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陳靜宜】廚房師徒的機密檔案

作者為飲食專欄作家

賓客看得到餐桌上的菜,卻看不到廚房的黑暗面。圖/陳靜宜
賓客看得到餐桌上的菜,卻看不到廚房的黑暗面。圖/陳靜宜

也許有人看過Noma餐廳的紀錄片《冠軍廚房》,片中主廚兼老闆的雷奈瑞哲彼(Rene Redzepi),原本在廚藝界名不見經傳,但開業兩年就名震天下。這部片說明了為何Noma能成為當時世界第一的餐廳,雷奈「不計代價」地經營餐廳,餐廳每日只提供一個餐期、只有40個座位,卻多達40位員工。

在廚房的雷奈,總用一種壓抑、憤怒且急躁的聲音(中間夾雜一些髒話)告訴廚師們,「這些人等了三個月才有機會吃上一餐,不完美的菜對客人是不公平的。」可見雷奈的廚房真不好待,這對想精進廚藝的廚師而言算不了什麼,因為他們知道吼他們的是真正有料的人。

同樣的劇情幾乎發生在每家餐廳的廚房裡,幾年前美食圈裡盛傳一則小道八卦,台北有家知名高級西餐廳的外籍主廚,語言、文化與台灣相異、卻又必須在短時間之內和台籍師傅合作,雙方承受巨大壓力,用說的太慢沒效果就比拳頭,雙方打來打去,忘了後來哪方獲勝,只知道菜色越來越穩定、越來越好吃,我認知到每個職場有自己喬事情的方式,果然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

不只西餐,中餐廚房世界也相當「生動活潑」。我聽過湘菜名店彭園餐廳主廚談起一代宗師、左宗棠雞之父彭長貴,彭長貴桃李滿天下,海內外都有他的徒子徒孫,不過他是個急性子,一急脾氣就來:「當有師傅味道弄錯時,他會直接罵:『豬!』如果看到徒弟菜沒燒好,會氣到盤子連菜一起投入垃圾桶。」

法樂琪餐廳名廚張振民(Jimmy)年少時拜師學藝也曾發生辛酸史,他的師父鄉音濃重,他聽得滿頭霧水,師父一氣之下拿鬃刷丟他的頭,還一K就中,他難過得逃回家,至今六、七十歲仍難忘此事。

中餐傳統師徒制,現關係已不如過去緊密。圖/陳靜宜
中餐傳統師徒制,現關係已不如過去緊密。圖/陳靜宜

我還聽過早年粵菜餐廳有條潛規則,就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自己當學徒賺的薪水已經不多,每個月還要拿一部分孝敬師父當「茶水錢」,不過現在在餐飲業人力短缺情況下,情勢可就大改觀了。師傅告訴我現在哪有茶水錢,是徒弟問:「有沒有交通津貼、有沒有分紅、全勤獎金?」

不只這些,老師傅還告訴我,「以前師父做菜總會藏一手,一到重要關鍵就支開徒弟,要他去取東西,徒弟若想學就要絞盡腦汁偷看。現在呢,直接在徒弟面前做菜,他都懶得記下來。」還有,「以前徒弟拜師,要向師父行跪拜之禮;現在則是師父要拜託徒弟,不要動不動就要離職。」

早年師徒制至少要經過三年四個月的灑掃打雜才有機會出師,磨練的是心性,正如名廚江振誠到法國餐廳的前兩年,都在廚房裡清潔打掃跟削馬鈴薯、煮馬鈴薯,其中能學到什麼,全憑個人悟性。

想出師除了一步一腳印外,機靈點準沒錯,張振民後來學西餐時,發現外籍主廚愛喝鮮奶,於是經常在主廚上工前,就在他桌上放上一杯溫牛奶,果然讓主廚對他另眼相待。我還認識一位主廚,他當徒弟時每天比主廚早到一小時,把所有雜務先做完;比主廚晚走一小時,把主廚的執鍋專用抹布洗得白帥帥,這不就值得人疼入心嗎?接班人之位非他莫屬。

凹凸不平的杓柄,好像藏了很多故事。圖/陳靜宜
凹凸不平的杓柄,好像藏了很多故事。圖/陳靜宜

只是現在徒弟書念得比師父多,勞工意識抬頭,一次,我看到廚師凹凸不平的杓柄,好像藏了很多故事,廚師趕緊澄清,「這是把沾黏在杓柄上的菜葉敲下來,不是貓徒弟的頭貓成這樣的喔。」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