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血本無歸到千元洋香瓜,水良伯靠「小農突圍學」打造傳奇!

台灣食安意識抬頭,帶動小農經濟崛起,愈來愈多消費者願意掏錢,購買高單價、好品質的農產品,但如何挑對作物、種出好東西、賣到好價錢,仍是台灣小農苦苦追尋的一門課。

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地方創生、鼓勵青年返鄉務農,並推出新農業政策與補助方案,讓各地小農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衝出一波波的「小農經濟」潮。

台灣被譽為水果王國,育種技術堪稱世界級,除了既有的產銷制度,現在又有網路、宅配助攻,讓小農們看似迎來光明坦途。

但農業要成功,最終還是得回歸產品本身,如何「挑對作物、種得好,最終賣得好價錢」,才是支撐小農經濟的根本,許多人因此跌跌撞撞,歷經慘痛經驗。台中新社老農陳水良有感而發,寫下《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大方分享畢生絕活,讓與他有相同際遇的朋友,不必再走冤枉路。

他只念三天小學,「用聽的」吸收新知

「沒走過的是路,走過的才是人生!」「簡單的事重複做,就會變專家;簡單的事用心做,就會變贏家!」你很難想像,這些話都是出自一位只上過三天小學的71歲老農之口。

台中新社「黃河果園」主人陳水良,大家都習慣喊他「水良伯」,雖然沒受過完整教育,但靠著閱讀《遠見雜誌》啟發靈感;24歲時開始,更參與上百場演講、請教各領域專家,努力「用聽的」吸收新知。

即使面臨極端氣候的衝擊,讓務農的挑戰更大,水良伯卻不放棄學習並動手實驗,結合新技術、新思惟,善用公私協力的資源,擴展農業新視野。而有鑑於青農朋友可能遇到的諸多困境,水良伯的「小農突圍學」,恰如一帖良方,值得借鏡。

悉心觀察農作物的成長過程,已是水良伯的日常。蘇義傑攝
悉心觀察農作物的成長過程,已是水良伯的日常。蘇義傑攝

悉心觀察農作物的成長過程,已是水良伯的日常。蘇義傑攝

小農突圍學1〉實驗精神打敗鐵律

農民不見得能「勝天」,但可以不用「看天吃飯」,尤其現在又有科技加持,對氣候的掌握得以更精準。

水良伯表示,農民要做的功課不只是「巡田水」「埋頭苦幹」,還要多動腦、多實驗,即使面臨極端氣候的考驗,仍能把作物種好。

他以成功栽植的網紋洋香瓜為例。過去洋香瓜都只種在高溫、乾燥、日照足、排水良好的砂質土上,海邊平地是首選,但他偏不信邪,要讓洋香瓜在海拔500公尺的新社也能結果豐收。

水良伯觀察發現,洋香瓜種在哪裡不重要,「溫度」才是關鍵,而且新社早晚溫差可達攝氏10度以上,絕對適合甜瓜生產。而白天植物吸收陽光,製造養分,晚上則回流葉片、果實,如果晚上溫度太高,植物會消耗養分,品質就不好。於是他除了養好土壤,也動手建造溫室,做好溫度控制。

雖然尊重專家意見,水良伯卻不斷透過親身試驗,打破「洋香瓜要在收成前20天停止供水才會甜」的鐵律,他種出平均甜度16度以上的頂級洋香瓜,硬是把市售10度的產品比下去,一顆洋香瓜平均能賣1000元。

除了洋香瓜,水良伯的高麗菜、南瓜、百香果,也比照這種實驗精神栽種,因此味道都格外香甜,不同於一般市售產品。

氣象專家彭啟明就常誇讚水良伯的精神,認為自己常碰到鑽研農業的教授及專家,但水良伯卻像個生態實踐家,每天都下田,與植物生活在一起,用實務態度歸納出答案。

小農突圍學2〉勇闖新藍海的決心

15年前,水良伯參加了《藍海策略》一書作者金偉燦(W. Chan Kim)、莫伯尼 (Renée Maubogne)的訪台論壇,悟出「藍海是創新、紅海是廝殺」的硬道理。

他認為,種出好作物雖難,但要讓「農」變成「業」更難,因為農業是「產量稀少就貴、人人都有就賤」的行業,所以獨特性非常重要。因此,他在種植洋香瓜之前,就先想好「市場在哪裡」,不衝量,專攻精緻化。而這也是台灣小農翻轉的契機。

精緻農業不是打大眾市場,而是鎖定高端族群及送禮市場,想要成功,得把「品質」「品相」「品牌」都控好。

有了「好品相」,擺在大賣場貨架上才吸睛;有了「好品質」,產品才有抗跌性,讓人一買再買;有了「好品牌」,才能與消費者建立長久的信賴感。

2013年,時任台中市長的胡志強(中),親自支持水良伯(右二)的拍賣會。天下文化提供
2013年,時任台中市長的胡志強(中),親自支持水良伯(右二)的拍賣會。天下文化提供

2013年,時任台中市長的胡志強(中),親自支持水良伯(右二)的拍賣會。天下文化提供

「50年代我們用嘴巴吃;80年代用眼睛吃;21世紀要用腦筋吃!」水良伯堅定地說,當人類對食物的消費需要,超越吃飽跟口欲,就會開始追求食品的來源與品牌。而產品的定價來自於「自信」,當日本的洋香瓜能賣上千元,自己有本事種出品質更好的產品,賣高價自然不是難事。

從七年血本無歸,到打造千元網紋洋香瓜傳奇,雖然水良伯已經寫下一本「青農藍海寶典」,讓小農免走冤枉路,但他仍不諱言,農業是高風險行業,想投入必須挺得住失敗,也呼籲政府要讓青農們認清現實面,不要被夢想沖昏頭,以免年紀輕輕就搞得一身債,絕對划不來。

「土地比菩薩更寬容,你種什麼,土地一律接納,默默忍受讓它生根發芽、生枝結果」「果實有大有小、有甜有酸,反映的是對待植物的用心程度」,堪稱金句製造機的水良伯,隨時都在為「水良伯語錄」添上幾筆經典。

在一顆千元洋香瓜的背後,是水良伯用務實態度累積出來的智慧,即使早已悟出豐收之道,他仍每天赤腳踏在心愛的泥土上,悉心呵護作物,用汗水迎接每一次收成的喜悅。

陳水良小檔案 

年齡/71歲
現職/台中新社「黃河果園」負責人
得獎紀錄/優秀農業基層人員獎、農委會卓越培育獎、台中市農業楷模、《遠見雜誌》百大黃金農夫
著作/《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天下文化出版)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