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不當廟公當乞丐 閩南語才是中國國語

資料照片:中央社
資料照片:中央社

讀者投書:戴發奎(淡江大學土研所、交通大學土研所博士班。曾在2000~2010年陪同越籍妻子在越南拍戲,台勞個體戶近身肉搏賺越南人的錢。)

台灣保留了中文繁體字及漢民族古漢語《雅言》(閩南語),漢民族的語言、文字都在台灣這裡,台灣才是中國的正宗,不應棄正為偏。

文化部連辦6場「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聽會。該草案把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台灣手語列為「國家語言」。此處的各固有族群之自然語言,包括閩南語、客家語、少數民族語等。若是這個法案通過,普通話或閩南語就不再是台灣國語(官方語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了獨立六親不認。

中國大陸的所有省分中唯有福建(簡稱閩)是以語言劃分區域,閩南講的話與福建其它地區語言不僅是口音上的差別,連語法都差很多,為何同一個省份卻有如此怪異的情況,這都要從漢朝滅亡後魏晉南北朝引發的五胡亂華開始說起。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五代十國以前,中國的戰亂都發生在「南嶺」以北,因為有了南嶺的屏障,嶺南的人民(廣東、廣西)才得以安享太平生活,福建同樣也有大山(武夷山,位於江西省鉛山縣、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的保護,令戰亂星火難以燎原,語言更是不受外族強勢同化演變緩慢。

說明:中國歷史上兩大黑暗時期,漢後的「五胡亂華」(魏晉南北朝)及唐後的「五代十國」,在「閩」建立的國家都是撐到最後才被一統的「隋朝」及「宋」兼併。

西晉五胡亂華,北方胡人入主華夏,於是漢人大舉向南遷徙,福建北邊有武夷山橫亙,河北及山東河地方的漢人只能從武夷山東側進入到閩北及閩東,中原河套一帶的漢人則從五嶺之一的大庾嶺與武夷山左側之間進到了閩南地區。於是就形成了閩北和閩東講的是戰國時期齊魯燕趙地區的方言,閩南地區說的則是黃河南岸首都洛陽地區的正統普通話漢語,也就是「雅言」。這也是為何「閩南語」會被稱做「河洛話」,即黃河邊洛陽的官話。

晉朝以前的普通話是以中原雅言為基礎,雅言就是《詩經》的語言,《論語·述而第七》:「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正因為有這共通語言的存在,孔子才能周遊各諸侯國,各士子能出仕各地。

自五胡亂華,雅言在中原與閩南兩者間分道揚鑣,現在的中原、華北、華東的雅言及方言基本上屬於胡化了的漢語,它們的語言成分裡面有大量的蒙古語,契丹語,女真語等胡人的語言成分。現在的普通話歷經五胡亂華、五代十國與蒙元滿清的上沖下洗,與上古漢語(雅言)已經有天翻地覆的差別。

閩南語體現在古代詩文中不勝枚舉,

閩南語把「客人」說成「人客」,唐杜甫《遣興》:「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床鋪」說成「眠床」,唐李延壽《南史·魚弘傳》:「有眠床一張,皆是蹙柏。」

閩南語「這是那裡?」在藏語中也可發現,藏語裡表示歡迎祝福吉祥會說「扎西德勒」,起因於唐朝文成公主進藏和蕃,每到一處文成公主就用唐朝的「官話」詢問「夾系達羅?」(這是哪裡?)。進入到藏區,當地人聽到文成公主的第一句話「夾系達羅?」,認為這是一句表示吉祥如意的祝福語,便逐漸流傳開來。

也因為有嶺南當做屏障,越南語也同樣免受中國北方異族的侵擾,保留了漢民族古漢語精髓,越南語與閩南語同氣連枝,閩南語的「哪裡?」,越南話說成「đâu」(發音為 「都」),越南話與閩南語最大的差異在越南話去除了韻腳,不拉尾音,越南語和閩南語更像是一國。

三月底日本新的年號即將出爐,日本定年號有個不成文規定,那就是一定得取自中國四書五經古代典籍,例如即將到數計時結束的日本年號「平成」就是出自《史記·五帝本紀》中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成」之前的「昭和」出自《尚書》堯典的「百姓明,協萬邦」。日本外舉不避仇,以中國典籍當作是日本年號出處,台灣反而妄自菲薄,自絕於中國之外。

閩南因武夷山而保存古漢語雅言,台灣因台灣海峽而保有了漢字繁體,如今漢民族的語言及文字皆在台灣發揚光大,台灣才是漢民族的正統,統一自然沒問題,要獨立其國名也應該不脫「中國」才是。

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