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資訊素養簡化成「會寫程式」—嚴重教育錯誤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讀者投書:何正信(台灣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也是高教深耕計畫引起的話題,多數學校在計畫中宣稱要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遂要求全校各系的學生都要有程式寫作能力,所持的理由之一或許是,108學年度規劃給12年國教課綱中新增了「科技」領域,要求國、高中生必修資訊科技、學程式設計,由於該課綱係以「素養為導向」,因此,會寫程式被誤為是「資訊素養」的重要目標。問題是把這個資訊素養簡化成程式設計實在是一個超危險、超嚴重的錯誤。

首先,讓我們定義資訊素養為「從各種資源去蒐集、統整、評估與使用資訊的能力」。傳統的通識素養、電腦素養、圖書館素養、媒體素養等等其實都是建構這個資訊素養的重要基石,其中又以電腦素養最為重要,因為在目前的網路世代,網路已嚴然是個世界性的圖書館,能透過電腦素養來善用這個圖書館,不只可大為擴展資訊蒐集的來源,更可以藉助相關軟、硬體來有效達到資訊彙整、與資訊使用的需求。

從這個最簡潔的定義,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具備很好的資訊素養,可以讓人在接觸各種資訊時,不再茫然無知,不再手足無措、不再囫圇吞棗,能更敏感的分辨出各種資訊的本質、鑑賞各種資訊的特性、以及提煉各種資訊的有效使用方式。這跟文學素養是一樣的,文學素養高的人,更容易分辨、鑑賞與吸收相關的文學作品。但擁有這個資訊素養的真正目的為何?不幸的,整個12年國教課程的設計竟然沒有講清楚,顯然是個大迷失。

如果把人類的能力簡單劃分為理性與感性能力,那麼教育的最大目的顯然就是讓人類在感性與理性上的能力更上層樓。感性的部分,例如培養鑑賞美好作品的能力、培養感受各式精神節操的能力,培養分辨善惡的能力等等;理性的部分,最具體的角度就是培養「解題能力 (Problem Solving Capability」,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能力可以簡單定義如下:

1.有能力定位出問題所在(找出問題)
2.有能力分析出問題癥結(找出問題的原因)
3.有能力找出問題癥結的解法(找出解決方案)
4.有能力應用該解法去實際解決問題(具實作解決方案的能力)

要擁有上述能力,最主要還是靠領域專業素養,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很難抓到問題所在,也很難找出問題成因,更甭說能提出、判斷與確定解決方案。但不可否認的,上述每種能力都可借助資訊素養,例如透過問題或解法資訊的蒐集、分析與統整,來增強問題了解與解決方案的深度與廣度,甚至解題速度。也就是說,擁有良好的資訊素養不只能加速解題速度,也很有機會提高解題品質。因此,如果說,培養資訊素養的目的之一就是加持解題能力的品質,應該算公允,其實我一直認為這才是教育除了感性部分的薰陶外,最重要的目的。

知道了資訊素養在解題能力上所扮演的角色後,就可以來談談為什麼不宜把它簡化成程式設計的原因。首先,程式設計只是一種解題工具,更重要的精神在於其背後的解題過程,電腦科學稱它為演算法。開發這個演算法的過程就要靠上訴有資訊素養加持的解題能力,程式設計的目的只是把這個演算過程以邏輯形式寫出來,以利在電腦上執行而已。因此,簡單的說,程式設計只是實現這個解題過程的一種作法,找出解題過程才是重中之重,解題過程就是解題能力的展示,無法找出解題過程,空有程式撰寫能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有了上面的基礎認知,就可以回頭來看高教所謂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計畫,要讓每個學生都有程式寫作能力的謬誤了。首先,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打個比方,我們可以要求全民要有音樂或美術素養,以利提升全民的感性教育程度,可是我們並不敢要求全民都會作曲、作詞、配樂、素描、或作畫,因為每人天性各異,做這種要求一看就知道是不切實際的。再者,具程式寫作能力,就像學好一種外文一樣,都只是方便把思想轉化成表達的一種專業工具,外文學得好,就能我口說我想,一樣的,程式寫得好,就能我手寫我想。既然是專業工具,術業有專攻,就不適宜要求人人都要學,何仿就留給專業科系的學生,這或許才是更正確可行的規劃。

既然資訊素養的目標不在把非專業人士都弄成程式設計高手,那麼,就應該更審慎訂定其標的,才能預期其成效。或許以下這個比喻,會更容易了解:我們無法也不宜把每個人都訓練成高級廚師,可以燒得一道好菜,但的確很有機會讓人人對於做菜材料、烹煮工具與流程都有很高的素養,亦即有很高的飲食文化素養,能說得一口好菜。一樣的,如果人人都能說得一口好程式,那也代表了具有較高的資訊素養,亦即對於資訊材料、資訊相關處理工具、資訊用於解題的邏輯過程等,具有較深切的了解,把這個觀念作為資訊素養的培育目標,或許更具體、更易有成。約言之,資訊素養應該更注重在培養人人具有較強的解題邏輯,對於相關的資訊內涵與處理工具有相當程度的概念,以利更自然、更有能力、更不虞違法的透過合適的資訊工具,來加持生活上或專業上解題能力的品質。

對於高教的期望如是,對於國、高中的期望亦如是。因此,直接在國、高中列入演算法、程式設計、系統軟體、資料處理與分析作為必修課程,絕對不是好規劃,這些課程只會把學生推得遠遠的,視電腦為數學、英文以外的另一門怪獸。但如能以這些電腦科學知識為素材,重新撰寫一份建基於上述觀念的培養資訊素養的教材:強調資訊與資訊工具的蒐集、鑑賞、分析與分辨,更強調合理合法的邏輯解題過程,或可救救學生於倒懸,並真正厚植國民的資訊素養。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尼加拉瓜運河胎死腹中
國民黨不懂反省 那就再輸一次吧!
黑心液蛋啟示錄 四點不改 黑心不停!
四處講X話+剽竊萬里蟹,能夠贏回新北市?
北京各項「軟攻」統戰手法 短多而長空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