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黎家維】「境外勢力」力挺口譯哥,怪怪的!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黎家維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口譯哥赴美擔任我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引發正反兩面意見。口譯哥肯定優秀,但反對者質疑其政治資歷不足,恐無法承擔重任;此外,破壞文官體制、打擊體制內外交官士氣;當然也有人批評其待遇過豐,不僅有酬庸之虞,更諷為吳音寧2.0。僅管各界反彈,外交部長出來力挺,總統也出來講話,為自己爭議外交人事任命背書,早不是第一次,其實也不奇怪,但真正怪的是媒體引了幾位外國官員、媒體記者與智庫學者的力挺,還引網友說法稱此為「台灣外交史上最強推薦信」,這才真的是怪上加怪。

俗話常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外來和尚會唸經」,絕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好像找了老外背書,一切就變得美好了。所以台灣的政治人物最喜歡引國外的評比,有利的,就說自己執政如何優秀;不然就拿來批評對手有多不堪。更喜歡搞一些出口轉內銷,華而不實的外交大戲,像過境秀,見到某某重量級官員,或到某某名校去演講。甚至每個想問鼎總統大位的人,選前都要來一趟訪美之行,藍綠皆無例外,難怪不少人戲稱美國為台灣的「爸爸」。

如果老共台研所某研究員力挺某人擔任兩岸事務重要官職….

為什麼外國人力挺口譯哥很怪,舉幾個例子供大家思考:如果老共那邊中國社科院的台研所,或某某大學台研所的研究員,發文力挺台灣某人擔任兩岸事務的重要職位,還批評台灣其他反對的媒體很「可恥」?如果人民日報或新華社駐台記者,也同時發文力挺這個人事任命案?又如果海協會某官員力挺某人擔任海基會重要職務?會不會覺得有點怪怪的?

為什麼類似的對比,美國的官員、智庫研究員和西方的記者可以,老共就要保持高度警覺?有人會說美國是盟友,和我們都堅信民主的價值,對岸是「敵人」,當然不一樣的。但是當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中(共),1979年中(共)美建交前,當時美國在台灣還有駐軍,中(中華民國)美之間還有「共同防禦條約」,那個美國不是我們堅實的盟友嗎?但說翻臉就翻臉。

美國是堅實的盟友?

眾所周知,在外交上,沒有永遠的朋友,都取決於國家利益,承諾甚至條約經常也都是虛幻不踏實的。在冷戰體系的鞏固下,過去我們最堅實的盟友,都還會翻臉「背棄」我們。現在更沒有冷戰二元對立結構的約制,難道今天的台美關係,比1972以前代的更緊密?但我們現在的政府似乎比過去更加相信美國對我們的「友好」與「承諾」?

再舉個例子。陳水扁時代與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其實都是冰封狀態,兩人在美中(共)台三角戰略上向美國傾斜,「一面倒」的情況差異不大。但是小布希總統卻稱阿扁是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在此之前柯林頓總統也稱李登輝為麻煩製造者),而現在的川普政府卻被認為極為親台。這個對比其中的差異,不在台灣的戰略選擇,而在美中(共)關係的變化。當小布希因為911事件而在反恐上更需要與中共合作時,台灣重要性馬上削弱,在兩岸關係的躁進,也被美方視為在製造困擾。可是當川普政府在貿易與南海問題展開美中對抗時,「台灣牌」成為重要工具,一下子台灣又變成美國堅實的朋友。

回到口譯哥的問題上,台美關係的拓展,外交人員當然重要,但主要的功能多在戰術層次。蔡能否訪美,不是單靠某人可以促成,主要還是取決於美國在美中(共)台的戰略設定,以及願意承擔多少代價。美中(共)對抗升溫,台灣牌價值就會升高,蔡總統赴美(不管何種形式)的機會當然也會提高。但若美中(共)貿易戰一旦取得妥協,蔡總統選前訪美的機會當然就下降。到頭來,台灣可能幫美國抬高了其在對中(共)談判中的身價,但是自己卻未必能拿到好處,甚至還可能馬上被犧牲。

川普翻臉快,這次是中國,何時是台灣?

