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眼看它起高樓 眼看它樓塌了─教師節前歎高教悲涼!

<span><span>反教育商品化聯盟7月在大學博覽會會場外公佈「2018大學學店排行榜」,圖片來源:中央社</span></span>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7月在大學博覽會會場外公佈「2018大學學店排行榜」,圖片來源:中央社

讀者投書:張語一(大專院校教師)

在戰亂的時代,民不聊生,有可能成了「吃人的世界」,為了生存,人們只得將人烹了,食之。所以在史書上,對於戰爭時期、災禍不斷情況下,有吃人狀況的記載,例如史上所記之:「易子而食」、「人相食」。爾今之高教環境中的價值沈淪,不也正是如此,究其根結是政府未能以人口結構之變化,進行長期之規畫和處理,但如今卻把一切推向了學校、老師和學生自行解決,才會使得教育環境成了價值和作法上「吃人的世界」!

看看教師節前一個多月的高教新聞;包括了,高教工會指出,大學系所不釋放「專任教師」職缺,改聘用「臨時工」專案教師,以私校中的「優久聯盟」為例,部份學校進用專案教師總人數大幅也成長27%。此外,高教工會和亞太師生的記者會上指出,亞太校方,未被核准停辦就先強行關閉圖書館、辦公室、研究室等學校設施,宣稱不再發放聘書,未依法完成安置資遣退休事宜,校產未來歸屬無歸公規劃…等。教育部對於所有高教校方對師生的各種競爭下之爭議作法,包括兼任教師需另有專職、專任教師聘任制度之破壞、漲學雜費、高教退場的校方與師生衝突…等,這些種種的情況,其實不宜只是由官方將問題丟回給校方內部,助長了校內的師生衝突,此完全無助益於高教之長遠發展。官方必須要有真正之政策、遠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所有的政策工具和法令上的釋法權等都在高教的官員手上和口中。

筆者想建議教育部的是,「或許不違法,但未必盡合情理。」之事也必須由官方解決,教育是「涵養」,不是法院「社會案件」或「商場議約」之正、反方法律攻防。葉部長是法律背景出身,所有法律人都不應給社會這樣的印象,也就是只以「不違法」做為一個最低的標準,因為所有「不合情理」之處,終究都會讓師生和社會感歎教育成了負面之教材,尤其是在教師節的前夕,吾人究竟該如何面對此節日之思考呢?!

教團工會或者是社會輿論的反映,都曾經指出,目前的高教或教育景況,其根結之一在於學生生源,即與人口結構中的少子化有關,可是少子化並非一夕之事,以高教的「105大限」(虎年出生的新生入學劇降)、「110危機」(新生入學開始降到平均每年約20萬)、「117高教斷崖」(新生入學當年度估計降到16萬以下),都是可以用人口結構預測之變化,亦即今日之危機是18年前當年的出生人口數即可推估。所以教育部官員應捫心自問的是,這些情況是不是早就可以依統計數據預測的?如果要像小學、中學一樣用減少招生或每個班級中減少學生數渡過,是不是早該實行?除了降低招生數,為了解決和減少教師安置和勞資衝突、校師生間之爭議,也早就該要建立政策,協助私校用「優退制度」鼓勵教師在學校退場時,或瘦身時能夠勞資平和地渡過,而非今日以法令將一切問題推向校方和老師、學生?

高教目前的問題,是二十多年來的快速膨脹,有了一百六十所左右的大專院校,可是「核準」這樣的校數和招生數快速成長的卻是教育部,應該要依循人口結構和變化,對於高教施政進行計算變化和調整的,也並不是老師也不是學生,但最後承擔如此之苦果,首當其衝的卻是教師和學生。

在教師節的前一週思及此事,除了要感歎「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樓塌了。」,面對高教體制和價值觀之崩壞,做為高教教師,有幾個建議:

1. 高教十年內約會有一萬多名教師面臨65歲退休,亦即有一波退休潮,但同時十年內可能在私校退場下會也有一萬名教師失業,難道不能有任何去減少衝擊的政策嗎?這些減少衝擊或能轉化這兩方面教師境況的政策早該制定。

2. 教育部應要讓各校依自己的教職員生狀況,自行先提出進行五年到十五年內因應減招之規畫,依照教師之預估退休狀況和學生減少趨勢,預作安排,合理計畫,以不能損及師生權益為目標儘早提出因應之辦法,如國中、小曾度過少子化危機的過程來減少衝擊,是不是可行呢?

教師節前,其實任何教師皆如同筆者一般,並不需此社​​會之任何慶祝之儀式或浮詞祝賀,所盼者莫非施政者真的好好思考,自高教105 大限以來,施政上和高教環境中種種貶抑高教價值者之「廿年來未曾目睹之『怪』現象!」都出現了,各界是否都可以好好靜下心來思考,教育真正的意涵呢?

更多論壇文章
日劇收視冠軍《善良醫生》看台日共有的醫療困境
高中生給國民黨的三個建言
居禮夫人正名反覆 教育部態度和稀泥
「誰說台灣沒有國際新聞?」一個電視記者的告白
傅崐萁解職 蔡碧仲代理 能否撼動花蓮選情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