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陳楊文】綠建築科技的火車頭-零耗能建築

清明時節,2018年建築業界有幾個重要的秀展,先是3月底台北南港的「智慧城市展」,4月初在中國珠海舉辦的「第十四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大會」。參與的國家地區中除了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更有日本、美國,環太平洋區域國家地區成員,從秀展所發展出的共同主軸,可以看出人類如何在面對高排碳造成全球暖化的現況中,尋求未來更友善地球的居住環境。

建築可說是每個現代國家的最大產業,統合了城市建築規劃設計、園藝景觀、材料科學、室內裝潢、營造工藝、能源供給、交通設備、照明、取暖通風冷藏(HVAC)機電等跨學門科技。整個發展的技術除了秉持傳統造成更美、更堅固、更舒適的建築體之外,這幾年因應全球環境變化,更強調對居住者的健康與對環境無害。換言之,也就是節能減碳、減少廢物與空氣污染PM2.5的產生。

在玲瑯滿目的相關建築產業中,可用以一窺全豹的無疑是綠建築評估或認證系統,如美國的綠建築認證系統,全名稱之為能源與環境先進設計(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英文名稱簡稱LEED。而台灣在1999年建立「綠建築標章制度」,同樣產生以生態、能源、減廢與健康的EEWH綠建築評估系統,香港的綠建築系統叫HK-BRAEEN,新加坡為Green Mark。中國大陸則在2006年以節地、節能、節水、節材主軸的三星「綠色建築評價系統」。許多國家都將此綠建築系統列入營建的法規標準,強制未來的建築一定要採用或部分採用,以減少對環境生態的負荷。

在環境與永續的課題上,當今的全球暖化與跨境空氣污染議題,與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息息相關,人類已經面臨覺必須改變的抉擇,而且是跨國跨界攜手共同合作應對才有希望可言。瑞典汽車富豪(Volvo)去年宣布在2019年後不再生產燃油車。隔日,法國總統馬克宏訂出國家目標:到2040年後,禁賣燃油車。這些宣示無疑都在向全球投下環保的救生圈。

在建築業也不例外,我在此次中國綠色建築大會中,聽到日本建築學會原會長吉野博教授,提到日本的終極綠建築-零耗能建築(Zero Energy Building, ZEB)或零耗能房子(Zero Energy House, ZEH),將於2020年實施建築零耗能標準,而到2030年成為新建築的強制法規,所有新蓋建築物在用能方面,必需達到自給自足的規範。

為達到建築零耗能,就必須將把現有建築節能的技術發揮極限。建築節能的層面很廣,但是不脫離三個面向:1.建築體本身的耗能設計,如外殼(含窗戶)的熱傳導阻絕,2. 使用冷暖空調通風(HVAC)與照明等電器,以及3. 使用者的行為三個層面。利用建築周圍的風、光、水、熱環境因素,減少耗能往往被稱為「被動能源」,如晚上沒有光源,必須耗電照明,不可能完全做到零耗能,只能做到最低耗能,這種最低耗能大約是同類型建築的30%用能,又被稱為近零耗能建築(Nearly ZEB)。

剩下來無法省用的30%建築用能,往往必須仰賴外來的再生能源的導入,又稱為「主動能源」。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太陽電能或熱能板、微風力發電,甚至台灣比較少見的地緣熱泵等,都是將環境所賜予的能源,轉化成建築所需要的能源。

在各項建築耗能中溫度的調節需要的能源最多,不同地區的建築所需要的能源有不同的樣貌(pattern),位處溫帶地區冬天需要較多的取暖熱能,而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需要的是製冷的空調耗能。建築的外殼節能是被動能源中最佳技術,是將房子蓋成保溫瓶一樣的冬暖夏涼。最大的熱能來自屋頂,其次來自西曬與東曬的牆壁,所用的技術主要是雙層的玻璃或是有外牆的雙層牆壁,以阻擋夏天熱的穿透,冬天熱的逸散。雙層牆壁中間有空氣流通,可將外牆的熱帶走,防止進入到室內。

