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黎蜗藤】以巴衝突注定無解 還有誰理會巴勒斯坦的聲音?

(AP Photo/Adel Hana)
(AP Photo/Adel Hana)

今年515日是以色列建國70周年。美國送上的大禮就是把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搬到耶路撒冷。美國派赴以色列的代表團陣容強大,「第一女兒」伊凡卡、「第一女婿」庫什納、以及財長努欽都出席514日的啓用儀式。總統川普雖然沒有親身出席,但通過現場視頻祝賀,給足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面子。内塔尼亞胡也不啻高度讚揚這是「光榮」「偉大」的一天。

然而,在距離耶路撒冷不遠的加薩地帶,巴勒斯坦人的抗議已經持續6星期。514日,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軍方的衝突進一步激化。從現場影片可知,巴勒斯坦人在加沙一方向以色列投擲石頭和燃燒彈,以色列軍方從以色列往加沙開槍與發射催淚彈,甚至出動到無人機襲擊。在不對稱的武力下,巴勒斯坦人傷亡慘重。根據巴勒斯坦方面報道,至少5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其中最小的遇難者只有十個月大。

兩個距離只有幾十公里的地點,一個高貴、光鮮、喜氣洋洋;一個冷酷、血腥、如人間地獄,形成鮮明對比。

事發後,國際社會輿論大部分批評開槍的以色列,以及在聯合國袒護以色列,否決聯合國調查的美國。但站在中立的角度,事件未必如大部分傳媒那樣一面倒。

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的行動,即「回家遊行」(March of Return)早有組織。從今年3月底已持續長達六星期。329日已有16名巴勒斯坦人在衝突中被殺。被美國與以色列視爲恐怖組織的遜尼派政黨(或組織)哈馬斯是這次行動的主要策劃者。

其實從去年底,美國宣佈承認以色列的首都為耶路撒冷開始,哈馬斯與以色列就衝突不斷。1月份,以色列一名男子(Rabbi Raziel Shevach)在約旦河西岸被槍殺,以色列認爲是哈馬斯的恐怖主義行爲。於是在2月份襲擊了西岸地區的一個哈馬斯據點,把懷疑的主使人、哈馬斯的幹部Ahmed Nasser Jarrer等約12人殺死[1]。哈馬斯就計劃在「回家遊行」中報仇,一早在臉書等社交媒體策劃。今年3月底,臉書(facebook)一下子關閉了約500個與哈馬斯有關的賬號,就是覺察到哈馬斯的煽動行爲[2]。可以說,以色列早就根據情報認爲,「回家遊行」不可能是單純的「和平示威」這麽簡單。

以色列與加沙地帶邊界有雙重鐵絲網隔開,在加沙一側是帶刺的鐵絲網,在以色列一側還有各種監測器。在正常情況下,巴勒斯坦人如何示威也不會進入以色列地界,這樣即便扔石頭也危害性不大。但根據以色列提供的版本,在514日的衝突前,以色列發現一小隊哈馬斯的成員試圖安置爆炸物破壞鐵絲網,雙方交火中,以方打死哈馬斯8個成員。以色列由此進一步評估,巴勒斯坦人準備破壞鐵絲網,讓民衆沖入以色列一側。於是以色列一方面升級了防衛手段,一方面又出動無人機襲擊加沙地帶内的一個哈馬斯訓練營報復。

以色列的以上説法(即發現有人破壞鐵絲網)大致可信。阻止巴勒斯坦「示威人群」(事實上至少帶有石頭等足以致傷甚至致命的武器)衝破鐵絲網湧入以色列,也屬於防衛性質。但哈馬斯破壞鐵絲網的行爲已經被阻止,現場的示威是否有意圖與能力衝破鐵絲網,則難以確定。

因此這些理由是否足以合理化大規模的「射殺」,尚難定論。從混亂而片段式的影片,也得不出可靠的結論。這正是需要調查的地方,但美國袒護以色列,阻止聯合國調查,正如俄羅斯與中國袒護敍利亞一樣。這無助於釐清真相。

值得指出的是,巴勒斯坦的死傷者中有不少婦孺,甚至有嬰兒。這種用婦孺打頭陣掩護的卑劣方式其實是哈馬斯等組織的一向策略。如果以軍「投鼠忌器」,就會被哈馬斯乘虛而入;如果以軍開槍就是「屠殺婦孺」,在國際輿論上不利。近十幾二十年,婦女與青少年主動成爲恐怖主義分子,已經屢見不鮮,是否還是對這些主動參與的「婦孺」抱以「弱者」的態度,另眼看待頗值得懷疑。另一方面,根據CNN的採訪,一些婦孺說自己是被迫的,逼迫婦孺當炮灰更難以接受。

那個十個月的女嬰遇難固然是悲劇。但有關細節如何卻很影響公衆判斷。根據巴勒斯坦人的説法,這個女嬰是被其12嵗的舅父帶到示威區,再被催淚彈的氣體致窒息而死的。舅父以爲女嬰的媽媽(即12嵗男孩的姐姐)當時在示威,所以想「帶著女嬰找她」(但其實她姐姐當時在家裏睡覺)。以色列方面則指出,据「知道内情的醫生」說,該女嬰有先天性心臟病,是死於心臟病而不是催淚氣體[3]。當然,如巴勒斯坦方反駁,催淚氣體很可能是引發其心臟病發作的因素。但完全指責以色列也不恰當,因爲把嬰兒帶到有可以預見的危險的示威地區,顯然也是令無辜嬰兒致死的重要原因。

以上各種分析與整理,當然不是爲了開脫以色列,而是希望説明巴以衝突的複雜性已經到了難以在中立立場上區分誰是誰非的程度了。要解決持續70年之久的巴以問題,需要的不是螺旋式激化的衝突,而是耐心的斡旋與妥協。美國原先扮演主導角色,但現在如同土耳其總統厄爾多万所言,從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那一刻開始,美國已不再勝任這個角色了。

對以色列來説,由於武力占絕對優勢,它不急於解決這個問題。無論是巴勒斯坦建國,還是把整個巴勒斯坦納入以色列範圍,對以色列都不是好事。前者會動搖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控制權;後者反而把巴勒斯坦人變成以色列公民,讓他們有投票權,威脅猶太人在以色列國的主導地位。因此,以色列寧願「永續」這種模糊狀態。

對巴勒斯坦人不利的因素是,原先的主要支持者,如沙特、約旦、埃及等,都紛紛被美國和以色列拉攏,結成對抗什葉派穆斯林(伊朗和敍利亞)的同盟。巴以沖突再嚴重,在中東紛繁的各大矛盾中,已經退居二綫。何況,沙特又扛著「打擊恐怖主義」的大旗對付卡塔爾,更不會支持哈馬斯了。在以沙聯盟正準備和伊朗人大幹一場的情況下,誰會理會他們的聲音?

★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蔡英文改革關鍵年 決定她的連任路
年下男想追有夫之婦 哪來的自信?
民進黨執政這兩年 你過得好嗎?
總統打虛拳、黨員揮猛拳 白、綠兩敗俱傷
台灣加薪到3萬太慢 英國要直接給40萬

★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恭喜蔡總統 恭賀台灣人民
真、天龍無雙!
年下男想追有夫之婦 哪來的自信?
民進黨執政這兩年 你過得好嗎?
台灣加薪到3萬太慢 英國要直接給40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