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陳清河】理性與感性的色彩管理

作者為世新大學副校長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 前言

色彩對人類的生活意義相當密切,雖無法跟陽光、空氣與水相比,但失去色彩的環境必然是另一場災難;因為,從穿衣、化妝、室內設計、招牌、料理與商品包裝等,人類對色彩元素的依賴幾乎是無可或缺。

分享這篇文章的初始動機,係因本周在世新大學的課堂上,與學生探討「媒體規劃與訊息設計」課程後有感而發。從基本的色彩知識,到配色規劃如何運用在網頁設計的鋪陳,以及色彩的類型與形式如何理解與認知,所須關注的符號識別與產品風格的色彩管理,都充滿著有趣的連結。

  • 理性的色彩的議題

從色彩工學路徑的理性思考,色彩的存在係來自於「無光既無色,無能量無輻射」;更準確的說,人眼對色彩的解讀是經由眼球受光,再將訊息傳入丘腦(thalamus)後,就像水波般藉著波動來傳達人類對光的顏色光譜解讀。

光電磁波在大自然中,人類眼球所能看到其中的區塊或稱為380 (400) nm ~780 (700) nm的可見光,因而,此一範圍的彩虹光譜又稱為可見光譜(visible spectrum)。換言之,色光就是人眼視覺和腦神經的互動,所產生對光頻譜的反應;色彩工學就是以量化的方式,來顯示人類對色彩的知覺和感受。

但經過醫學驗證得知,小狗對色彩的反應就異於人類,牠們能看見的色彩只有藍色、黃色與灰色,至於紅色與綠色,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在可見光的範圍之內,較低頻率屬較長波長的偏紅與黃光;反之,較高的頻率屬於較短波長的是偏紫與藍光,而不可見光係指可見光譜外的紅外線與紫外線或X光的光譜。

如從加光法的紅、綠與藍三原光去調配,可處理電視、電腦、投影機等,所需求的場景的各類色光;但是,從減光法的黃(Hanza yellow)、氰藍(Cyanine Blue)、洋紅(Magenta Red)三原色,再加黑色混合,使透明度降低又稱負混合,則可處理彩色照片、傳單、報刊等印刷品。在數位技術已經成熟的當下,很多場合都會仰賴機具自動調整、自動感光或自動調色,因此,應該很少人會去理解何謂濾色片、何謂色溫,更遑論去理解何謂色彩工學。

  • 感性的色彩的議題

如從感性色彩心理學的路徑去理解色彩。人的心理會對不同的色彩產生反應,有的反應是基於人的本能皆有其共通性;有些反應到心靈深處觸動感情,衍生聯想空間與辨識度,例如紅、橙、黃等色調容易給人溫暖的感覺,屬於藍色調者容易給人清涼的感覺,明度高的色彩給人輕巧感,明度低的色彩給人沉重感;以此類推,明度高與冷色系有膨脹感,明度低與暖色系則有收縮感。

基於文化與地域性的差異,色彩心理對於每個人都可能有些許不同,除了宗教、民俗、圖騰與意識的文化元素之外,包括日常生活中之職業、身分、情緒、場域或魅力的分歧,因此,再進行色彩規劃時,要注意流覽民眾的文化認知。

  • 視覺傳達的色彩管理

為了因應創意、組合、吸睛、美感或展示的需求,色彩當然需要管理;然而應該如何管理,則是一種知識與智慧的匯聚。理性知識的與感性的智慧,經常是色彩融入設計、符號心理學元素,與使用者經驗中不可或缺的對話;比較特別的是,色彩不但扮演敘事或藝術呈現的輔助元素,更是主導視覺中心改變的角色。

就視覺傳達的基礎理念,經常會把一些存在理性與感性的色彩計畫觀念,投射於各個行業的色彩管理或網頁設計,包括色彩使用於建築景觀、室內設計、戶外廣告、海報設計、包裝設計、商標設計。針對網頁風格、網頁規劃、影像基調或是視覺導引,必須關注網頁連結、文字連結與風格連結等視覺溝通思維;因此,很難梳理出絕對正確的作法。

就以1918年交通號誌的標準化控制邏輯與系統建置發展背景,當年之所以會選擇以紅、綠與黃當作基礎標誌,確實經歷了色彩工學與心理學的對話。基於人類對色彩的感知,其色彩模型已經有諸多理論支撐;共同的觀點是,當年選出三色標誌的原理,肯定不只是出於明度與彩度的物理因素,更考量視神經警示生理原因造成,此一個案,至今仍為視覺傳達的典範。

  • 結語

總結而言,管理色彩的目的有多項意義,初始的技術動機當然是所見即所得的要求;亦即,經過色彩校正程序後,讓成品輸出前的顏色、層次、細節保有一致性。然而,如果僅是如此,只是技術導向的維繫色彩管理;其實管理色彩的上位層次,需要將產品特色,品牌形象、利基市場等元素,適當融入企業識別系統,才可讓企業經營文化理念、企業價值觀與企業意識中色彩識別的作為,完全納入管理體系。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