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張宇韶】北韓將「小國外交」發揮淋漓盡致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舉世矚目的兩韓峰會剛剛落幕,全球輿論除了關注朝鮮半島未來情勢的發展外,更將鎂光燈投向金正恩的未來外交政策的調整。國際關係學者不得不承認,北韓已將「小國外交」的精髓操作淋漓盡致,除了先天的地理戰略條件外與威權政體的特質外,「戰爭邊緣策略」與「理性下的不理性行為」的策略擬定恐是關鍵。

就地緣政治的角度思考,朝鮮半島始終是大陸與海洋兩股勢力交錯的樞紐。對島國來說,其地理位置猶如一把利刃刺向自己心臟;對陸權國家而言,則是海上勢力進出侵略的最佳陸橋。只要一方勢力崛起就意味爆發衝突條件,不論是危機或戰爭爆發時,同時也把周邊國家一起捲入當中;由於這樣的權力板塊當中,使得朝鮮半島在東亞歷史舞台上註定佔有一席之地:元朝伐日、豐臣秀吉入侵、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韓戰與目前的兩韓對峙都說明這個客觀事實。

日前的朝核危機,由於具備足夠的毀滅性與威懾性,因此直接牽動周邊大國的敏感神經與利益,其複雜程度遠甚於印巴或是伊朗核武的性質。

平心而論,金正恩走的也是其父「戰爭邊緣策略」的路徑,並藉此取得最大政治效益。雖然2000年以來南韓在金大中與盧武炫遂行「陽光政策」,兩次峰會的舉行有助於緩和兩韓政治情勢,但平壤此時面對的則是來自於小布希政府的外交壓力。美國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後,重新界定國家安全威脅的來源在於恐怖主義與邪惡軸心,在進攻型現實主義的理論指導下,華府改採「先發制人」的軍事策略以尋求新的戰略嚇阻,在海珊政權因「擁有大規模毀滅武器之嫌」被推翻後,金正日倍感威脅。在此背景下,戰爭邊緣策略遂成為北韓國家安全戰略最高指導原則。

按照危機理論對於戰爭邊緣策略的定義,主要指涉「政權為了解決其內外的生存困境,在國際關係中製造或輸出危機,其目的不在於引發戰爭,而是累積其日後議價的籌碼」,因此「理性中的不理性行為」就是北韓這十多年以來對外政策的內涵:理性的部分是有其清晰的戰略目標;不理性的部分在於製造一系列的衝突與外交危機,其中又以試爆核彈與試射導彈為主要特徵。

平壤很清楚,有效的嚇阻/反嚇阻是建立在「信心」與「物質」兩項基礎上。前者來自於政治的承諾,北韓的邊緣策略已是清晰的訊號;後者則出自於國際關係的實力原則,特別是擁有大規模毀滅武器後的不可逆與不對稱性質,正因如此,平壤不僅解除了美國對其進行外科手術式先發制人攻擊的引信,在金正恩掌權之後,又將北韓的核武事業推進到極致,也就是發展出射程足以覆蓋美國全本土的洲際飛彈(ICBM)。金正恩理解北韓已經達成戰爭邊緣策略的階段性目標,亦即累積與對手在談判桌上議價的充分籌碼,這意味平壤必須調整期外交政策,下一階段的國家利益服務。

對金正恩來說,未來與美國談判的關鍵在於如何保有北韓核武的可能,因為此為北韓核心利益所在;此外如何將未來政權正當性由軍事建設轉換為經濟發展,恐是當務之急。

「俾斯麥的外交」之所以成為外交史與國際關係研究的典範,是因為他奉行標準的理性抉擇模式:意即界定清係的國家戰略目標、權力效應最大化、自我克制以避免權力失衡、戰爭只是外交的手段和平才是真正目的。如果北韓未來成功轉換其國家戰略目標,也將建立外交史上的新典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