圖一:日本大成建設所提出的零耗能建築模型。
圖一:日本大成建設所提出的零耗能建築模型。

能源是流動而不是靜止的過程,隨著氣候與使用情況,而不斷異動。最後要有效的管理建築用能與創能間的平衡,需要有能源的資訊流,提供給使用或管理者以達到確認可以達到確實是零耗能建築。而傳統往往是靠著模擬的方式預估建築的耗能狀態來修正設計,但是現實用能千變萬化,必須靠著建築在運作時實際動態的能源資訊(建築能源管理系統,BEMS),才能驗證(Commissioning)先前的各項設計與技術效能,不斷調整才能達到最佳化的零耗能,甚至正能源建築(Plus energy building)的狀態。

台灣曾經在2011年左右,小規模地實驗將幾所中小學教室改造成「零碳教室」,即為先將教室的用能降到最低需求(節能),剩餘的用能則全部由太陽能發電。因此一間標準的零碳教室會有3項基本建構,1. 節能(高效率燈具、通風設備與教育設備)加上2. 創能(微太陽能電網加上儲能)以及3.建築能源資訊管理系統(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BEM)。零碳教室曾經是外賓參觀的標的建築,如聯合國事務專家訪華團在20132月訪問台北市萬芳國小零碳教室,又如美國環保署長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20144月參觀新北市建安國小的零碳教室。

圖二:2013年聯合國事務專家訪華團訪問台北市萬芳國小零碳教室。
圖二:2013年聯合國事務專家訪華團訪問台北市萬芳國小零碳教室。
圖三:2014年美國前環保署長拜訪新北市建安國小。(中央社記者孫仲達攝)
圖三:2014年美國前環保署長拜訪新北市建安國小。(中央社記者孫仲達攝)

前任歐巴馬總統與胡錦濤簽訂「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建築節能項目」(U.S.-China CERC-BEE Program),美方派出勞倫斯柏克萊來國家能源實驗室參與。基本上整個技術上在節能、創能與資訊流方面的技術大多一致,但是此項目計劃中,有著革命性的實驗:採用直流電網(DC)取代現有全球的建築的交流電網(AC),而直流電網概念同樣也是台灣「零碳教室」未來演化的目標,這是零耗能建築的必然趨勢。

為什麼直流電網如此重要?現有建築內的電器已經大多是直流設備,但是當人類創設建築能源系統時,沒有採用愛迪生的直流電網概念,卻用特斯拉的交流電網概念?最主要是交流電有利於遠距離的傳輸,適用於設在遠處的大型高污染發電廠。而未來零耗能建築所需要建構的電網,將會是分散且是自給自足的清潔電網。這絕不是癡人說夢話,連汽車業者賓士也宣布,將推出結合電動車與零耗能建築的清潔能源系統。而美國的零耗能建築正蓬勃發展中,預估在今年2018年會有500多棟出現。

圖四:位於美國西雅圖市的商用The Bullitt Center 零耗能建築案例(http://www.bullittcenter.org/)。 楊文】綠建築科技的火車頭-零耗能建築
圖四:位於美國西雅圖市的商用The Bullitt Center 零耗能建築案例(http://www.bullittcenter.org/)。 楊文】綠建築科技的火車頭-零耗能建築

台灣在國際間以電子產業領先,在最近的「智慧城市展」中,已經出現許多運用資訊流科技,如大數據(big data)、人工智能(AI),來運用在更高效率舒適的居住環境中。但台灣同樣面臨能源急遽缺乏(98%能源來自進口)與環境空氣污染的問題,但目前在智慧城市展覽中,市場上還沒見運用可以解決問題零耗能建築的構思與案例,這需要整合各界的力量,以更開闊與永續的視野來看待未來的建築型態。

★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外國月亮沒有比較圓 我在新加坡看見台灣真實力
花500億高鐵延到屏東 成效只能說「堪慮」
最後一名的女兒教會我的事
台灣,亞洲唯一正在「消失的高薪服務業」國家
「吳斯懷們」對戰「段宜康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