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單厚之】呱吉是揭露真相還是公然霸凌?

翻攝Youtube
翻攝Youtube

Youtuber 呱吉日前公布中天業務推銷業配的錄影,引發不小的討論,短短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已經有30幾萬的觀看次數。

反對呱吉作法的網民,認為在沒告知對方的情況下就偷錄影,沒品又不道德。但叫好的一方則認為,呱吉揭開了媒體與政界臭不可聞的真相;甚至有媒體人以「化身採訪」來形容呱吉此舉,認為呱吉的作法符合公共利益、具備公共價值。

呱吉引發的這番討論,其實正反映了如今媒體部分的困境,以及社會大眾對新媒體時代的一知半解。

  • 業配有多罪惡?

在這段錄音裡,業務員除了新聞、政論的業配之外,也很明確的提到綜藝節目的置入。而呱吉本身也在世大運的時候,接了台北市政府的業務。

有什麼道理說,呱吉可以作業配、綜藝節目可以作業配,其他的不行?業配那一條紅線的分際,到底應該劃在哪裡?網紅、綜藝節目推銷了一個「黑心產品」,難道就沒有公共利益的問題?

不僅僅是呱吉,對多數的網紅、Youtuber而言,能否接到業務、置入,都是成敗的關鍵。在網路的世界裡,業配、置入早已無所不在,甚至無法分辨、無從察覺。

我不是說新聞業配是對的。但我並不覺得政治的業配就會比商業的業配、網紅的業配更骯髒(其實綜藝節目和網紅的業配,往往更容易被接受、更難以察覺)。

隨著科技的發展、媒體型態的轉變,「頻道是有限公共資產」的那套傳統傳播理論早就已經被打破;台灣的法令對於冠名、置入的規定,也已經遠比以往寬鬆。要討論業配,請站在今天的新情勢上,用更公平的標準來討論。

  • 自媒體與媒體

這幾年已經比較少人用「自媒體」這個名詞了,一般會用Youtuber、網紅、直播主、乃至部落客。這些稱謂不像「自媒體」那樣一本正經,聽起來也更炫、更有搞頭,而且限制、框架都更少。

如果自稱「媒體」,就自然會有連帶應該要遵守的「新聞倫理」、自律規範之類的東西。但如果是Youtuber、網紅,就沒有這些限制。

同樣的一張蔡英文勘災圖、撇嘴圖,新聞媒體百般查證,稍有不慎就是「假新聞」。換做網紅或一般民眾,即便刻意變造,也是言論自由、可受公評之事。兩者的待遇,天差地別。

  • 網路霸凌的疑慮

呱吉並不是第一個找媒體麻煩的網紅。半年前囧星人才因為不滿專訪最後的標題,槓上聯合報願景工程,開直播質問記者。雖然囧星人有告知對話正在直播,也獲得大批死忠粉絲支持,但最後還是大傷自己的形象。

呱吉比囧星人聰明的是,選了一個因置入引發多次爭議、形象更糟的旺中集團;電話的另一端也不是記者,而是一個毫無防備、連話都說不清楚的業務員,加上還握有後製的主導權,讓他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但在傳統媒體新聞的實務上,類似這樣的行為,都會被認為是違背「新聞倫理」,遭到同業的唾棄,甚至丟了飯碗。我們可以試想,如果有任何一個傳統媒體的記者做了同樣的行為,社會大眾會如何看待,輿論走向又會如何?

  • 公共利益與比例原則

這個白目可憐的業務,飯碗應該是沒了。

有些人認為呱吉揭開了媒體的黑幕,甚至以「化身採訪」來形容此事。今天如果電話連線的是蔡衍明或中天的總經理、發言人之類的,這樣的類比或許還能夠成立。

但今天被公布的卻不過是一個為業績煩惱的基層業務。呱吉究竟是為了公共利益拿這位業務祭旗,還是為了自己的選舉、利益去傷害這個業務員,其實很清楚的事。偏偏還有不少人高聲叫好。

媒體的業配,違背新聞倫理、違背閱聽眾的信任,但突襲、未告知的影片、直播,傷害的是個人基本的隱私權。我實在看不出來,後者哪一點比前者更高尚、正當?霸凌了一個業務員,又究竟增進了什麼公共利益?

其實類似的事件,也不斷在傳統媒體上演。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了吸引讀者的目光,新聞變得越來越獵奇、越來越追求故事性。爆料公社、黑色豪門、D-cardPTT,故事、傳言、新聞之間的界限越來越難辯。

新聞的主角,從原本的公眾人物,逐漸變成名不見經傳的市井小民。監視器、行車記錄器和手機,不斷的壓縮個人的隱私,動輒把一般人放到顯微鏡下檢視,肉搜、全民公審的戲碼一再上演,成了點擊率最有效的催化劑。

傳播科技的發展、傳播管道的改變,徹底顛覆了傳統媒體的角色。記者不再是那個手握大權、能夠影響社會的「守門人」。相反的,當「接近媒體使用權」幾乎已經成為歷史概念時,誰有較多的粉絲、誰先打開直播、誰先開始錄影,誰就有了較大的話語權、就往往是最後正義的一方。

在所有傳播理論幾乎都已經過時、新聞媒體重要性大不如前的時代,我們應該要更重視基本人權的保障,而不是繼續賣弄過去的「新聞學術語」,甚至誤把網路霸凌也上綱成新聞自由,成為侵害人權的幫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