,上面段落中提到的只是一部分而己。2016年她剛剛就職,就在總統府設置了常態性「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整合府院黨,決定國家重大政策交由行政院長執行。這是個架空行政院的太上行政院會,被指違憲擴權,連她提名的司法院長許宗力都不得不說「確實要再進一步考慮」。最後由於受不了民主平台不斷地「干擾」,才告一段落。

另有被提名大法官的學者,在立法院答詢認為我國已經是總統制所以沒有違憲問題,這樣答覆令人驚駭。因為如果真的算總統制了,總統的確有設協調會的權力,但姑且不論將和憲法明文規定行政院為最高行政機關的牴觸,而總統制必須有配套的行政立法制衡機制,在該接受的機制還沒有時,就讓她擁有總統制的行政權,完全不符合總統制嚴格權力分立制衡的原則。換句話說,等於認可她可以擁有總統制總統和內閣制總理的雙重權力,卻又拒絕總理和總統分別在其體制內應接受的權力節制或制衡,無論如何,這個立論的心態令人吃驚。

而雖說是做重大決策,但是「決議」的事情小到處理日本食品公聽會遭黑衣人鬧場的事。另外,和抓大放小的李登輝迥然不同,反而和被稱「馬科長」的馬總統一樣,愛對小事發號施令。蔡英文還曾公開親自打電話到煙酒公司交代政策,也突如其來地公開叫停機車加裝ABS政策。

最奇怪的是,林全在她當黨主席時就替她主持智庫,縱使和她有長期密切關係,但是仍然對他非常不放心。蔡英文為了強化掌控,在「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之外,她多管齊下深化對行政院的掌控。

一、她選擇獲得一般民眾高度支持的,或她過去生涯中向來陌生,但是進步分子高度支持的重大議題,當作她成就大功業的議題,切割各五院的職權,在總統府設立年改、轉型正義(原來是真相和解)、原改、司改⋯各種委員會會。這種收攏原來屬於院級權力的途徑,雖然和習近平設各種小組架空國務院有強烈不同,一個是全面概括性的收攏權力,一個只是議題性的切割性的收攏,但是收攏的本質是一樣的,在各自的憲政史上,同樣屬於開天闢地的創舉。

二、她發明了「大政委小部長」體制,由她親信出任政委,形同「監軍」掌控各部會政務;她還不時跳過林全,叫部長到總統府開會指示,令生性溫和的林全都不得不火大。

三、蔡英文「小化」部長的領導策略還有一項。那就是民主國家慣例,部長的任命都扣緊其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和政治基礎,也因此內閣制國家的部長幾乎全由國會議員兼任;甚至總統制的美國,內閣部長不是當過州長、國會議員的,就是大企業的CEO,沒有經過這樣歷練的,所謂專家學者或高階公務員大體只占10%。只是兩蔣威權統治的基本原則是弱化國會地位,並因此也弱化了部長的政治性格和能力以方便威權統治,所以長期內閣閣員是高階事務官或學者出任。李登輝當了總統後,為扭轉到民主國家的常軌,要求蕭萬長在出任閣揆前得先當選立委,陳水扁基本上沿著李登輝這新方向走;但是馬英九一當總統,馬上擺回兩蔣技術官僚學者內閣的傳統,接下來就是馬規蔡隨。

四、人事布局上在行政院和國會中,和過去歷任總統相比,蔡英文部署了最多的社運人士,她別開生面的做法,無非擺脫民主國家政黨政治的常軌,讓自己行使權力更加自由。

五、民主國家通則是內閣制國會議長要和黨保持距離,不兼黨職以求中立;但是總統制,為求分權制衡,國會議長是黨會黨團的領袖。奇妙的是,蔡英文自認我國是總統制,卻創幾十年來的新做法,國會議長中立,退出黨職,這一來,議長制衡地位就被剝奪了。

六、兩蔣時代,國民黨重要部長、立委、中常委,地位崇隆,兩蔣和部長在政是長官部屬,但在黨內關係便是同志、和中常會主席和中常委關係,而不是長官部屬關係。陳水扁時代,中央官員為當然黨主代表或中常委等黨職也是這個意思,但是她取消了這制度,於是長官便剩純淨的長官部屬關係。事實上她還叫大法官到官邸申斥,連大法官都被當成部屬了。這樣安排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黨不扮演政策中介的角色澈底弱化了,只成為她掌控國會的機制。