大家不要忘了川普上任才三個月,「川習會」就在佛州川普私人度假莊園展開。11月川普亞洲行在中國停留三天,訪中期間川普表示美中未來的緊密合作,將會為全球帶來繁榮,甚至還播放孫女唱中文歌的影片,川普女兒與家族更在中國獲得多項商標,生意前景火熱。當時川普希望與中(共)合作解決北韓問題,雙方看似十分融洽,但翻臉卻也很快,20186月「川金會」達成協議,北韓問題暫時緩和,七月,美中貿易戰隨即開打,制衡中國的「印太戰略」戰略也更加浮現。美中(共)關係由熱轉冷,甚至不到一年的時間。對台灣,川普當然也可能瞬間翻臉。

親美派處理對美事務,更容易被美「上下其手」?

蔡政府兩岸關係難以突破,但轉而一面倒向美國,是否真能為台灣爭取最大的利益,才是口譯哥任命所凸顯的更深層問題。口譯哥獲得親台智庫學者甚至美國在台協會官員的肯定,沒什麼意外,因為這些人習於繞過外交部正式體系,透過這條「快速通關」管道直達天聽。但總統找一個可能過度親美又涉世未深的人士經營這個管道,可能更容易讓美方反過來「上下其手」。

外交是相互影響與角力的場域,尤其被認為是總統與外長的親信時,美方當然也可以影響這個人的判斷以及台灣的決策。尤其當這個處理對美事務的特殊管道被認為是親美派的時候,美方可以透過各種公私情誼,去影響他的觀點與判斷,如果此人經驗有限,更容易陷入單方面的思考,是否能夠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不無疑問。尤其當大家都過度關注口譯哥在台美關係的重要性,美方更容易藉由先讓一些小利,讓他建立「戰功」,然後再獅子開口,要台灣付出更高的代價。

其實,國、民兩黨政府都喜歡用親美派來處理對美關係,這些人求學過程,朋友,工作長期在美國的環境下,於私於公難免受到美國主流觀點的影響,但這可能也讓戰略思維上少了很多選項,說不定還胳臂向外彎,幫著美國人來說服台灣。如果派個留法、留俄的處理對美關係,或許會更客觀,更能走出不同的路。

「一面倒」只會壓低自己身價

話說1949年中共建政後,毛澤東立即宣布向蘇聯「一面倒」,之後率團到莫斯科幫史達林祝壽。老共既然底牌已掀,史達林自然愛理不理,熱臉貼冷屁股,直到毛澤東氣噗噗威脅要返國,史達林才同意簽署友好同盟條約,貸款給中國,並派遣專家協助現代化。同理,會吵才有糖吃,對台灣而言,在美中(共)台三角關係上,如果只有親美一條選項,注定被美方吃死。雖然台灣在這三角賽局中只是小咖,但過度傾向北京或華盛頓,都沒辦法為台灣爭取最大的利益。

蔡總統把口譯哥擺在這個位置,雙方都會透過這條管道互相測試。尤其當台灣內部反對聲浪強烈,美方當然可以先略施小惠,讓口譯哥建功,同時把面子都做給英明的蔡總統。而美方同時也會對台灣提出要求,看看這條管道是否真的「有求必應」,但這絕不是沒有代價的。口譯哥事件顯示出蔡總統已不惜一切代價向美傾斜,口譯哥儘管「萬中取一」,但也只能順著蔡的意志前行。以口譯哥的背景與資歷,他不可能持平為維護台灣利益而給蔡總統更多的建議,反而只可能讓台灣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至於美國智庫學者,外國記者等,不過只是另一股試圖影響台灣內部政治的「境外力量」,背後都各有其勢力與政治目的。這些「怪怪的」推薦信不知道是不是史上最強,但絕對不便宜!

更多論壇文章
網紅政治學—柯文哲大輸蘇貞昌
辣台妹衝衝衝 衝向何方?
當國家機器淪落到「為政黨服務」
如何為受虐兒報仇,又不犯法?
碩士畢業誤入黑心公司,驚見日本貧窮階層的絕望人生

相關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