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翁履中】「台灣人的」代表處,會是和平獨立的契機?

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作者為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全球拓展合作計畫負責人&政治系助理教授

外交部宣布將要在立陶宛設置台灣代表處,作為台灣重新搭起與歐洲國家交流的起點。對台灣來說,能夠成功與外國建立連結當然不是壞事;不過,首次使用台灣作為駐外單位的名稱,卻引起不同觀點的爭論。

支持方看見的,是台灣朝向正名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而台灣似乎有了可以用台灣為名,爭取支持甚至和平獨立的契機。但是反對者則認為,以台灣作為外館名稱,是三分外交、七分政治的政治操作,擺脫的不是中共,而是中華民國。

如果不要急著從政治立場來做判斷,而是針對國際現實來討論,或許較能理解邁向獨立不是改變名字就能解決。

能夠獲得友邦的支持,而且還是跟中國大陸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建立連結,無疑是外交上的一大突破。不過,這個外交突破的背後,其實仍有中美競爭的痕跡。

美國在台協會在第一時間就發出聲明,支持台灣與立陶宛互設辦公室,聲明當中特別強調,美國對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始終表示樂觀其成;不過,美國也重申對台灣的支持,現階段沒有打算偏離一個中國原則。

從反應的速度來推論,美國很有可能事先知情,並且還是鼓勵立陶宛勇敢跟台灣交流的背後推手。事實上,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在今(2021)年6月14號,才參與了波羅的海國家跟拜登的高峰會,在會議中瑙塞達總統直接向美國建議,立陶宛願意讓美國駐軍立陶宛。表面上是希望美軍在中歐地區可以具備快速反應的能力,維持區域穩定;但是,另一方面,立陶宛更希望藉由美國的力量來守護國家。

由於近期立陶宛堅持不引渡白俄羅斯反對黨領袖科列斯尼科娃(Maria Kalesnikava),導致與白俄羅斯關係緊張,讓全國人口數不到三百萬人的立陶宛,必須更加務實地思考如何才能獲得美國更強力的支持。在中美競爭日益白熱化的時期,選擇跟美國站在一起,力挺台灣民主,除了能跟台灣進行經貿交流的目的之外,立陶宛也希望有機會得到美國更多關注。

立陶宛有自己的盤算,台灣當然也是如此。試圖爭取台灣獨立的政治人物其實很清楚,倘若真要追求台灣正名獨立而且美國也不再有限制,政治人物們至少要在「武獨」及「和獨」兩條路中做出選擇。

武裝獨立顧名思義是指透過兩岸的軍事衝突,用戰爭來定輸贏,一決勝負的結果,將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況且美國已經表態不支持台獨,導致台灣能不能打贏這場獨立戰爭,就是全力支持台獨的朋友們必須思考的現實。畢竟嘴巴上說要為了國家不惜一戰太容易,但要政治人物賭上自己的政治資本,讓台灣百姓看到追求獨立要負擔的成本卻沒人願意。

如果覺得武裝獨立太不切實際,那麼和平獨立該怎麼做?藉由美國的協助,讓台灣有機會拓展外交關係,這次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並且以台灣為名,就是逐步爭取支持的一種和平獨立方式。透過與願意支持台灣民主的國家交流,協助台灣增加在國際社會的參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方式,絕大多數還是以非官方的身分;畢竟面對占據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各國都在覬覦廣大中國市場以及勞動力的優勢。因此就算台灣有了美國和日本甚至歐洲國家的支持,想要在聯合國當中爭取過半的會員國支持,想走和平獨立路線恐怕成功機會也不大。

回到最初的問題,立陶宛代表處的名稱上使用「台灣」或是「台灣人的」,真的能讓台灣緩步走向和平獨立嗎?坦白說,在台灣政治分歧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不難想像外館名字改變,會讓不少台灣民眾得到了感受良好的剎那,甚至有人會覺得是擺脫了中華民國。

可是在此同時,也許應該思考,當政治操作把社會上願意對不同立場的包容消耗殆盡,未來再喊「中華民國台灣」,還能團結得了誰?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