七、儘管民意低迷,但是蔡英文非常自滿於這樣布置下來的權力編織,縱使蔡林組合在執政後,民望崩潰的速度幅度都打破紀錄,不滿一年就成為10%總統,她不為所動,一直要到民眾一面倒地要求換閣,才終於在林全力推之下由賴清德接任閣揆。然而連林全都不放心的蔡英文,安排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閣揆交接記者會,叫前後任院長一齊在她主持的公開記者會,強調舊閣揆做得夠好了,並洋洋灑灑地把舊院長的舊政策整理成七大方針,訓示新閣揆必須照單全收,不得逾越。如此為展現統治權威而挫折被社會期待可以救總統聲望的新閣揆鋭氣,實在非常奇特。

八、由於閣揆在憲法中地位崇高,而且有主動的組閣權,至於總統的任命閣員,雖然總統必要時可以否決,然而畢竟屬於被動的仲裁性質。2018年義大利總統為「保衛歐元」 否決財政部長人選,義大利被認定是「純粹內閣制」國家,事實上義大利政黨政治問題多多,經常依賴總統行使仲裁權而穩定局面。一旦換閣揆,必事關重大,一般總統會尊重閣揆更換閣員的幅度,但是在蔡總統任內,新閣揆更動部會首長的空間被壓縮到幾十年來最小的程度。

九、一旦有政治爭議,便有種種小道放話出自總統府,以彰顯總統比閣揆或其他政治領袖英明,做法非常奇特,是為幾十年來,幾位總統在位時未曾有的作風。

十、除此之外,陳水扁當政時,雖然民進黨當權力基礎力挺了,但是陳水扁仍舊需要特別忠誠的嫡系派系。蔡英文也沒有不同,但是她嫡系中爭議人士比例特別高,更有令人側目的四大門神,如此性格派系創民進黨建黨以來所未曾有。

蔡總統強調,她當總統,憲法造成了她的「羈絆」,這一點,她的看法和社會普遍的講法相反,社會多數認為總統有權無責,但是她的看法相反。無論如何都是憲法規範有窒礙難行地方的意思,遇到這難題,普遍講法是要修憲,但是她反對,也應付地說修憲,但是她避開總統/閣揆的權責問題,而把焦點轉移到廢考監兩院上面。蔡英文說可以處理,而她的處理方式就是運用如上面所述的繁複曲折的巧門,遊走於違憲的邊緣地帶。她這些奇妙的部署運用得最得手的,是林全當院長時,不幸也是政績最不被滿意時;到了求蘇貞昌力挽2018選舉大敗頹勢時,才以承諾只管國防外交兩岸,而內政全由蘇負責,她不干預的條件自我節制。

無論如何,殫思竭慮以權集於一人的,她是台灣幾十年來所未曾有,其程度比兩蔣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見她強調大家必須了解她的意志力,並不是隨便說說而已。確實在鞏固自已地位費盡心思上充分顯現。然而,兩蔣屬於獨裁總統固然沒有爭議,但獨裁卻不能說到蔡英文身上,因為蔡於權固然獨攬,於事則思考再三猶豫不決而一點也不乾綱獨斷。

這種決斷風格,2018年11月選舉大敗後,蔡英文有一個非常犀利的夫子自道:做了決策後,為了「降低社會衝突」,「刻意在價值分歧的議題上,選擇沉默或模糊」。但是「人民不會因為我的沉默而停止分裂。支持者不知道要如何辯護,反對者則聲音越來越大。我們被夾在中間,想要求取兩邊的平衡,卻被兩邊攻擊」、「政治要明快,要有節奏感,要讓人民有感。政治其實就是給答案」。

她這段話的經驗基礎,不必懷疑,講的就是推動年改的經驗。她拋出了年改議題,也在總統府搭了共識會議的超級大舞台,讓各路兵馬在舞台上廝殺,但是要怎麼改,她檢討說,她價值立場是「模糊的」,她又說是不「給答案」的。

她的如意算盤是雙方廝殺的烽火不要燒到她的身上。她丟出議題後就像童話故事裡的公主在看騎士比武一樣。然而,人類社會價值的衝突向來是慘烈的,於是在沒有方向之下,支持年改的廣大庶民,加上民進黨團和陳抗人士都「聲音越來越大」,她落得「被兩邊攻擊」。換句話說,改革派和反改革派對她都不滿透了,甚至經常被陳抗人士追,被迫進機關選擇走後門不走前門。

