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盧宸緯】招收境外生,不能只是擴增對象

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教育部公告於110學年度小規模試辦「非洲菁英人才培育計畫」,自110年9月起,於醫療、農業、華語教育、資訊、商管等五領域,由台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及東華大學辦理,透過「特定領域學位專班」、「短期專題研習班」、「推動我國大學校院聯盟合作」等模式,希望招收非洲菁英人才來台就讀碩博士學位、培育高階人才及辦理大學校院聯盟合作。此項新計畫的立意雖值得肯定,但也讓人擔憂,教育部的境外生政策內涵,難道只剩下「擴增對象」?

確實,少子女化趨勢衝擊我國高教本地生源,再加上全球化人才競逐趨勢,擴大招收境外生源實有必要。根據筆者以我國本地生多以公立優先的選擇模式推估,在117學年度,我國高教的本地生人數僅剩目前的六成五,私校的本地生人數恐僅剩目前的四成八;換言之,未來7年內,恐有超過五成的私立大專校院將面臨生存危機。

然而,由近年來政府推動的高教境外生政策可見,比起擴大境外生源對象,我國在法制、學習及生活環境等面向是否完備、是否對境外生友好,才是需先盡快改善的當務之急。以政府自105年開始宣示大力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為例,在教育方面急促推動、急求績效,並未提供大學校院政策準備期,導致大學校院必須在短時間內直接面對開發新南向生源的壓力,出現學生受剝削成為血汗學工、辦學品質參差不齊等亂象;甚至印尼政府還曾主動抵制,宣布自107學年度第二學期起,不建議印尼高中畢業生來台就讀四技。

而後,自109學年度起,在疫情衝擊下,境外生群體又長期面臨入境延宕及入境序位殿後等窘境,境外生雖多次透過召開記者會、發布新聞稿、於社群媒體發聲等途徑呼籲政府積極解決其所面臨的困境,但目前仍有諸多非獎學金身分的華語生們無法入境。在這些問題還未見政府有效處理之時,教育部又宣示要將非洲菁英學生納入重點計畫,令人擔憂,類似情況是否會重複發生?我國高教品牌在國際上的名聲,是否會再遭重擊?

筆者呼籲,政府在擴大招收境外生的同時,應先思考並確認,我國招收境外生的整體環境,包括入境、簽證、居留證核發,以及就學、生活環境、政策法規等,都準備好了嗎?政府是否能給我國高教充足的時間與資源,先完備招收境外生的校內環境?未來若再遇疫情大流行,除了長期延後入境外,是否能比照先進國家經驗,為境外生提出更積極、更具彈性的因應措施?

境外生不該成為政府滿足自身績效表現,以及我國高教生源需求的工具。我國高教的境外生政策,不能只是思考擴增對象,而是應該先在相關法規、就學、生活環境等層面,以對境外生有更多同理的態度,為境外生建立更友善、更完備的措施。如此一來才能為我國高教在全球人才競逐上,創造更長久、更有效的競爭優勢,同時展現我國對人權的深刻重視,還請政府深思。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