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師改良痔瘡環切手術 造福病患

記者李佩玲/臺北報導

臺灣痔瘡盛行率約5、6成,目前的PPH痔瘡環切手術,不但傷口小、術後疼痛程度較低,且恢復較快,但卻可能產生肛門狹窄的併發症。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溫家政少校改良PPH痔瘡環切手術,切斷手術環狀傷口,打斷張力,改善傷口結疤情形,初步分析可有效預防術後肛門狹窄。

溫家政指出,痔瘡組織是「肛門的軟墊」,肛門的軟墊有其生理上功能,因為肛門內外括約肌即使在完全收縮的狀態下仍無法封閉,痔瘡組織扮演「輔助」作用,可幫助肛門達到完全控制。痔瘡疾病的特徵為軟墊彈性喪失和結構體積增大,導致痔瘡腫脹血管擴張移位。

痔瘡疾病依據軟墊脫垂的程度可分為1至4級,第1級只有出血沒有脫出,第2級有脫出但會自行縮回,第3級有脫出但可用手推回,第4級有脫出但無法用手推回。通常第1、2級以保守治療為主,例如生活上避免久坐、久站,飲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再給予適當的外用藥物治療,通常可獲得不錯的治療效果;第3、4級要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通常則需接受外科手術切除。

溫家政表示,痔瘡外科手術治療方式可分為傳統痔瘡手術,主要切除痔瘡組織和動脈結紮的技術,以及微創痔瘡手術,主要是固定痔瘡而不移除外痣的技術,例如PPH痔瘡環切手術(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有相關文獻報導指出,PPH痔瘡環切手術病人住院天數較短、手術時間減少,且恢復較快,但復發率較傳統手術高2.29倍,溫家政也分析154位接受PPH痔瘡環切除手術的病人,結果發現術後大部分的病人疼痛程度為輕度,但術後有4.5%的病人有肛門狹窄的併發症。

為預防術後肛門狹窄,溫家政改良了PPH痔瘡環切手術,切斷手術原本的環狀傷口,打斷張力,改善傷口結疤情形,目前20個接受改良式PPH痔瘡環切手術的病人,術後皆無肛門狹窄併發症發生,初步分析可有效預防術後肛門狹窄,因此,是相當值得推廣的治療方式。不過,溫家政也提醒需接受外科手術的病人,沒有1個手術是完美無併發症,建議手術前先跟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

三總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溫家政少校(圖中)改良了PPH痔瘡環切手術,預防術後肛門狹窄,造福病患。(記者李佩玲攝)