只是她的反省雖然犀利,但是在此後推動政務時,卻又繼續重蹈覆轍。例如,轉型正義一事,在正義與和解的價值衝突中無法做成權衡決斷,她甚至一面高嗆轉型正義,一面提名美麗島案起訴王拓的檢察官謝文定,兩邊討好,令人不知正義的價值何在。

她的話固然犀利,肯定沒有人描述得更深入貼切。但是這段話也大有問題,因為她似乎不了解價值決斷正是政策的核心內容,所以才會說做了決策,但價值模糊。也許正是這個錯誤的認識,使她不斷重蹈覆轍。

公務員政治領導就是價值領導長期,官僚體系訓練所致,由於價值何在一直模糊,進展困難,便把要在總統府成立的真相和解委員會改成促轉會,推出總統府丟給行政院。到最後促轉會既做不到正義,更做不到和解。司改也一樣,民眾對司法改的焦點一直為什麼不能建立民眾可以信服的法官淘汰制上面,然而這正她最希望模糊處理的。現在美豬公投會落到如此困窘,也是因為走上了同一條路徑。

馬總統因為不開放美豬,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被美國喚停。所以蔡英文很知道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曹啟鴻就是肩負這個重任就職農委會主委。然而開放美豬進口,勢必遭受國民黨和民粹食安主義者強烈攻擊本來就應該在意料之中,不料一旦受轟,政府就讓曹啟鴻下台,這太莫名奇妙了,豈不是向民眾承認美豬的確不該開放。等到爭議進入修法階段,衝突升高,接連的措施,像學童午餐只吃本土豬、國軍不吃進口豬,一樣樣都形同承認美豬的確有毒不能吃。最後立法院表決時,3位立委跑票,黨團成員沸騰,但是英系立委卻全力護航,最後只好輕輕放過,一連串的做法是她2018年所說的價值模糊的再現。她立場模糊的風格,民眾眼中便是心虛,民眾支持開放美豬的信心一再挫折。毫無疑問,今天反美豬公投,就因此成為四項公投中民進黨最難攻克的一項,便屬必然。

蔡英文不只是在價值決斷上有困難,對情境的結構性理解似乎也有困難。這一點在重用宋楚瑜,靠私人和宋的情誼去喬被國際局勢所制約的兩岸關係,而自取其辱,是為典型。於是蔡英文縱使有過人的意志力,但遇事瞻前顧後。一旦遇到重要政務進程必然時間很長處理,時間還可以讓她猶豫再三,直到最後,但是遇到國際性的危機處理時就要命了。像反送中的陳同佳殺人案,對於要不要求引渡,怎樣引渡;或是對南海國際仲裁案突如其來宣布太平島不是島嶼事件要不要護漁,誰去護漁,要不要法辦帶頭護漁船長,全都在事件發生前後十天內立場反反覆覆,矛盾百出。

回顧上述幾項重大件,蔡英文都並不具備乾綱獨斷的決斷力,而且經她2018年反省後還一再重蹈覆轍,只能說,做價值判斷對她來說是件非常困難的事,這可能是長期在國民黨官僚體系養成的習慣。畢竟,做好價值決斷是政治家的事,不是官僚的事。於是,雖然在權力,尤其人事權力的掌控上她獨於一人傾向有過人的傾向;但整體領導風格還是獨而不裁,她絕對不是什麼獨裁總統。

無論如何,一個國家的總統獨裁是壞事,獨而不裁也不是好事,兩岸情勢這樣緊張,遇到這兩類總統都會更令人擔心。然而,台灣的奇蹟是,居然由於中國日益專制獨裁,對港對台壓力陡升,產生了一般國家的所謂聚旗效應,使她低迷的民望大幅上升;再遇到中美經濟大戰,台灣反而大幅得利,台商回流,美國加碼投資,出口暢旺,尤其讓台灣得來千載難逢的產業脫胎換骨契機。再加上醫療體系建全,有效克服了冠狀病毒危機,甚至疫苗戰略荒腔走板都得到美日大力支援而過關。

於是蔡英文縱使獨而不裁,造成問題多多,但是終因世局大亂,亂不到台灣,台灣反而蒙利。再加上台灣人民長期在經濟、健康等等領域累積下來的實力,終冲銷了朝野兩黨和國家領袖種種令人擔心的心態、做法和能力;而她也因台灣而貴,備受國際稱贊。無論如何,台灣還是幸福的。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