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蔡增家】G7外長會議,美國抗中聯盟的起手式

LONDON, ENGLAND - MAY 05: European 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on for Foreign Affairs Josep Borrell (bottom R) leaves the G7 foreign ministers' meeting on May 5, 2021 in London, England. Representatives from G7 countries are meeting face-to-face for the first time in two years, ahead of the G7 Leaders’ Summit to be held in June. (Photo by Adrian Dennis - WPA Pool/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在倫敦舉行的七大工業國(G7)外長會議,會後聯合公報上,左打中國大陸,關切中國政府對新疆及西藏的人權迫害;右打俄羅斯,指責俄國試圖迫害民主,威脅烏克蘭安全與穩定;並發言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論壇(WHA)及世界衛生大會(WHO),G7外長化身為美國政府的對外傳聲筒,可見美國拉攏G7策略之成功。

從公報的表面文字來看,G7的成員國(美英法德加日義)大多是美國的西方盟友,過去長期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也力挺美國所布建的全球經濟體系;例如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金融海嘯時歐盟各國也慷慨注資給美國的問題銀行。而G7這篇長達一萬多字的聲明,猶如美國政府官方發言複製貼上,在歷經川普時期的動盪不安後,七大工業國仍然堅決站在美國這一方,成為美國布局多邊主義的最前線。

過去以來,G7一直是全球七大工業國關注經濟議題的主要平台,也是合作解決金融危機的主要場域。而如今G7將觸角逐漸延伸到政治、軍事議題上,這次不但關心中國的人權議題,也關注俄羅斯的民主議題,更關切台海的軍事議題,今後G7會不會成為美國抗衡中俄兩強的多邊組織,值得後續關注。

從公報的文字意涵來看,有人認為這是G7首度關切台海安全議題,以及台灣參與國際空間;但這也是G7首次在聲明中指責中國,稱北京當局是「霸凌者」,利用自身經濟力量影響他國。而過去G7大多將矛頭指向俄羅斯,2014年還因為俄國出兵入侵克里米亞,凍結俄羅斯在G8的會籍,改稱為G7。

這次G7也毫無懸念地指控克里姆林宮充滿惡意,非法在烏克蘭邊境部署軍隊,並散播假消息來破壞其他國家的民主制度。由此可見,俄羅斯及中國兩大破壞世界秩序的強國,似乎才是G7聯合聲明的主旋律,台灣議題只是附帶的一盤小菜。

再深入來看,G7對於俄羅斯與中國的態度,仍有些許異同,力度輕重也大不相同。俄國方面,著重在應對烏克蘭邊境的軍事演習,以及打擊俄羅斯的宣傳與假訊息。對於中國,則是要加強集體行動,力阻中國強制性的經濟行為,以及對台灣的軍事威嚇。可見美國並不想要兩面開戰,仍然想要維持美俄關係的穩定,以為美俄領導人高峰會營造良好的氛圍。

再從互動的模式來看,這是拜登上台後,美國意欲聯合其他盟國共同抗衡中俄兩國的重要一環。這次除了G7的外長之外,還有歐盟及東協國家參與,之後7月的G7領袖高峰會,還會陸續邀請非洲國家的外長參與。過去在川普時期,大多由美國單獨對抗中國及俄羅斯;如今美國拋棄過去單邊施壓的雙邊主義,改由拉攏盟國的多邊主義外交;而G7外長會議,似乎成為美國啟動多邊主義抗中的起手式。

只是,在G7成員國中的法德義等國,在中國都有相當龐大的經濟利益,這讓它們在抗中力道上,便顯得格外小心翼翼。之後會不會轉為口惠而實不至,則有待後續觀察。這讓美國與G7工業國家當中,出現路線上的合而不同。

其次,美國內部在抗中路線上,也出現不同的聲音,美國國安會印太戰略協調官坎貝爾,強調美國對台戰略,仍然應該維持戰略模糊,選擇戰略清晰將對美國有不利之處。而國務卿布林肯也說明,美國並無意打壓中國,但會全力捍衛國際規範,可見軟硬兼施策略,仍是美國對中策略的主軸。

由此可見,拜登上台之後,美國改變過去單邊主義的抗中模式,改以拉攏盟國形成國際的集體壓力;美國在美中關係維持模糊戰略,但在多邊主義上卻是採取戰略清晰。

從G7外長這次的聯合聲明,再加上接下來的G7領導人高峰會,以G7為軸心,逐漸從歐盟擴散到非洲國家,這可以看出,美國以多邊主義抗衡中國,似乎才正要開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