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詹為元】五倍券是百貨公司周年慶?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國民黨青年部副主任

行政院22日上午開放五倍券數位綁定,連同各部會總共有八大加碼券登記也一起上路。行政院特別指出:「自10月11日起到11月5日,連續四周天天抽籤,每人每周都有一次中籤機會,最多可抽中四種不同加碼券。」大家有沒有覺得這段文字很熟悉,很像是百貨公司周年慶會出現的促銷用語。

這次五倍券極其複雜的領用與加碼規則,讓人再次想起到底為什麼不發現金?馬英九時期的消費券是因為遭遇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民眾對整體制度失去信心與經濟崩盤的預期性導致不敢消費,這屬於「人禍」。面對人禍,政府必須施展刺激作為來激勵民間消費。

新冠肺炎則不同,屬於「天災」,民間消費力並沒有因此縮減,大環境的經濟尚屬活絡,從股市上萬七可見一斑。民眾不敢出門消費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疫情導致不願外出,只要疫情趨緩就能恢復過去基礎的民間消費。所以政府需要刺激消費,最核心的根本就是將疫情盡早控制,而不是搞一堆名堂,三倍券、五倍券、加碼券、各種券,搞得民眾眼花撩亂,想要領券消費還必須抽籤。

疫情之後,許多社會連結與活動方式產生改變,過去實體活動都轉為虛擬,這也造成不論是口罩預約、疫苗預約、到現在五倍券預約都要麻煩我們的唐鳳大政委出馬。但我不禁想問,請問這樣子的預約與抽籤平台,一般百貨公司的電腦工程師做不出來嗎?技術含量到底有多高?

再者,上次三倍券時,頂多是藝FUN券、農遊券、動滋券以及客家券四種加碼而已。但這次林林總總共有八種加碼券,連國發會都能加入發行搞出一個創生券。各部會競相在這次加碼券的競賽裡露臉求表現,但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這些加碼券的預算從哪來?全部都是人民的納稅錢。政府發送振興券來刺激消費尚能理解政策意涵,但是各部會各種加碼,結果卻不是雨露均霑,而是特定幸運兒才能得到,這樣豈不是慷他人之慨?拿全民的納稅錢來討好特定人選?

我認為把納稅錢拿來當作附加的恩惠,本身就是極度不妥適的行為。我就不懂同樣是花我的錢,為什麼隔壁小明幸運抽到,但我有付出成本卻無法得到補助。政府如果真的要振興國旅、餐飲、原鄉、農業、藝文、體育、客家、文創等領域,那應該就產業所需直接補貼或獎勵,甚至扶植轉型與發展,還可以透過商家因獲得補助而減價或打折回饋民眾,不也是更公平的刺激消費方式嗎?

很可惜,我們的政府官員只懂得譁眾取寵,這八種加碼券像百貨公司周年慶一樣,要限時登記與搶預約,每周抽出幸運兒公布,大概只差沒有彩球炸開撒花與鼓掌慶祝的橋段。很可悲,當前幾個月許多商家因疫情面臨倒閉,需要紓困時卻被種種僵化的限制給拒於門外;當這些店家都關門之後,政府卻開始充滿彈性地搞出一堆活潑的花招,吸引民眾登記綁定。真的需要政府用心時,政府選擇忽視,等到事過境遷後,卻發現這些官僚們不斷地爭功諉過。

最後,我要說的是,這種數位綁定與加碼券抽籤的過程,根本就是歧視長輩,在數位落差極大的社會中,不啻是將長輩拒於門外,討好以年輕人為主的網路族群。這可能也是選票與支持者結構使然吧!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